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主席有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京城名女人洪晃家的餐厅墙上,镶着一行由霓虹灯拼成的"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可谓深得中武社交三昧。有好事的调查公司调查显示,请人吃饭是46%的中国人选择的社交方式。如今就连学生、甚至小学生的课余联络,都靠聚餐。职场和官场更不待言,饭局几乎就是第二工作。著名出版家沈昌文先生说起和作者打交道的经历时说:"我是主张吃的。跟文化人,或者思想家要搞好关系,我没别的手段,只有一条——吃。因此到哪里去吃,重要的是我要了解他喜欢吃什么。饮食便于进入主题,就有话可谈了嘛。"饭局各有不同,有人总结得很好:同学请的饭局,可以随随便便,像家人;朋友请的饭局,可以大大方方,像主人;领导请的饭局,必定小心翼翼,像陌生人;请领导的饭局,一定要毕恭毕敬,像仆人。有饭多有局,不同位置、不同目的的饭局当事人,对饭局有着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素来崇尚"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仔细想想看,我们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饭桌展开的:同学聚会有饭局,请人办事有饭局,工作联络有饭局,结婚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大局小局,人人都有个饭局。饭局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自然不在饭,而在局。在中国人的常识中,饭局与其说是解决温饱,不如说是用来联络感情、处理问题。中国人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坐席次序、敬酒先后、祝酒说辞,种种讲究,犹如战场上排兵布阵,其中都有道理。觥筹交错和眼神交汇中,有结交、有请托、有交易、有阴谋,有真心话和大冒险。透过饭局,我们看得到深埋于其中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饭局     
北京的饭局通常都有点像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座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吃饭"就相当于在某一个行业内的江湖上露面,所以,吃饭有时比开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程实 《报林求索》2012,(8):60-60
<正>朋友有一个习惯,约我吃饭,到时候总是会看到饭桌上有一堆我不认识的人,朋友的朋友们,当然,这些朋友们之间,很多时候也不太熟悉。朋友很自豪,因为作为一个饭局高手,在他看来,是在把自己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也确实,他的朋友们,也确实有些因为这些饭局而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样,至少对我来说,这位朋友再约吃饭,我总是会找理由推托,因为和陌生人吃饭,即便中间有共同的朋友,还是感觉辛苦。吃饭,原本是朋友之间叙旧的场合,结果变成了社交场所。这样,我就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的社交生活,自己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饭局     
赵凝 《出版参考》2005,(7):29-29
北京的饭局通常都有点像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座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吃饭”就相当于在某一个行业内的江湖上露面,所以,吃饭有时比开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应酬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是"派对动物"或者"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暄,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无反感,相反会有不少欣赏之心,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应酬之中,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的。一场饭局之中,如果少了这类灵魂人物,会冷清得多。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新闻改革的关键何在?不在业务上、方法上、技巧上,而在于企业报体制的改革. 企业报的体制问题是很复杂的,既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也包括报社内部的采编体制、经营体制等。从领导体制上看,尽管现在的企业报基本都是党委机关报,但大部分不是企业党委直接领导,而是归党委宣传部领导,从山西省正式登记的30多家企业报的情况看,真正具有独立建制、并作为一级职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9.
高峰  了了 《出版参考》2007,(1):14-14
有一次。我请朋友吃饭,席间揶揄几位做法官的朋友:“都说你们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真羡慕你们的口福啊!”没想到他们几个却一脸无奈。倒出了一肚子苦水:“你以为我们愿意这样啊。现在吃饭都成了苦差事,不去都不行。”这让我很诧异。不过回过味来想想也有道理.天天吃喝。换谁都会烦。  相似文献   

10.
饭局     
有一个朋友,博客内容全是饭局,让人看起来,他的生活像是转战于筷子和刀又间。每一篇文章,都详细记录了吃饭的时间地点人物,吃的菜式,喝的酒水,谈论的话题,某人的妙语,谁换了新男女朋友,席间的突发事件,以及最后谁埋的单。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开年不足一月,不少官员已经前仆后继栽倒在饭桌上,先有上海踩踏夜公款吃喝的领导被处理,近来又有深圳官员吃娃娃鱼、殴打暗访记者被停职。事发后,涉事官员大多摆出一副无辜的表情,纷纷喊冤,有的解释说"只是吃夜宵",有的号称是"自掏腰包",可是不管他们有多少五花八门的理由,舆论的审判都让他们"百口莫辩"。这究竟是为什么?皆因赴饭局的"姿势"不正确!谁埋单是定性中央反四风,反的是公款吃喝,反的是贪污腐败。谁来埋单,成为了给饭局"定性"的重要考量。上海踩踏夜辩称"吃夜宵"的领导们,11人消费近  相似文献   

12.
去中国大陆采访,与人交谈中,早就习惯了一些时髦用语: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支持不叫支持,叫“顶”;别人请吃饭不叫请吃饭,叫“饭局”;追女孩子不叫追女孩子,叫“泡M M”;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如今不识流行用语,交谈时往往一头雾水,如坠五里雾中,不入流则被视作老土。最近去北京和上海采访,又学会了一些时髦用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光当”;不满不叫不满,叫“靠”;吃不叫吃,叫“蹭”;丑女不叫丑女,叫“没女”……什么是“没女”?据说,这是从韩国传来的说法。今日中国人将没漂亮脸蛋、没苗条身材的女子称作“没女”。说“没女…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党报采编人员,我们也属“公众人物”。出于联络感情等目的,有的人或单位很“乐意”请采编人员吃饭。笔者以为,面对这类邀请,我们切不可招之即去,应该学会说“不”。俗话道:“吃了人家的嘴软”。不少时候,采编人员是觉得与其相交甚厚、意气相投,加之盛情难却才去应酬的。饭局之上,彼此以朋友相称,开怀畅饮,推心置腹,无话不谈。可这些“朋友”中有的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或是让采编人员开方便之门,使其作品见报,或是该单位有什么违法违纪之事,希望采编人员笔下留情。面对这样的吃请,拒绝才是上策。拒绝吃请,…  相似文献   

14.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鸿门宴,堪称觥筹交错,刀光剑影,背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在中国式政治和日常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越来越多的公务、商务人士相信,餐桌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相信以餐会或酒会来款待同业、政界要人、名人及重要客户是个好方法。然而,在整个宴请过程中,一旦有一处细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使这种请客吃饭的好事变成坏事,造成大客户流失、被朋友小看、领导不满、职位不保等问题。所以经常跑饭局的人都知道,饭局是聚会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虽然表面上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里面却包含了很多学问和讲究。对此,很多人直呼,饭局,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饭局潦草     
年初,去赶了几场很没意思的饭局,多是一些礼到人也必须要到的婚礼酒满月酒什么的。因为出了钱.吃的时候就不免看看菜色,算计成本,于是就吃得很有负担.这是其一;其二,因为同桌共吃的人基本上都是素不相识,看着陌生的筷子们在菜肴里横进竖出.心里就不免先存了一份芥蒂,于是吃得就很是拘束。所以,大凡这样的饭局,绝对不会出现什么酒酣耳热,兴致勃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鸿门宴,堪称觥筹交错,刀光剑影,背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在中国式政治和日常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  相似文献   

17.
请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是最喜欢请客的一个民族.从抢付车费,抢会钞(旧时,在饭店吃饭付钱叫会钞),以至于大宴客,没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国是一个礼让之邦.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你的钱也就是我的钱,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这种情形,西洋人觉得很奇怪,请恕我浅陋,我没有见过西洋人抢付过车费,或抢会过钞.我们在欧洲做学生的时代,因为穷,大家也主张"西化",饭馆里吃饭,各自付各自的钱,相约不抢着会钞.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极不轻易有一次.最普通的只是来一个茶会,并不像中国人这样常常请朋友吃饭.这些事情,都显得中国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会应酬.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领导,完善体制从健全体制入手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一个与档案工作的性质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是档案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这个体制包括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首先看领导体制。档案是医院最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产,这个资产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医院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至于建立什么样的领导体制,各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分管领导,具体由谁来分管单位的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的崇高性、全局性、历史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副手来分管这项工作都不合适,责无旁…  相似文献   

19.
做局 饭局?     
正对中国人来说,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丈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统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一众居家师奶中,Solo小姐的自由身,像富士山顶的雪一样,让人感到无限风光在彼。她是微博“随手拍解救大龄女青年”的红人,每天吃饭答应谁的邀约是复杂的选择题,收的礼物常用来福泽姐妹,甚至去泸沽湖旅游,也能遇到身份特殊之当地人士,衷心问她“要不要走婚”,并请她“别客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