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淹历经宋、齐、梁三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作者在分析探讨四类诗歌的基础上,认为豪荡古峭与工整巧丽,构成了江淹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淹的诗歌除了拟古类之外,还有行旅诗、赠答诗、哀伤诗和游仙诗。这些诗歌都是江淹本人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的反映,体现出其诗歌创作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3.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 ,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 ,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遒劲。其仿拟之作 ,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俗的境界 ,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 ,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 ,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 ,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 ,善于模拟” ,刘熙载《艺概》论云 :“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 ,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 ,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4.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时期五言古诗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江淹“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5.
江淹诗赋的审美感受方式,除了心物同其忧乐和怨愤外,以乐景写忧是其诗赋更为感荡人心的奥妙所在。江淹诗赋审美情感的抒发朗畅缠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其艺术力量,但其成功的作品却都是形式情感成功征服了内容情感的。与江淹的艺术渊源相联系,其诗赋的审美想象沉迷于神仙隐遁之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多写悲怨哀愁 ,江淹的诗作在这一方面很有代表性。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江淹在诗中展现的情感世界 ,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是 :在政治失意的悲剧性心理基础上 ,通过时间、空间的双重角度建构 ,交织着政治与生命双重悲剧感的一个悲怨世界。而江淹的擅写悲怨 ,亦是导致他后期“才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淹才尽与永明新变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时期文学追求新变的思潮很盛,永明体诗歌便是这股风气影响下的重要产物。而江淹的文学思想带有明显的复古色彩,他对前人借鉴较多,对永明体诗人缺乏认同,江淹才尽便是永明文学思潮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江淹贬谪闽地三载,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赋作。遭逢贬谪,使他悲痛愤慨,淋漓尽致地抒写谪臣心态,故情感内容丰富复杂,生命感悟真切而深刻。投身蛮荒,闽地山水相伴随,故赋中极尽描摹山水状貌,并赋予她们丰富多彩的审美品格。赋作贬谪心态与贬谪环境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华美的山水与丰富的审美品格相辉映,情采并茂,成为南朝赋坛上的一批佳作。贬谪成就了江淹,成就了江淹的创作,并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南朝诗人江淹著有《杂体诗三十首》,《沧浪诗话·诗体》评江淹“拟古最长”。江淹“品藻渊流”的拟古创作和严羽的文学思想是相通的。《沧浪诗话》以“气象”为批评标准,认为江淹拟古最似原作。严羽学江淹,以仿古摹唐的创作,倡汉魏、盛唐之气象,以“救一时之弊”。严羽那些能在抒写心中之块垒时得古诗之风神的诗作,是其理论和诗歌结合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他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年少时,家境贫寒,常以打柴度日,由于他发奋苦读,才思敏捷,少时即以文才名世。其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尤以《别赋》、《恨赋》为后人称道,今存有《江文通文集》四卷。江淹中年入仕途,曾任主薄、参军、郡丞、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等职。齐朝时官至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醴陵侯。62岁去逝,梁武帝穿丧服,举哀礼,赐予他谥号为“宪”。江淹故里在今民权县江集树,据现在《…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位叫江淹的县官在游览时,被山清水秀的美景迷住,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他梦见一位仙人叫他猜三条谜语。仙人说:“一物不算大,走路头朝下,不吃人间粮,能说天下话。”接着又说:“池塘四角方,清水池中放,黑人去溜冰,满地黑泥浆。”最后他说:“一个小黑人,跳入洗澡盆,越洗澡水越黑,长人变短人。”江淹眨眨眼睛,胸有成竹地一一猜中了谜语。仙人满意地点点头,便奖赏江淹猜中的三件文宝。小朋友,你能猜出江淹得到的三件宝是什么吗?梦笔山的传说!福建@吴建南  相似文献   

12.
江淹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杂体诗三十首>是其著名的拟古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了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念,对后来的文学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郎才尽     
古时候有个叫江淹的人,年轻时虽然家境贫寒,可他读书却很用功,诗文写得很好。可是,后来他的诗文越写越差劲,退步非常明显,根本没有写出过什么像样的作品。历史上关于江淹诗文退步的原因,还流传着几个故事:相传他有一次坐船出游,船停泊在禅灵寺外的岸边。夜晚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取一匹绸缎。他从怀里掏出剩下的最后几尺。从此,他写出的文章就枯燥乏味了。又传说他有一次在冶亭睡午觉,梦见一个身躯魁梧的男子汉,自称郭璞,向他借一支五彩笔,他从怀里掏出笔交给郭璞,从此,江淹写的诗篇就缺乏诗味,绝无佳句了。当时就…  相似文献   

14.
那时的江淹还是个孩子。一个穷孩子。小江淹只有两个梦想:一是能去上学,二是能住进城里的大房子。江淹从小就没了爹,他的娘亲总觉得愧对这孩子。于是到了该报名上学的年纪,江淹她娘便狠狠心,卖掉了家中的一头羊,好换钱让江淹去上学。小江淹很用功地读书,最后成了乡里第一个大学生。大批的记者蜂拥而至,争相将闪光灯对准这个不寻常的孩子。江淹呆滞的大头照上了报纸,可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江淹睁开眼睛,太阳正明晃晃地  相似文献   

15.
江郎,即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传说江淹梦见一个人,仪表堂堂,博学多才,自称是晋朝的文学家、语言学家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彩笔,在您那儿多年了,劳驾您还给我吧。”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有一支五彩笔,于是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写不出诗文佳句了。时人纷纷相传江郎才尽了。这段传说见于《南史·江淹传》。在《梁书·江淹传》中无此传说,只言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谓之才尽”。从史书记  相似文献   

16.
江郞才尽     
“江郎才尽”这一掌故,源于南朝诗人江淹。江淹(公元444—505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曾连续在宋、齐、梁三代为官。历任庐陵内史、御史中丞、紫金光禄大夫等。诗歌创作尤长于拟古,对六朝文坛绮丽之风有所摆脱。所著抒情短赋《恨赋》、《别赋》等,集中表达了社会地位低微者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为六朝文学名篇。由于他曾被封为“醴陵侯”,所以他的诗文集称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支笔,我叫天笔。听说当时有个叫江淹的人写文章很好,我便下凡想去看看,一看之下,大为欣赏。觉得他有资格做我的主人——要知道在天庭,这么多神仙我还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可江淹他不同,他的眼中,没有贪婪没有自负,有的只是谦逊。  相似文献   

18.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双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1]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詹才子传》卷一把他们并称为“江鲍”。121在江淹现存的二十六篇赋中,除少数几篇是咏物赋外,绝大部分是抒情小赋。这一类赋,尤其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别赋》就是江淹显著名的赋作,其意蕴超过了他那篇写饮恨而死的《恨赋》。这篇赋…  相似文献   

19.
题为"拟某某"的这类直接标明摹拟对象的诗作与以"拟古"或"拟古诗"为题的诗作不同,有其逐渐演变的写作规范。陆机确立了拟古诗"参其性情、声调,拟古成篇"的写作传统,鲍照、江淹等人则继承并革新了这一传统,不仅使拟作内容与个人情感更加契合,而且扩大了这类诗歌的应用范围。这一努力使得拟古诗的创作进入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对于江淹的拟古诗,历来争议很多。本文通过对江淹以《杂体诗》三十首为代表的拟古诗的细读,结合江淹其他创作,认为拟古诸篇中,江淹不但未舍自己之性情,相反,许多精彩之作正得力于他的以已之性情与古人交流。并将江淹文学观细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