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有效途径。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教学和管理经验,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国际化人才,实现教育与国际的接轨。文章以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实践为例,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特色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婵娟  张彧婷 《文教资料》2012,(17):112-113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合作办学的发展态势而言,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为例,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工作如何做好融合与创新,整合国际国内两种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有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建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高等教育的特点,运用折衷理论对福建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进行探讨,并以厦门大学、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等高校为实例,比较分析跨境办学、招生留学生、境内中外合作办学等模式。同时,从区域经济适应性、人才队伍、制度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福建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众多高校积极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展开合作办学,以此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其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提升我国高校办学水平,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满足我国受教育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文章以大连海事大学休斯顿国际学院为例,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小班化教学、助教助课、过程化评价等模式,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类专业本科教学的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快速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无不呈现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趋势。本文以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大学为例,阐述其合作办学背景、发展过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特色,总结合作办学的成效和经验,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郑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6.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观点很不统一,而且大都是从形式上探讨,忽视了其实质内容。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容,可以从人才培养、学生教管、国际合作、综合管理、良性发展等方面对其办学模式进行探讨。统一教学与分类指导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引导与尊重个性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教管模式,全面交流与重点合作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合作模式,科学统筹与强化服务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综合管理模式,政策引导与法律规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以承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国内高校改革课程、教材、教学和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课程国际化、教材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到"人才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根本途径。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基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科学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合作办学,合理培养优秀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之焦点。本文尝试在对中国外合作办学发展、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定义、概况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中外教育合作办学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8月30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批准东北财经大学设立萨里国际学院。经过了7年的发展,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萨里国际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与生活体验;以教师为根本,打造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以科研为目标,促进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以质量打造办学品牌,吸收英国先进经验,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制度。文章从学生培养、师资建设、科研发展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人才的国际化,人才强国的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际通用人才成为人才竞争的核心。培养国际化通用人才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研究以黄淮学院国际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通过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下的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璐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19-1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反过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也给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当前我国对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笔者对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金融学专业为对象,从办学层次、办学模式、合作的国家或地区、合作的院校4个方面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低、教学监管不力等,从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监管等角度提出金融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应从专业设置、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与国际化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截至2011年8月12日,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1340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5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83个。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跨国(境)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在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双重驱动下的产物,中外合作办学是推动高等教育开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外合作办学的效果和质量,是促进广西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广西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办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4+0”和“3+1”两种办学模式下的典型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管理水平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地理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动力.分析中国高校地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案例,重点总结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经验和地理学本科专业中英合作经验,诠释地理学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特色,研究认为中外合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应重视(1)融合开展英语/法语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英语/法语教学;(2)对接英(...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3):9-10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本文以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校园模式为例,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原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是闽江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两所公立大学合作举办的高等国际学院(办学许可证编号:GOV35AUA03INR20170936N),是目前福建省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唯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拥有18年中外合作办学历史,办学至今,学院成功输送1000多名学生赴海外深造,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赴海外深造学生数最多的合作院校。2017年1月,学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复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成为全国第十二家、福建省首家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举办副学士学位教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间高等教育的合作日趋频繁,交流日益增加。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办学规模日渐壮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合作办学推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也带动了国内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合作办学作为其载体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利弊分析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了在高等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战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