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2.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最头痛的就是作文辅导,而大多数学生也是谈“作文”而色变。个中缘由也许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老师最怕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学生最怕作文无话可说。学生因为无话可说,便少不了瞎编乱凑,这样的作文让人读起来当然是味同嚼蜡。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每次作文,总是借故不交,即使硬性要求,也是胡乱拼凑,应付了事。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道题目:《我是一个__的人》。我让同学们补横线上的内容,然后作文。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述自己的意见。我看到那个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便有意识地叫他说说…  相似文献   

3.
叶菊惠 《广西教育》2007,(7A):69-6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不小心落水后,刚好有一位叔叔路过这里,他就求(救)我上来。”当老师在班上当着同学们的面把这一句念出来后,同学们哄堂大笑,笑得前俯后仰,而这位同学则低着头,面红耳赤,满脸羞愧……从此之后,这位学生不爱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他经常不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也同样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是张老师"开放性作文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他重视并调动学生独特真实的感受,形成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也学会了用作文说生活。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例:学生都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时也有要求带资料的愿望。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复习的。该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第一单元组织考试时,学生都很紧张。他说:"同学们,这一次考试啊,老师允许大家带资料"。带什么资料呢?只允许同学们每人带一张A4纸,你可以把你准备的内容抄在这张A4纸上。接着让班长给每人发了一张A4纸。全班同学拿到一  相似文献   

6.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说道。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那同学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文章写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7.
礼物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但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  相似文献   

8.
快乐点击     
倍数语文老师布置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临近下课,王涛才写完250字,同学们都已交了,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在作文的结尾处写上“×2”。几天后,作文本发下来了,老师给他的得分是“70÷2”。  相似文献   

9.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每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  相似文献   

10.
木糖 《作文》2023,(Z2):110-114
<正>夏雪糕声称他是五年级三班里的第一个受害者,即便同学们都觉得“受害者”这个词有些夸张,夏雪糕还坚持这么认为。事情是这样的。有天,教语文的温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夏雪糕的爸爸是作家,因此他在写作上也有些天赋。作文交上去后,夏雪糕信心十足,心想这篇作文肯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作文的确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夏雪糕还被叫到了办公室,然而很不幸,并非表扬。  相似文献   

11.
即墨第一实验小学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假如我是老师》的作文竞赛活动,意在倾听学生的心声,改进教学工作。同学们怀着浓厚兴趣,踊跃参赛。他们大胆想象,精心设计、塑造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形象。作文写得有新意,有启迪作用。这里选登几篇,供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2.
哈哈广场     
惩罚的后果两位老师在议论各自的学生,其中一位说:“昨天,有个学生不洗脸来上学,我把他撵回家去了。”另一位老师十分欣赏:“好办法,今天他是洗得干干净净来上学吧?”“哪里,今天全班学生都不洗脸了?”写作文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次作文的题目是《记一次足球比赛》,大家要好好地  相似文献   

13.
以前语文考试过后,同学们最担心的就是作文跑题,经常有学生找语文老师,问自己这样写可不可以,只有等老师点了头,才放心。因为同学们都知道作文审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稍有偏误,那损失就惨了。可是这几年作文命题强调不要在审题上为难学生,审题难度明显下降,似乎写什么都沾得上边,离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学者、教授吴调公先生说:“学生最喜读老师的文章。”的确是这样,三十余年前,吴先生就教于镇江师范时,他不仅以博学业精为全校同学所倾倒,尤在写作教学上为同学们所服贴。他出的作文题目来自生活,源于社会,作文宗旨是为时为事而作,决非为作文而作文;教学方法是“下水导游”。他常说,教师不会作文,不相信会教出高明的学生。所以他近乎篇篇“下水”,其间同学们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林根 《上海教育》2001,(18):39-40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是位语文老师。一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读后回味无穷。程老师被深深吸引住了。他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分享这分愉悦。当程老师刚刚读完文章,一位同学“唰”地举起手说:“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并把目光投向那住抄袭作文的同学。她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程老师一下懵住了。经过短暂的思考,程老师立刻转换话题:“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有一个叫Hill的语文老师给毕业班的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今后的打算”。“当一名大公司的职员。”“做一名科学家!”“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同学们的打算可谓五花八门。老师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兴致勃勃地批阅着学生的作文。他发现其中的两篇作文与众不同。一篇是学习成绩差而性格开朗的Sue所写;另一篇是患过小儿麻痹症,体质弱的Sandy所写。  相似文献   

17.
林根 《师道》2002,(1):36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一次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被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他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分享这份愉悦。程老师刚读完文章,一个学生刷地举起手说: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并把目光投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8.
希望的台阶     
汪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她,在征求了这位同学的意见后,她便当做范文在班上读起来。“老师,这篇作文是抄来的!”汪老师刚读了一个开头,一个学生就举起手大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他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汪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转过头来对大家说:“同学们,请听老师把这篇文章念完。”文章念完了,汪老师问:“这篇文章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大家七嘴八舌,高度…  相似文献   

19.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仅从评价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通过批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肯定优点、发现闪光点是作文评价的主要内容。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每次拿到作文本后最先关注的是老师的评语。当看到那些赞赏性的评语时,他们是那样的高兴,拿着作文看了又看,并很自豪地展示给同学看,下一次的作文,他会写的更认真,而且总能有让你惊喜的地方。当看到文章被老师圈点勾画,即使很多地方被老师批评,他也会很高兴地接受,并依照老师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经理”为题写一篇作文。 同学们开始动笔了,只有一个男同学例外。老师走过去问他:“你还等什么?” 那位同学回答:“我在等我的秘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