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着诸多见汪者的说法,端木蕻良是萧军萧红婚姻的破坏者,端木与萧红婚后情感关系并不好,更有置重病萧红于危境不管的行为,所以长久以来端木的为人颇受非议。近几年,端木夫人钟耀群、侄子曹革成撰文著书致力于为端木“翻案”,钟耀群的《端木与萧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1月第1版)就  相似文献   

2.
1940年初,婚后的萧红与端木蕻良来到香港。他们听说,胡风说他们在香港安下一个“香窝”。因这种种传言和误解,原本关系亲密的双方闹到了基本不来往的程度。 这里的是非曲直,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说清楚,而胡风的鲁莽言词无疑是导火索之一。鲁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他个性上的致命缺陷:“胡风耿直,易招怨。”  相似文献   

3.
1938年初,聂绀弩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田间等人同去位于山西临汾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书。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来到临汾。 时局纷乱,日军南下。几位还没开始教书的“教授”决定,随丁玲的服务团去西安。萧军没有一起去。他对聂绀弩说,他要去五台山,因为自己不同于这些“书生”朋友,“苦也吃得,仗也打得”。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萧红以一部荡气回肠的《生死场》而驰名中国现代文坛。鲁迅先生曾著文说,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生死场》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其评价之高颇为鲜见。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版权经营人”的定位 “中国版权经营人”这个名词只是一种临时创造,若出版同仁有不同意见或者能有更准确的提法,极愿意与之商讨。 这个名词有三层意义:第一,是“中国”这个限定词,由此将“中国版权经营人”与“国际版权经营人”区别开来,这是因为“中国版权经营人”  相似文献   

6.
(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雪峰同志就作为“右派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住进了“牛棚”,与群众隔绝开来。当时文化部及其直属单位是需“犁庭扫院,深翻三尺”的,他在“牛棚”中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但是,他比起一般“专政对象”来,却较少地受到冲击和折磨。这也许是他作为“死老虎”,已不成为林彪、“四人帮”的夺权障碍,但主要由于他与广大群众有着血肉般的联系,这些群众不得不奉命对他进行“专政”,却又暗暗地保护着他,加上他那  相似文献   

7.
倪玲 《新闻界》2006,(3):45-45
轰轰烈烈的2005“梦想中国”大型电视活动已经落幕,2006“梦想中国”正在进行。对于2005的“梦想中国”,在许多赞扬与非议声中,“金蝶”奖的归属已经不再重要,人们关心更多的则是“梦想中国”这个节目本身的魅力。这个时代的人们拥有太多的“梦想”,而他们的“梦想”又由这个时  相似文献   

8.
我低吟着晚唐诗人许浑的名句:“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不禁勾起了一缕轻烟似的清愁,也就无端地想起了你和属于你生命个性符号的两个字:“萧红”。一年一度的五月端阳,我长吟《离骚》,追念那位“带长铗”、“冠切云”、“行吟泽畔”的忠愤诗人,我也就不能不联想到你,因为正是两千多年前屈原投江的这个日子,82年前的这一天,萧红,你带着第一声啼哭来到了人间,预示中国文学天宇,一颗女性新星即将灿然升起。1932年,你带着处女作小诗《春曲》走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1933年10月你和萧军出版了《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有好几个名字,“毛泽东”三个字是其正名。从孩提时代到进入长沙一师读书,从地下斗争到新中国诞生,乃至毛泽东逝世的讣告,都是使用这个名字。在党和国家的公文中,国际事务交往中,在毛泽东与别人的信件中,也普遍使用“毛泽东”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0.
杜宝山 《青年记者》2006,(18):20-21
中国报业,林林总总,要在竞争对手如林的报业市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得把所经营的媒体办出特色,吸引住自己“铁杆”的受众群,让这个受众群享受和使用你提供的新闻,从而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1.
沙园村村长李亚水一筹莫展地蹲在“火山口”旁边“吧嗒,吧嗒”抽着水烟,眼前的“火焰山”一烧就是30年,李亚水的心也跟着烧了30年。“按照这个势头烧下去可不得了,不出5年就烧到我家。”他指着身后不到50米远的家说:“再过10年整个村子都在火山上。” 这座“火焰山”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羊角镇爱群村委会后面。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一个蜿蜒一公里长,300多米宽,深达三十几米的矿坑,矿坑积着几米深的水。火焰就在矿坑壁上缓缓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著作权法”涉及三个著作权法史的时间概念:300年的人类著作权法史、100年的中国著作权法史、20年的新中国著作权法史.这三个著作权法史时间表征了“中国著作权法”两个概念维度: “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本文从“不变”与“变”两个角度分别阐释了“著作权法”概念与“中国”概念的要义,并指出,有三种世界概念支配了我们对“中国著作权法”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影片《萧红》取材自黑龙江省女作家萧红的生平,影片在展现萧红跌宕丰富的创作人生同时,也借由对萧红人生的影像重塑展现了坚韧不屈的北方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影片《萧红》中媒介符号建构的北国映像的研究;民族性叙事特色解析和影片与萧红原作对北方民族意蕴建构的对比探讨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萧红》中体现了不羁的向上与激愤交织的北方民族精神意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岩ái磙     
三年前的暑假,单位组织去庐山旅游,我因体力不支,没能去看著名的庐山瀑布,独自窝在宾馆里,翻阅随身带的《秦腔》打发时光。当读到“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时,觉得挺眼生,既不知道他的读音,也不了解它的意思,琢磨着“碌碡”上可以蹲人,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有什么作用,而当时手边没有可供查阅的电脑、字典等工具,也就让它闪过去了,后来差不多都抹去了这个记忆。  相似文献   

15.
夏雨 《湖北档案》2003,(4):44-46
上个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萧红,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很有感慨。她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女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元素与世界品牌的打造——从格兰仕“中国红”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冬梅 《新闻世界》2009,(8):124-125
本文从格兰仕的“中国红”产品,探讨其成功塑造品牌的战略。格兰仕以“中国红”的民族情感为诉求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格兰仕品牌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元素走向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元素与商业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容为王”这个短语也许是最近几年中国电视业界与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之一,但到底什么是“内容为王”, 为什么要“内容为王”,内容何以为王,大家见仁见智,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们想对当前中国电视内容生产带有潮流意义的动向以及可能的趋势做出自己的表述。一、“品”——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三个时代中国电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与此相对应,其电视内容具有较为鲜明的不同特征。以“品”字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宣传品、作品和产品。 1.“宣传品”(宣教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电视内容主要是承载着党和政府主流价值的宣传以及对公众进行教育的功能,在新闻、社教、文艺以至体育、少  相似文献   

18.
谁能绘得萧红影?这是聂绀弩先生悼念萧红的诗句。它道出了一个寂寞的、难以命名的萧红。这也是所有萧红传记作者都要面对的提问。现代中国作家中,萧红有着哀婉的生命历程和卓异的写作成就。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经验抒写,构成一曲天真与经验融合的哀歌。在乱世中,天资聪慧的萧红很快通过时代知识风尚获得启蒙,同时,她也用自己多舛的命运换来的人生体验审视着一切启蒙。女性对世界坚  相似文献   

19.
谢丹 《新闻爱好者》2011,(11):125-126
19世纪中期,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时,出于绝对的文化优越感,不仅是清政府,包括绝大部分士绅依然还是以“天朝上国”的心态蔑视这群来自“蛮夷”之邦的“红毛鬼子”。而林则徐、魏源等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却开始通过译报了解西方这个陌生的世界.希望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20.
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它作为一个物种,进化是缓慢的,但它代表的寓意在中国古代却变化不小.这其中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原始时代的人类,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动物或无生物作为其部落的名称,这个动物或无生物就是这个部落的图腾.在最初大概是因为某一群团或部落以这种动物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而被其他群团或部落给它加上的一种标志,如食蛇部落便被称呼为蛇图腾,食“三青鸟”的部落,便被呼为“三青鸟”图腾,食龟的部落,便被呼为龟图腾,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