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成阳保健品厂: 去年的九月,我那远在千里之外:河南省清丰县的妹妹带着她三岁的女儿来到我家。姐妹相见悲喜相加,作为姐姐,当然是很高兴。当我看着这面黄饥瘦的外甥女,吃惊地问妹妹:“这孩子有什么病?身体这样虚弱?”这正常的问话,使妹妹伤心地掉了泪。她一边哭,一边讲:“这孩子可把我整惨了,成天拉肚子,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扁桃腺经常发炎,只要一发炎,必到医院挂吊针。我远离你们,没有人帮忙,弄得我经济紧张,人也快崩溃了,真是束手无策。”过了一会儿,妹妹又转悲为喜,说:电视、广播里都说咸阳的505很好,还得了50项国内外大奖,外国人都叫它神袋,听说还有儿童型的。我这次来,一是看望  相似文献   

2.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3.
作为女发言人,性别并没有给姜瑜的职业生涯带来太多影响,反倒是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先是被外媒评为五十名全球美女官员之一,如今又因在“半岛局势”上的发言成为在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对于外媒急着给她贴上的“温柔”标签,姜瑜大声说“不”,“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我比男人还强硬。”  相似文献   

4.
梅雪争春     
92年11月,杭州,楼外楼水上餐厅。浙江广播电视厅厅长方文问我,有没有听说杭城“空中大战”?我说昨日刚到,还未听说,愿闻其详。他说,一个月前杭州台新开一套“西湖之声”节目,一下子把听众吸引过去,不但各电台受挤,连电视观众也锐减了。这时,立在一旁的服务员小姐情不自禁地问道:“我可以说几句吗?”“当然”。她说:“我们家过去每晚都看电视,现在不看了,连电视报也不买了。两只收音机对着‘西湖之声’,几个人轮番拨电话,想跟主持人说话哪!”小姐谈话过程中,方悄悄招呼  相似文献   

5.
ROSE,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英文名字。以前人们习惯称呼她“闾丘”,现在大家更愿意叫她“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6.
吴之如 《今传媒》2010,(7):77-77
一次看央视的"百家讲坛",学术风云人物易中天先生对话北师大教授于丹及央视主持人柴静,易先生称呼两位女性一口一个"美女",两位"美女"也都坦然应承,令我大惑不解.我还从未听过当面称人为"美女"的.起先以为是机巧、诙谐的易先生的调侃.不料儿子一旁说不是,这是社会上很正经的表示恭维的称呼.经他"解读".我才明白:上自皤然老妇,下至垂髫小女,皆可以"美女"呼之的,这是时下的通称和表敬语.  相似文献   

7.
赵燕群 《图书馆论坛》2006,26(1):233-234
一直到现在,我无法说服自己,你已经远离我们,踏上通往天堂之路,因为你走得太突然。11月3日晚,焕文馆长电话告诉我,你2日动了手术,是恶性脑瘤,我“呀”的一声,心里一惊,心跳加速。电话里我们立即决定,第二天到医院探望你。不到10分钟,电话又响,焕文馆长急促催我:“快下来!去医院!梁美灵“走”了!”当我们几个人赶到医院,病房空余病床,我问护士,她轻轻地说你19:40“走”了。  相似文献   

8.
韩蓓 《青年记者》2005,(7):61-62
“娱乐记”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现在被简称为“娱记”,港台地区普遍称之为“狗仔队”,我个人认为后明显包含了贬义。事实上,大多数内地的娱乐记忌讳,至少是不喜欢此类称呼,尤其是那些专跑娱战线的资深记,因为十年前,他们和所有采访其他新闻的记一样,工作并无严肃或娱乐之分。  相似文献   

9.
我极不喜欢别人称呼我为美女.在上海读书时,班里的南方男生最爱瞎叫美女.只要是女生,不论美丑妍媸,也不论老少中青,一律称为美女,常常让我觉得难受.对真正的美女而言,这种做法让她们感到不公平,是对她们美貌的一种漫不经心的漠视;而对我这种从小因为不漂亮而自卑的人来讲,无异于讥讽和嘲弄.  相似文献   

10.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谈歌 《档案天地》2012,(2):60-61
人们常说的“戏子”,属于旧社会的称呼。捱到新社会,这一名词立刻改称为“文艺工作者”。等到改革开放之后,又变成“艺术家”等说法。不过。日常的行为习惯,的确是难改,坊间仍然流传着“戏子”的种种故事。其实。这种遵循古老传统的称呼,跟“家”不“家”的角色,根本就搭不上界。  相似文献   

12.
索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42):6-7
朱智蕊是那种叫人过目不忘的“类型女人”。英文名Arey ,当导游时外号“肥肥”,现在则冠名“蕊姐”,除了年轻的下属,年纪比她大的东南亚各国旅行社老总,都这么称呼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很久以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昨日黄花”更切合其所欲表达“形容已过时的人或事”的意思,但“明日黄花”似乎见得更多。因知我是做校对工作的,便问我到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4.
走光     
儿子也在背学校里流行的歪诗“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月亮也走光!”“走光”已经成了街谈巷议的热词,台湾金马奖红地毯上,“光”芒四射:刘嘉玲真空上阵,她的意思是“空着”就无所谓走光,也不怕走光,身为司仪的李玟,隆重低胸,但是她表示不怕走光,因为已做足安全措施,贴了乳贴……而东方卫视主办的《舞林大会》里的众美女,更裙裾飞扬,衣不敝体,几乎牵一发而动春光,许慧欣、爱戴等接连走光,连那么端庄的米雪也豪放走光!钟丽缇在舞林大会后说:性感不是暴露。但是可以走光。李慧珍则进一步认为:走光也是敬业;过去容祖儿经常会以手掩胸以防走光,并且经常提醒自己激活防卫系统,可是她在《舞林大会》定妆装十分性感,她表示这全是为了比赛效果,“我没什么顾虑,不会害羞,也不怕走光。”  相似文献   

15.
女儿三岁半,名jiujiu。人问起是哪两个字。我总犯难。在胎里时.我们就这么叫她。意思是一个小不点儿.像小女孩扎的小辫子尖儿.写出来便是鬏鬏。可这两个字太难写。后来.有人问是不是啾啾.小鸟的叫声。用这来称呼一个叽叽喳喳的小女孩.不是挺合适吗?我将错就错。说是的,从此女儿名啾啾。  相似文献   

16.
公司经理要招聘一名女秘书,来报名的女子挤破了房子,通过文化考试,最后只剩下美女、才女、淑女三人. 最重要的面试开始了. 第一位到总经理室面试的是美女. 美女柳腰丰乳,红唇可人.经理见她进来,眼睛狼一样地看着她说:"小姐,你知道我找女秘书最需要什么吗?"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他很久以来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昨日黄花”更切合其所欲表达“形容已过时的人或事”的意思,但“明日黄花”似乎见得更多。因知我是做校对工作的,便问我到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书肆”?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卖书的市肆”。“肆”,集市贸易之处就叫肆。成行列队地分别经营各类商品,叫列肆。《论语·子张篇》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庄子·外物篇》说“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君子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这两处所说的“肆”,都是贸  相似文献   

19.
他一时恼火,对招聘小姐大发雷霆:“我堂堂一个英国的留学生居然不要,真是瞎了眼!”招聘小姐说:“我们要的是有能力有经验的人,而你没有销售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王佩 《档案管理》2005,(6):92-92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