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琳 《教师》2010,(32):69-69
有太多的学生感慨语文难学!有很多老师感叹语文难教!为什么高中三年的学习,几百个课时花上去,学生还是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提高呢?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语文能力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现状呢?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我闲惑多多,在这里我想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有幸和学校的同事一起去如皋学习,仅仅两天的时间,让我收获颇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真真实实的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差异,作为全国的教育强市,成绩的取得是多方面的因素。这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同样的教育,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细想起来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一点是抓住了一个中心--学生,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活动开展、课堂教学都以学生作为中心,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主去学。从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也有些老师想将课堂放给学生,但是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没事做,学生也没事做,另一种是老师没事做,学生做不了。最后都带来一种结果,就是回到原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正说明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问题。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学,更不是自由学习,要改变我们这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需要我们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王强国 《学子》2013,(9):1-1
同事问我,工作这些年来,最自豪的事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一直坚信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坦白地说,接受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更需要我们执着的坚持!想想学生之所以喜欢我的数学课,也源于我执着地做着一些事:一、自由的一分钟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中,老师们经常在一节课的中间部分,安排一次学生活动,一起做套徒手操,  相似文献   

4.
王老师:今天咱们是专题讨论,题目是:孩子在学校受了挫折,转学好,还是不转学好?二位都是给孩子转过学的,请谈谈看法。家长甲:我是上个月给孩子转的学,早就应该转,只恨转晚了。我们孩子是好学生,在班里当学习委员,老师也喜欢她。因为不大一点事,把老师得罪了。是怎  相似文献   

5.
武玥 《考试周刊》2009,(26):65-6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主动并且积极地去做。目前很多中学生热爱网络,少数人甚至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这当然是一种需要扭转的画面。但是反过来,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应该反思:为什么网络对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牵引着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呢?如果课堂也能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如果课堂也能让孩子们着魔,那么我们将省掉多少苦口婆心的说教呢?因此我们应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们多么想听到孩子们的呐喊:给我一支笔吧,我要画蓝天!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师对学生很不负责任。他常常公开对我们说:“你们学得好坏,与我们做老师的有什么相干?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何必那么费神?反正好坏我们都照常领工资,不多得一分,也不少一分。”每天几节课,他都应付了事,还用发牢骚。发脾气来发泄对学校和校长的不满,学生成了老师的出气筒、受气包。我们到学校是来学习的,不是受气和看别人的脸色的,老师拿了工资,  相似文献   

7.
慧敏同学,看到你为自己没有朋友而苦恼,老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的我也曾经是一个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女孩子。当学生时,渴望友谊,好朋友在一起聊聊天,说些知心话,出出主意,甚至相互暗中较劲比成绩,都为平淡、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许多乐趣。老师完全理解你现在的苦恼,想为你出些主意。从你对自己的评价,可以看出你的真诚,但“孤僻、没有幽默感”这些评价是谁给你下的评语?自己吗?首先,老师感到你心态出了点问题:过于自卑缺少自信,太看轻自己。生活中常常有这种现象:一件事,假如你认为自己做不好它,那么不管它…  相似文献   

8.
文志兵 《教师》2014,(19):76-77
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大家可能都碰到过学生的反映,问题1:老师,您教的东西我课堂上照您的样子会做了,可是下次来上机我又忘了;问题2:老师,您多给我们一点时间自己操作好了,您讲的我已经会了;问题3:老师,您给我们讲的例子没有意思,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上面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学生个体差异和缺乏对书本知识的思考、实践所引起的。所以应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今天新课改的浪潮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作文教学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老师往往是煞费苦心,可仍然是收效甚微。学生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准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习怍中口号成堆,废话连篇,让老师在批改时啼笑皆非。针对这些情况,我谈一点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对“训练”做过精辟的阐释。他说:“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把学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语文训练即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1.
放手的精彩     
你的课堂轻松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轻松的?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我觉得,最起码的一点,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轻松。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如行云流水一样,在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师生都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很多同行都在质疑: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课堂轻松而精彩?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呢?不久前的一堂公开课,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轻松放手的课堂也能有精彩!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一边听一边做笔记,下课先消化笔记内容,再做老师留的作业,作业正确了老师和学生皆大欢喜,认为这块知识学会了。如果考试考得不错,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学习好,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学得不错。但双方都没有仔细想一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哪些实际的问题?我们知道,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果我们为了学习而学习,势必会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夏春花 《甘肃教育》2011,(15):94-95
不做健忘的老师 人是容易健忘的。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每一点痛苦都让我们以为那是足以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那时常常幻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是老师,一定会倍加呵护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罗刚淮 《师道》2012,(10):29-31
“老师,给我换个位好吗?我不想跟xx同桌。”“老师,我和小a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她帮我补习数学,我帮她补习英语,你为什么要把我们俩分开?”“老师,给我家孩子排个好座位行吗?”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一定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要求。座位本身不具有教育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育情境中却常常被赋予一定的教育价值,于是,择位常常成为学生和家长不自觉的意识。那么,学生对座位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一、学生视点  相似文献   

15.
张伶 《学子》2012,(12):29-29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现代与经典"的观摩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师附小孩子们精彩绝伦的课堂表现,他们在课堂中实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追根求源,孩子们为什么能有如此表现?主要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掌握了"放"的艺术。传统的老师总是把自己当作“纤夫”,对学生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教不厌细,日清月结,把学生看成是需要拉...  相似文献   

16.
赵米米 《考试周刊》2011,(37):71-71
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17.
小议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作文教学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老师往往是煞费苦心.可仍然是收效甚微。学生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习作中.口号成堆.废话连篇.让老师在批改时啼笑皆非。针对这些情况.我谈一点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溜号大王”的烦恼 宋栩生男17岁职高二年级学生 主诉: 上小学时,我学习很用心,无论上什么课都能专心听讲,还爱发言,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学习的事一点都不用父母操心,成绩总排在班级前10名。 小学毕业了,妈妈听别人说,初中的课程内容深,怕我学不好,于是在小学毕业那个暑假给我请了个家教,教我初中的课程。大约50多天的时间,我整天呆在家里,上午听老师讲课,下午自己看书或做题,开学前初一第一学期的功课基本学完了。 刚开学时,各科老师轮流上课,自己觉得很新鲜,还能认真听讲。可…  相似文献   

19.
邱美芳 《学子》2015,(5):45
陶行知认为,学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潜力,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而我们的孩子大都还处在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状态,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趣味的需求,而且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创造的学习环境,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这是教育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不能做主,更不能包办,只有"我要做、我要学"的学习才会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  相似文献   

20.
<正>“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当网红,分分钟收入过万!”说这话时小丰脸上满是倔强,我丝毫看不出他藏在心底的那一点挫败感。但在另一些时候,他也曾非常沮丧地询问我:“老师,我怎么才可以爱上学习?”在给他做心理辅导的初期,这个少年在这两种状态中“反复横跳”,我知道他需要一些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稳定和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