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本研究依据可逆性思维过程理论(R:APOK模型),针对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编制了实用思维训练教程,并对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为期半年(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接受过可逆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组的智力发展比没有接受过此训练的对照组有更显著的进步。虽然可逆性思维训练还不能将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训练成为智力正常的普通儿童,但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他们认知、智力(思维)发展。因此,教育者不能忽视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而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思维训练途径进一步促进他们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解题在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应用题的学习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学习初步了解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心理特点,探索提高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应用题解题正确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以268名年龄在12-15岁的正常学生和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及其与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方面与智力正常学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弱智弱智,也称智力残疾、智力迟钝或智力落后。弱智儿童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仍然把由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即 IQ)作为鉴定儿童是否弱智的依据。一般认为智商低于70的儿童为弱智儿童,其中,智商在50~69之间的为轻度弱智,智商在20~49之间的为中度弱度,智商在20以下的为重度弱智。  相似文献   

5.
采用《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 ,比较了上海市 5 6 3名分别在普通班随班就读与在辅读学校、普通学校辅读班学习的三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特征。研究发现 ,三类儿童的人格特征有显著差异 ,在普通班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格发展落后于其他两类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此结果启示 ,应该关注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所受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使用瑞文测验联合型和注意专注力测验对75名年龄21.23±1.34岁的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注意专注力与智力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注意专注力的学生智力等级不同,注意专注力等级高的人,智商等级高,注意专注力等级低的人,智商等级低;注意专注力对智力的回归方程显著,说明注意专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注意专注力和智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性别学生的注意专注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所有培智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的SSBS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智力落后男生的反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男生;(2)随着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社会能力得分显著降低,而在反社会行为的反社会攻击维度,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中、重度智力落后学生;(3)入学前教育机构的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显著高于未入过的智力落后学生,但对反社会行为水平及社会能力的其它维度没有显著影响;(4)在智力落后群体中,孤独症、21-三体学生的社会能力发展处于较低水平;21-三体学生的社会能力好于孤独症学生,并表现在社会能力分量表的各维度;孤独症学生的反社会攻击水平高于21-三体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调查目的 就目前小学现状来看,优差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们所说的差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正常,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学习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为了探讨学校教育对优差生的影响,寻求提高差生学习成绩的方法,我们对优差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我们从一所普通小学三年级六个班中抽取了智商在90—114之间的12名同学作为观察对象。这12名同学有10名智商在中等水平,2名是中上水平。老师认定其中6名为优生,6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与CAS认知评估系统之间的关系,对37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和CAS测试.结果显示:轻度智障儿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总分与CAS全量表分极其接近,二者无显著差异;CAS全量表分与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呈显著相关;在CAS测量的四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和计划是轻度智障儿童的最薄弱环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S全量表分对学习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CAS认知评估系统能客观地反映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特点,为智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数学学习障碍数学思维要求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许多学生这种能力发展得不够,所以出现数学能力障碍。常见的数学学习障碍有两种。一是缺少数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倾向于用形象的东西来理解抽象的数学,因而表现出计算困难,计算的速度很慢;另一种是在理解应用题、运用数量概念来解决问题时出现落后,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智力发展问题或是阅读能力不够。智商落后所导致的数学学习困难不属于数学障碍,只有因数学能力而导致的学习困难才算是数学障碍。二、数学学习障碍的产生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譬如情绪困惑…  相似文献   

11.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处于青春期的轻度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青春期轻度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两类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比较,男生间差异显著,女生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年级的智障学生间差异显著;(4)智障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女生明显。本文分析了造成青春期轻度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为特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的思维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理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认为,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或活动对于大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培养是必要和有效的,而且大学生的思维训练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了解自己的思维是思维训练的基础;(2)从方法人手,进行思维训练,体验认知监控,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思维发展;(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实现思维训练的主渠道,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提倡:加强师生的思维交流;教师的“启发式”与学生的“参与式”结合;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因人择学”结合。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思维常常需要借助于语言这一工具来进行表现,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发生有意或无意的改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从英语教学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学生思维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学生知识因素,以及学生技能和能力因素对初中学生物理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排除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健康的物理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化学竞赛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良好过程.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已经势在必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探析,并分析数学学习中学生缺失创新思维的主要原因,探究切实可行的培养策...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能力,对北京地区48名弱智 被试进行的表象训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整体训练后的清晰度和记忆成 绩均高于训练前的成绩,且差异显著;轻度与中度被试的清晰度成绩差异显 著;重度被试的记忆训练成绩均高于中度和轻度被试,且差异显著;高清晰组 的记忆成绩训练前后差异显著,低清晰组则不显著;说明表象训练技术对提 高弱智儿童的表象清晰度和记忆力是有效的,清晰度越高,对记忆提高的帮 助越大。在教学中,应加强和应用此项技术,提高认知能力,开发其潜能。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trategic keyboard training program for improving the spelling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mild disabilitie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36 mildly disabled stud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8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and 18 educable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The teachers used strategic procedures emphasising awareness of word structure and spelling strategies, combined with keyboard training, for a duration of three months (45‐minute sessions, twice week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pelling errors, as assessed through computer typing and handwriting. However,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group achievements of the learning disabled and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did not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ll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of the four case‐studies, pin‐pointed attention onto the initi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spelling performance, and onto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 during training, emphasising the need for an individualised approach in remedial computerised spelling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