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67年8月5日,在“粮校(即北京粮食学校)武斗”中,16岁的“联动”成员王冀豫打死了19岁的“四三派”成员王xx。多年后,王冀豫一直在忏悔和反思。 浑小子 我1951年出生在武汉汉口的中南军区总医院。我们家兄弟姐妹实际上是六个,送给老战友家一个,还有五个,我是老大。1951年,中央军委组建卒26师,就把我父亲调到了空军。过了不久,空军和防空军合并,我爸就成了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2.
记录历史是媒体人的职业责任,传播文化是媒体人的历史责任。当一张张报纸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泛黄的时候,惟有文化在默默流淌,且愈久弥香。《空军报》从创刊起,就担负起宣扬英雄空军文化的重任。翻阅7300多张《空军报》,透过一个年轻快速成长军种的足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空军报人的智慧和汗水,真切地感受到凝聚着热血、雄心和力量的英雄空军文化脉动。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7,(12):6-7
我今年31岁。在南京市的一家电器公司做区域销售主管。如果将我的生活质量按时间段划分,那么.2003年12月9日是泾渭分明的分水岭。在这天之前,我过的是人上人的自在生活;而这天之后,我过的则是人不如鬼的生活。这一切改变,都缘于我买了一辆私家车。  相似文献   

4.
作为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白钢教授全程见证了四川雅安的党代表直选试点。 新闻周刊:您认为雅安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在改革上有何突破? 白钢:关于党代会常任制,虽然中共八大曾提出过,以后中组部在各地也做过一些试点,但以民主选举来改变党代表的产生方式,是从来没有过的。雅安试  相似文献   

5.
正198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前夕,一批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老战士来到中国访问。这个访问团的团长76岁,是一位退役的苏联空军中将,他的名字叫做布拉戈维申斯基。随行的还有当年的苏联空军志愿队飞行员、退役的空军中将普施金、费道洛夫和一位1945年在东北作战的空军上校伊万诺夫。布拉戈维申斯基(全名及生卒日不详),1937年底以苏联空军志愿队队员身份来华,继库尔丘莫夫之  相似文献   

6.
董宾 《军事记者》2012,(7):52-53
纵观党报上宣传过的重大典型,我们就会发现:不少典型人物来自于基层,是在普通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这就提示我们,应注意发现身边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发生在凡人身上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重大题材。刊登于2012年3月27日《空军报》一版头条的《回望来路念党思》一稿。就是一篇以展示普通党员干部高尚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6月29日、30日,空军政治学院和空军报社在上海联合召开维护新闻真实性学术讨论会,从新闻实践方面,即采访、写作、编辑几个主要环节研究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主要是空军政治学院新闻大专班的学员。这些学员入学前大多是空军各部队的新闻骨干。与会的同志认为,维护新闻真实性有理论上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实践上的问题,这里包括。认识上的问题、作风上的问题、方法上的问题,等等。来自  相似文献   

8.
戴旭 《航空档案》2009,(6):90-93
1957年10月1日:空军!空军! 作为中国军队的明日之星,空军本来应该在1951年国庆的时候就通过天安门,因为这一年,空军已经通过引进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米格-15喷气战斗机。但是,这些飞机此时全在朝鲜和东北边境的上空,和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交手。  相似文献   

9.
一本《秘密专机上的领袖们》终于出版了。手捧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妻子和我采访及她写作时的种种艰辛再现眼前──说来写这本书的确不是受领袖热、秘闻热的驱使,那是1990年5月,为纪念人民空军诞生40周年,我所在的《中国空军》杂志要发表一篇反映人民空军40年抢险救灾的长篇纪实作品,我奉命去空军航空兵某师采访一批早期执行过抢险救灾任务的老飞行员,有些老飞行员几十年手握驾驶杆,风里来雨里去,云里浪里任驰骋,练就了一副钢铁翅膀,后来大都成了共和国领袖们的专机驾驶员。每当他们谈及完成一项救灾任务后就感叹:“抢险救灾还好…  相似文献   

10.
少校科长王勇,自从兼职开始写新闻,他都谦虚地称自己是报道员,从不以“新闻干部”自居。这位曾经在蓝天翱翔过数年的空军飞行员,自从调任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政工科长以后,把在天空中的光荣与梦想,一点一点变成了妙趣横生的文字稿。王勇1984年从南阳高中毕业后,招飞考入空军第二预备学校。在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为完成从学生到新兵的转变,他曾因训练强度大,管理严而气馁过,甚至产生过退学的念头,正是军报刊登的一则短新闻激励、鞭策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挺住,没后退。他以优异的成绩,从预校来到西安空军领航学院,两年…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7,(10):I0001-I0001
张滨,1955年11月生。1972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伍,1992年获空军中校军衔。1993年转业到黑龙江日报社后被评为主任编辑,1999年晋升为高  相似文献   

12.
羊年春夏之交,肆虐的病毒向炎黄子孙发起了猖狂的攻击。作为空军非典防治应急处置中心新闻宣传办公室的主要成员,在空军医疗战线的广大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携手共同抗击非典的紧急时刻,我奉命来回奔波于抗击非典最前线,先后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空军报、基层政工读物等报刊发表各类稿件40多篇,较好地完成了党委、首长交给的采写任务,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上了一次“黑名单”空军抗击非典的战斗打响后,为了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每天上班后,我都要到卫生部各个办公室打听最新情况。没想到刚刚进入工作的第二天上午,卫生部信息中心的一名同志就告…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期间,为空军飞行员制造降落伞的保险伞制造所,在乐山存在了8年多,有不少乐山籍人在这家军工企业工作,这是乐山人民对抗日战争的重要贡献之一。乐山保险伞制造所也称保险伞厂、降落伞厂,编制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军委航空委员会,业务上由成都空军第三路司令部领导。1937年以前,我国空军所用的降  相似文献   

14.
内战期间,中共开始拥有空军飞机。国民党空军则频繁轰炸扫射中共空军机场,许多中共飞机在地面被击毁,却没有空战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常乾坤  王弼 《航空档案》2011,(12):38-40
敬爱的军委及中共中央的同志们:我们两个曾在伟大的苏联空军中,学习与服务过十二三年,在理论与经验上可能是红军中比较老的航空干部.王弼在航空学校毕业后曾直接参加过联苏(苏联)空军部队内关于修理飞机与发动机,使用飞机与发动机的机械师与工程师的实际工作有三四年之久,能够训练修理或使用飞机的工程师与机械师等等的航空干部.  相似文献   

16.
这是第一次采访空军。从被称为空军飞行员摇篮的空军航空大学到卫戍首都的一线飞行团,严酷的选拔和淘汰机制令人印象深刻。停飞,是每—个飞行员和飞行学员都无法回避的。今年29岁的张伟岸就是在遭遇停飞后转为了空军航空大学的一名队干部,相当于大学里的辅导员。在我的稿子里,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串场角色。  相似文献   

17.
加打一番     
《航空档案》2010,(2):51-73
1952年4、5月间,美方仍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坚持所谓“自愿遣返”原则,极力拖延停战谈判,并且企图再次发动进攻。5月中旬,中央军委分析当时的形势,估计朝鲜战争可能拖过1952年。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要求志愿军空军歼击机部队进行第二番作战,即已经参加过和正在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的空军部队,继续轮番参战,以增强志愿军的战斗力量,加强空军部队的战斗锻炼。当时也称之为“加打一番”的作战。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17日,国民党驻台湾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员杜道时,在第20大队机工长郝子仪的协助下,驾驶第20大队一架美制C-46运输机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冲破国民党飞机的尾追堵截,带着200多个弹孔,历经7个半小时的艰难飞行,终于降落在解放区徐州机场.  相似文献   

19.
每当填写表格,写到职业一栏时,"记者"两个字总会让我不自觉地挺直脊背。每当解释"幸运"这个词,我总会拿自己说事儿,因为我幸运地从事了我热爱的职业,这份热爱,一生也不会改变。年轻过,努力过,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能让我到白发苍苍的那一天,确信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20.
田炜 《军事记者》2006,(10):36-37
2006年3月23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名骨干缺席何以导致一场演练推迟》的稿子,受到广泛好评,有的读者专门致信编辑部称“这篇消息旗帜鲜明地倡导向军事训练中的薄弱链条开刀,对空军部队进一步深化‘全员全装深训精训’活动,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启示作用”(详见《空军报》4月22日三版通联桥《向军事训练中的薄弱链条开刀——简评消息〈一名骨干缺席何以导致一场演练推迟〉》)。稿件随后还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此稿的编辑过程说明在报道主题的选择上,只要紧紧依托新闻现象背后的时代背景,在抓问题上下功夫,就能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