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莲鹤青铜方壶是春秋礼器中的重器。1923年8月25日,在河南新郑城关南街出土于春秋早期郑国国君郑子婴大墓的莲鹤方壶,通高1.62米,宽0.54米,重64.28公斤,体方、长颈、鼓腹,盖上四方各饰双层二瓣莲花,...  相似文献   

2.
1950年至1957年,公私合营中,原“谦泰吉”、“郑东记”、“陈永兴”、“周林记”、“田顺兴”等5家酒糟坊先后被国家赎买组成了“国字号”企业即地方国营枝江酒厂。1954年,枝江酒厂引进四川小曲酒的生产技术,对枝江小曲酒的工艺进行了改进,枝江小曲因秉承了烧春酒的配方,加上引进的新工艺,使枝江小曲的名气越来越大。1965年,枝江酒厂用红粮酿出的50度白酒,其出酒率达62.1%以上,也被酿酒专家视为一个奇迹,枝江酒厂被评为一类酒厂,枝江小曲被定为一类产品。  相似文献   

3.
山东泰安龙门口遗址出土两件青铜簠,器盖与器身内底部铸有相同铭文,根据铭文内容可将铜簠定名为"商丘叔"簠,其时代为春秋早期。有学者认为"商丘叔"簠系卫国铭器,笔者则认为其为春秋早期宋国器。  相似文献   

4.
商周时期,吴、越两国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商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著录于外文文献中具有吴越风格的青铜器进行了逐一介绍,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相关讨论。这些青铜器包括悬鼓环、三足壶和方卣,时代分属春秋晚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悬鼓环以人物雕塑为装饰,三足壶以吴越地区的陶器为原型,方卣则是对中原地区青铜方彝的模仿和改造。这些资料对于廓清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体面貌、探讨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特点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鹏 《北京档案》2008,(6):42-43
彭楼建于1272年,元代叫齐政楼,是一座高46.7米、有着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是元大都的中心。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元代鼓楼旧址的东边重建。鼓楼建在一座高高的砖台上,红墙绿瓦,十分壮丽,是古代向全城报时刻的中心。原来定时的计时器是“铜漏壶”,定更的“更鼓”。“铜漏壶”相传是宋代遗物,制作极为精巧。壶内室有四个漏壶,  相似文献   

6.
提链壶的结链方式包括链节的形制、链节之间的连缀方式、链节与提梁及器身结合的节点做法。东周时期,提链壶的提梁与壶颈部两侧所附环纽在同一平面内,使得其间双环衔式链节的连缀方式受到限制,设计时需要考虑顺式链节的奇偶数。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齐地提链壶的结链方式多为方折提梁附环接一顺多反链,是甄别齐地及相邻地区同类器物的重要形制参考因素。这一阶段齐地提链壶在各地域间形制和结链方式最为稳定,体现了齐国中心地区部分铸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倾向。  相似文献   

7.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出自于李家楼大墓的两件莲鹤方壶,其中一件通高117厘米(河南博物院藏),另一件通高125.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相似文献   

8.
情满宝丰     
两年前,宝丰县最大的民营企业洁石集团接手我省两家中国名酒企业之一——宝丰酒业,对陷入困境的宝丰酒业进行了“二次重组”。时至今日,二次重组后的宝丰酒业,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销售收入实现年计划的100.18%,同比增长107.8%,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件提梁三足铜炉和两件龙首柄铜熏炉,通过梳理比较,提梁三足铜炉与湖北汉阳蔡甸、湖南攸县和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三足铜盆形器最为相似,且承袭了东周到两汉时期金属炉常见的链状提梁,当属三国东吴时器,这类三足铜炉常与斗、壶(盉)和熨斗同出,内置木炭,可以为这类小型器适当加热和保温,功能类似暖炉,其提梁便于在居室内移动。两件龙首柄铜熏炉则与江苏镇江和南京象山晋墓出土的铜熏炉形制极似,当属东晋早期器,其中龙首柄铜熏炉乙乃是目前所见这类熏炉中形制、造型最为规整、精致者,但其柄上"上林宫铜熏炉"铭文字形与已见的上林器铭文字形有差异,有可能是伪铭。这类熏炉炉身受到了汉晋时期龙首柄熨斗器型的影响,便于手持,长柄下方钉状支架也使其可以平稳放置。参考满城汉墓出土的提笼熏炉和打虎亭汉墓画像石,推测这类熏炉可以放置于熏笼之内用于熏衣,熏香时其类似熨斗的底部可能还具有小范围熨烫衣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3,(3)
湖北《三峡商报》副总编辑、主任记者罗文全所著的报告文学集《今朝有酒——枝江大曲“长大”之谜》,4月中旬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20万字。著名白酒品牌枝江大曲始创于清朝  相似文献   

11.
国宝背后     
价值连城的四羊方壶和“九镶”带钩,背后的流传经历也颇为传奇.而它们都与一位叫张克晋的人有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名人相册     
《档案与建设》2008,(5):30-31
紫砂艺术家蒋蓉,别号林凤,1919年出生于宜兴县川埠乡潜洛村的一个紫砂工艺世家。1930年她11岁时辍学在家,随父抟坯制陶,数年后制作的“犀牛”和“螃蟹戏金鱼砚台”让人刮目相看。1939年,她不足20岁就到上海伯父处学艺制陶,眼界大开,技术精进,作品多为花货摆件,如“水红菱”、“小田螺”、“小辣椒”、“莲蓬水盂”等,为日后创作象形壶器打下坚实的基础。1941年,她应上海标准陶瓷有限公司之聘,任紫砂工艺辅导员,并带领50多名女工从事陶瓷工艺改革和制作。  相似文献   

13.
“哪壶不开提哪壶”,《中国俗语大辞典》注为“比喻专拣对方的忌讳或弱处去说”,却未说明这个比喻是怎么来的。想来,是那种多灶眼的大灶,可以同时烧多壶开水,正常情况用开水时,哪壶开了提哪壶,不开的壶就不提;但特殊情况也是难免的,或因灶眼的火势不一样旺,或因壶的导热有快慢,或干脆就是烧水人的工作有疏失,当然也会是坐水时间有长短,壶未必会同时都开,这时哪壶不开提哪壶,就是没事找事,类乎横挑鼻子竖挑眼,吃力不讨好。既然是比喻意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提”,就不是李玉和夸他闺女唱的“提篮小卖拾煤渣”中的“提…  相似文献   

14.
一组有说服力的数字 湖南古越楼台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她的前身为“岳阳楼台酒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是一名年轻的优秀企业家姚胜。2003年,公司引进中国黄酒唯一上市公司——古越龙山绍兴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民营合资企业湖南古越楼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姚胜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5.
常德大家庭酒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8日举行千吨生产线投产庆典,该公司是一家以白酒生产与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目前的主要品牌有醒公酒、鼎;壶春、武陵阁,其产品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江西、湖北、广东、湖南等七省市。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三通壶     
<正>“海峡三通壶”以传统的唐羽壶形为基础,融合现代书法、美学等艺术元素,寓含了海峡两岸人民盼望早日“三通”的时代主题。该壶由海峡两岸三大名家联手打造:  相似文献   

17.
陶仁荣 《大观周刊》2012,(21):93-93
根据区农业局农业项目下达的文件精神.杭州丁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了“春秋美”甘蓝品种进行示范种植.通过一年的试种,已全面完成项目的建设内容.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春秋美”甘蓝植株开展度30厘米×30厘米,  相似文献   

18.
最近拜读了徐中舒先生等编注的《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9月第一版,1979年3月第三次印刷本),觉得该书优点很多。例如:它以类似纪事本末体为主要形式,以“王政衰微”、“春秋五霸”、“晋景、晋厉、晋悼三公”、“吴越”、“子产、晏婴、孔子”以及“晋、鲁田制、军制”等为中心来组织编目。对另一些内容少、但事件又较重要的传文,又另行单独成篇,分插于全书当中。这样,使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全貌,就能较完整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9.
办报办题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1,(10):28-28
读“看报看题”。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报人“办报办题”。再说,制作好标题是个综合性的功夫,这方面的功夫深了,就能收到“一壶开壶壶开”的效果。报纸形象、报人才华,扫一眼报上题目,也就能得出个八九不离十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中方县龙井村天锅田墓区发掘的M113是一座出有铜礼器的墓。该墓无论从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及器物形态等方面都具有楚墓的特征,但处于楚墓的最晚阶段。抽象兽形敦纽、足极矮,仅存遗形。铜鼎、壶的形态也较晚,具有典型秦代器物的特征。蟠螭菱形纹铜镜以及涡纹滑石璧也是流行于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器形。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该墓的年代应为秦汉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