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2):29-30
其三,幽默讽刺具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明代学人郭子章写过一本《谐语》的书,对幽默讽刺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总结,序言有两段话值得一读,不妨节引如下:“顾谐有二:有无益于理乱,无关于名教,而御人口给者,班生所谓口谐倡辩是也;有批龙鳞于谈笑,息蜗争于倾刻,而悟主解纷者,太史公所谓谈言微中也。”“一语讥笑,因而贾罪……身之不能卫,而皇恤其他,则无戏言可也。”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幽默讽刺在它的运作过程中能形成一种外壳伪装,即自我保护功能,批龙鳞要在谈笑中,不可赤言裸语,直来直去,否则就会招罪。而幽默讽刺这种外壳伪装、自我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韩羽 《采.写.编》2013,(4):66-66,F0003
方成前辈是漫画大家,笔头千钧,深刻入骨,幽默诙谐。风发泉涌。漫画是讽刺艺术,讽刺离不开幽默,以枪弹为喻,讽刺是弹头,幽默就是蛋壳里的火药的质量与数量。方成以创作实践之经验,梳理阐释各种道理,比如对“幽默”的论说不仅深入浅出,往往更个性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3.
微博的特性使其容易接受幽默话语,产生微博空间的“泛幽默化”倾向。本文通过对热门幽默微博的发布者身份、议题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幽默微博除了以私人糗事进行娱乐消遣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公共参与,包括对政治、社会、教育、环境等问题的迂回讨论,言语往往带有讽刺意味。幽默微博既是对公共空间的一种消解,也是一种变通,为了规避各种风险,在表达自由相对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幽默的方式臬诠释社会严肃话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幽默AB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既是一个语言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幽默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双语成语词典归纳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意思”。一般幽默的形式是笑话或漫画。当然,幽默并不是笑话和漫画的“专利”,如果巧妙地应用到新闻写作中,犹如麻油拌小菜──人人都喜爱。 几年前,笔者采得这样一则素材:某镇村民彭某,花2700元“买”得一外地姑娘欲做妻子,次日带至集市筹办结婚用品,姑娘便“神秘”失踪。笔者以《花钱买媳妇,人财两空》为题写了一条消息发至《湖南日报》社,经编辑“大斧”一“劈”,成了《男大当婚何太急,看女一眼二…  相似文献   

5.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1):20-21
在杂文文体的诸种特征中、若以阕读经验来论说,最易感受到的恐怕当数幽默与讽刺。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寻根究底的话,它又最为赜隐,最难梳理。这里为了避免骼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我把它限定在一般的理论描述中。幽默二字,来自英文Humour,中文里原本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现在译为幽默是一种音译(也有意译的成份),这是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先生的创见。由此约定俗成,沿用至今。考其Humour的原意,乃有“会心的微笑”,“只可意会的诙谐”谑而不虐”等内容。《牛津英语词典》为它下的定义是:“行为、谈吐、文章中足以使人逗乐、发笑或消遣的特点;欣赏和表达这些特点的能力。”由此可见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有趣味,二是要能逗笑,三是只可意会不说破它。这样一来,幽默的逻辑线索就出来了:所谓幽默,首先是要有情趣,要能引人发笑,但又不揭穿,幽然默识即可,开怀大笑便不是幽默了。它表明幽默非常讲究度,只须存乎于心,点到为止,过了度便作它种范畴观。许是都看见了这一点的缘故,尽管关于幽默的定义种种,但最为流行的还是“轻微的讽刺”一说。幽默和讽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它们有联系是说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主体机智的一种特殊外射:说他们有区别是说它们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幽默是带着一种善意会心的微笑来对社会和人生做出审美评价的,而讽刺则多些火药味,它主要借助艺术夸张的笔墨和真实的力量,无情地谴责一切不合理的和反常的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和破坏性,但绝不恶意中伤。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到水底里。”“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邪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由此可见,幽默也好,讽刺也罢,都是主体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人生态度,都是对一切不合理现象的一种臧否方式。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在以下的探索中,将大而化之把它们“模糊”地视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漫说漫画     
李土 《新闻采编》2006,(2):46-47
漫画,是画家用简洁犀利的笔法,挥洒而成别具讽刺意义与幽默感的一种绘画作品。凭着漫画家的敏感性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用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的手法,巧妙地绘制出特具幽默、诙谐的图画来,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发挥其鞭策或昭彰的效果。我在读了2005年后半年阳泉日报晚报B6版上几幅漫画后,令我这门外观画者想说几句外行话。2005年8月31日题目是《第三者》的漫画(见图),画面上看画的题旨应是夫妻二人。妻子在左边,她右手托起手帕正在拭擦满面垂泪,似悲哀之态。在她面前右方,她的丈夫正搂抱着一位穿裙女人,但这位女子长着…  相似文献   

7.
陈苗苗 《大观周刊》2012,(44):209-209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历史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这也增加了史学工作者的难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在历史课堂中贯穿趣味教学是其中的途径之一。利用拟人和比喻、诗词、历史电影或小说、讽刺和幽默、对联或民谣、自编口决、漫画或宣传画、自设情景、其他学科有关术语等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四格漫画”是长篇连环漫画的一种,是由四幅性质相近的单幅漫画或连环漫画组成。它以一个或几个固定典型人物作为描绘的中心,围绕这样的中心,编出自成段落的讽刺幽默故事。因为这种漫画每幅有四个格,故称“四格漫画”。  相似文献   

9.
讽刺与幽默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其表现形式是形象的,蕴涵的内容是抽象的。在幽默与讽刺中,形象的与抽象的、文学的与逻辑的,常常融为一体,一些逻辑形式或逻辑要求,往往构成幽默与讽刺的基本框架或基本线索。一、幽默:“反对吃大锅饭”一对刚结婚的青年夫妇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回去对你妈说,明天我们分开过。  相似文献   

10.
范敬英 《新闻窗》2007,(5):69-70
近年来,网络“恶搞”现象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自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对原作进行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开始,“恶搞”作品在网上受到热烈追捧,如脍炙人口的《吉祥三宝》,其“恶搞”版本形形色色;“恶搞作品”《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在吸引了无数网民的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概念界定 幽默笑话,是目前报章杂志上常见的一种短小精粹、极受人欢迎的文体。特别是各报的副刊上,经常可见到这类文体的踪影。其实,新闻写作中也常用幽默的手法,有的是将人物的幽默语言或动作展现其中,有的是作者直接运用幽默的笔法去写作,从而使文章活泼耐读,增强了感染力。 本文有意将幽默与笑话合二为一,并把它们当作一种文体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已有的界定分析比较,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及其共同的本质特点,以供写作者参考。 要想弄清幽默笑话这一文体的内在联系及本质特点,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幽默。 幽默二字,是我国幽默…  相似文献   

12.
熊立 《声屏世界》2010,(10):43-44
七年前,电影版《手机》以其幽默讽刺让人记忆犹存,七年后长达36集的电视连续剧《手机》又一次响起,在幽默、讽刺的特色中,以宏大的视野反映了在工业化时代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转变.由此引发了生存困境——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精神家园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一笑话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种类,是引人发笑的民间故事.它以幽默和诙谐的手法,一针见血地揭露出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表现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笑话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形式短小精悍,主題单纯专一,语言风趣含蓄,风格诙谐幽默。笑话的内容可概括为三类: 一、揭露嘲讽笑话。这一类主要是针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如: 夏天炎热,有几位官长同在一处商议公事,偶然闲谈天气酷热,何处乘凉.有云:“某花园水阁上甚凉。”有云:“某寺院大殿上甚凉。”旁边许多百姓齐声曰:“诸位老爷要凉快,总不如衙门公堂上甚凉。”众官惊问何以知之,答曰:“此是有天没日头的所在,怎的不凉?”(《笑得好二集》)  相似文献   

14.
正邵洵美与《论语》半月刊邵洵美1932年在他的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幽默杂志《论语》半月刊。1936年,当时的主编陶亢德离开《论语》,转去帮林语堂编辑《宇宙风》,他便亲自接手主编《论语》。因不断有读者来信求答"什么是幽默",他就一再在编辑随笔里解释,如:"讽刺、幽默与滑稽""幽默与低级趣味""幽默与无聊的笑话""幽默与长寿""领袖与幽默""英国幽默、美国幽默与中国幽默"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谈论杂文写作的时候,不能不谈杂文的幽默。 虽然幽默对于杂文来说,并不是一个必备的因素。但由于受到三十年代杂文的影响,现当代的杂文,总是和幽默联系在一起。这有点儿像人们对漫画的认识,以为漫画总是具有讽刺功能抑或以讽刺见长的。如果列出一个公式,就是“讽刺 幽默”。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一篇好的杂文,总应该是具有幽默感的。幽默感,也可以说是杂文的一种艺术性。 什么是幽默?幽默是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它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认为,小丑是欧洲特有的现象,事实上几乎在所有的文明中,在历史长河的任何一个时段,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如今小丑的衰落虽然明显,但是并没有消亡。喜剧演员、讽刺漫画家和中国的相声演员,都用幽默的方法来针砭时弊,现代社会依旧需要小丑。  相似文献   

17.
新闻漫画应划归哪种体裁?从新闻学的角度上看,新闻漫画应姓“新”,它是就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用讽刺与幽默的绘画艺术形式加以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漫画首先是新闻,其次才是漫画。新闻漫画如果缺乏新闻的内容,那么它就不能称作是新闻漫画,而只能是漫画了。  相似文献   

18.
师晶 《新闻世界》2003,(12):45-45
说起漫画,许多人可能会很“糊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电视里的叫卡通,小报上登的是幽默,大报上刊的是讽刺画,街面上流行是口袋书或成人绘画读本,而漫画是什么呢?翻开《辞海》,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漫画,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实,早在出现漫画这个名称之前,也有叫“讽刺画”、“滑稽画”、“寓意画”等  相似文献   

19.
寓言是以一种文学形式,通过虚构的生动而有趣的短小故事,来说明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道理,表现出作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明确态度,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某种教训,从而起到讽刺、劝戒或启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涛 《视听纵横》2002,(1):78-79
“对牛弹琴”这句成语说的意思是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而事实上,对琴声无动于衷的“牛”更应该感到内疚:自己功底太差,悟性、敏感性太弱。许多记在很多时候也像这头“牛”,明明碰到的是好题材、好素材、好线索,却无动于衷,对这种绝妙的“琴声”一点感觉都没有,其结果往往是与好新闻失之交臂。原因何在?就因为这些记平时不注意积累,内功没有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