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民族法治建设相辅相成,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着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当然也影响着我国的法律发展和法治建设;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发展理念起到较大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法律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不可或缺的指引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需要制度保证,而在制度建设中,首推法治建设。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国今后法治发展的方向指导。科学发展观与法治精神必须达到辩证统一。需要强化全社会的法治理念.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维护自然环境提供法制保障,利用法律手段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5.
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尊重保障人权,重视推进法制建设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要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精神是相互契合并统一为有机整体的。科学发展观是全新的发展方略,依法治国则是全新的治国方略。从法治精神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依法治国建设,二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校园和谐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当前高校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难题,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目的与手段,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遭遇的矛盾和难题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部各种教育要素的均衡、协调与优化,并以其构建体现法治理性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法治原则建设校园和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主题与要旨。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指导中国法学理论建设和法治实践的过程中,也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使之在东方国度结出了累累硕果,其理论成果构成了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是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期的探索才能找到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中国梦的首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孕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中国梦的生命之源;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行政,催生和培育法治文化,构建和维护社会法治生态秩序是现阶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追求,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满足人的社会发展需要是我们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更加和谐”,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把和谐社会摆在重要的位置,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这一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的提出,切合当下中国推进法治的要求,体现了强烈的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体意识,是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的丰富与深化。而邓小平法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不仅为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了框架、轮廓,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也指明了我国法治社会的未来走向,对法治中国的实现具有指导和传承作用。结合邓小平法治思想积极开展法治中国的研究,对于推进法治理论发展、促进法治战略共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法独立是实现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司法作为法治建设的最前沿,其制度建设深刻影响着"法治中国"新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法治文化建设等途径,健全和完善我国司法独立制度,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实践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道路,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法治的普遍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建设路径,是这条道路显著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赵峰  侯洁 《文教资料》2008,(10):76-77
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建设是当今的理论热点问题.和谐社会的目标与法治的路径是辩证统一的,和谐的理念为今天的法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价值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人本的秩序则是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共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现充实完善了法的基本价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制的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代化方向.做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制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深化法制变革,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培育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明确法治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了解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治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市民社会的内涵及其在法治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向市民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法治建设的困境在于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积极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构筑法治的深层社会根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