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证,有利于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通过一题多解(证),不仅巩固了相关知识,更有利于加强知识问的横向联系.本文通过一题多证旨在提醒广大师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审题,寻找适当的方法,加强思维锻炼,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很多几何题,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我们若能巧妙地对它进行拓展、引申和变换,做到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一题多用,这些题目便会放出奇光异彩.本文就一道几何题,谈谈它的变式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思堆的敏捷性 一题多解,综合思维方式的训练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恩考,输出众多的思维信息,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通常选择有利于学生使用一题多解的例题,讲清基本概念,再从多角度去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题多解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为思维插上联想翅膀,探索几何证题多种途径可为行之有效一种策略.事实上题目的每一个题设、结论及图形的结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定理及基本图形性质都是我们联想探求解题思路的“突破口”.本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几何第三册第107页例题为例谈谈通过如何选取联想的基点去寻求证题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阅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题,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开放型中考题悄然兴起。此类问题常常以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题多解或一题多法来考察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或创新思维能力.本以四边形中考题为背景,例析其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6.
一题多证(解),是巩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的好方法.南通市的一道中考题,就很典型.  相似文献   

7.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几何证题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许多情况下,给定的题设条件及图形并不具有明显的全等条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观察.根据图形的结构特征,挖掘潜在因素,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巧构全等三角形,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来解决问题.这样会迅速地找到证题途径.直观易懂.简捷明快.现略举几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8.
题海无边,若只一味前进,十有八九到不了彼岸.有经验的水手会在适当的岛屿进行补给,以备接下来的航行,一题多解就是题海中常见的补给港,下面以一例为证。  相似文献   

9.
几何证题中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添加辅助线因题而异.下面就圆中有关构造辅助圆的方法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题多题”之内涵绝不同于“一题多解”.“一题多题”是通过思维将一个开放性几何题转化为多个封闭性几何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在认识变化过程中.由开放性几何题所引起的顺应转化为封闭性几何题所引起的同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传导出思维的成长和发展.也反映了思维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旋转是把某一图形F绕一个定点(或定直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图形F’的一种变换,由此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在中考中,可以利用这种变换,打破常规证(解)题的思维局限.大胆构想,大手笔运动图形,使问题得以转化.利用旋转法证(解)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证)平面几何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但是,要解(证)平面几何问题,则需要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这除了在平常教学中加强训练外,在初三毕业复习阶段更为重要.而初三毕业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课时少,要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我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加强一题多解训练,就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是三角形的一条很重要的性质.在几何证题中,若遇有线段的中点时,常要取中点,作中位线,运用中位线定理,实现线段或角的转移,从而迅速找到解题途径,直观易懂,简捷明快.  相似文献   

14.
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证题方法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反证法证题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从正面考虑结论比较模糊或结论情况较多时,从反面考虑则可使结论清晰或情况减少;二是通过反设所得新的结论可以当作条件来构造矛盾.但当反设后所得新的结论较多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构造矛盾,我们称这类反证法为多结论反证法.本试图给出这类反证法几种构造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练习一题多解能激发潜能,提高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题多证,一题多解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 一道几何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可以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熟悉多个定理,同时可以开拓其思路,增强其解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求异思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一题多解,让一个数学问题展现尽可能多的求解方法;二是对给定条件的证明题能清晰联想起它可能推导的结论,达到一题多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对中考题进行多解训练,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现对一道中考题进行多解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数学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两种解题训练模式的构建可以突破原有解题教学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学习题的解题方法,这对其解题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构建“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再从实际教学的开展出发探寻有效教学设计的方法,对初中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周园 《中学教研》2008,(7):39-41
殊途同归,顾名思义,就是用不同的途径到达同样的目的地.在数学中,大多是一题多解(证)的意思.这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竞赛试题综合性较强,通过对竞赛试题一题多解(证)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宽解题思路,以达到对问题的透彻了解.下面以2007年全国联合竞赛一试第13题为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