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六月,我到驻守在祁连山脉和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部队去采访.在兰州附近的一个小站候火车准备去酒泉的时候,在月台上遇到了空军航空兵某部的飞行大队王(志兴)政委.当时,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同志,您向东还是向西?"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噢,向西,到酒泉去.您呢?"我说."咱们同一方向.到清河.您到酒泉去,想必部队不是在那吧?"他边说边打量着我."怎见得?"我问他."从您这双皮鞋就看得出来.在我们这边,虽然也都发了皮鞋,但穿的人不多,就是穿了也从来没有人把皮鞋擦得象您的这么亮."他把"我们这边"和"这么亮"说得特别重."您的眼睛可真厉害.我的部队在北京,到  相似文献   

2.
接到邀请 2006年12月11日中午,我刚一打开手机,便收到一条短信息:"魏老师,您好!我是凤凰卫视的记者徐艳,我们想请您来作一期关于"房价成本该不该公开"的节目,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吗?"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6,(2):53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自己比您伟大得多."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伟大得多?""不知道."巴恩答道:"不过,您为什么要这样问呢?"林肯说:"因为我想把他们全部选入我的内阁."  相似文献   

4.
1985年是中央戏剧学院建院35周年,也是国立剧专50周年校庆."小疯子"朱家训拜见了自己的老师曹禺,也会见了同班同学叶子和"大疯子"凌子风.盈盈水,师生情,风风雨雨、坎坎坎坷坷50年,别时难舍相见更欢,酸甜相间更有味.朱家训走到曹禺老师身边问:"万先生,你还记得我否?"曹禺先生一愣,望了朱家训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就是第一届那个最小、最顽皮的学生小疯子朱家训吗?"此时,凌子风走来,曹禺对着他说:"您,我就不说了,著名的大导演."凌子风忙说:"哪里,哪里,您永远是我的先生,我也永远是您的学生.孙猴再闹也离不开您的手心啊."曹禺十分激动,拉着叶子、朱家训、凌子风等第一届学生说"留个影吧,50年啦,不易啊!"  相似文献   

5.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6.
"朱总,时尚集团的吴总刚去世了.我看过您的一篇博客,您跟他应该是朋友,不知道您知道么.跟您说一下." "啊?我不知道啊.真的?" 早上(8月21日)一个年轻的朋友在MSN上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乍一看,震惊之下,赶紧给朋友打电话求证.  相似文献   

7.
小许去逛鸟市,发现一只鹦鹉标价3元钱。于是他就问卖主:您这只鹦鹉怎么这么便宜呀? 卖主:我这只鹦鹉笨!我教了它好长时间了。到现在为止就只会说一句话:"谁呀?" 小许一想反正也便宜,于是就买下来了。 晚上到了家,他想"我就不信教不会你!"于是小许教了它一夜说别的话。可是到了早晨,那只鹦鹉还是只会说"谁呀?"于是小许一生气,锁上门去上班了。 过了一会,来了一个查收煤气费的(简称小z)。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秘诀     
"我研究了那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他们的心得体会我都可以倒背如流,可为什么我还没有成功呢?"有个人老是这么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去向那些成功人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了他的问题却这样回答道:"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成功昵?"  相似文献   

9.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10.
褚树青是一位优秀的图书馆馆长. 让我了解到这一点,始于他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办平民的图书馆,一百多年前一位绍兴的乡绅能做到的事情,难道今天官办公共图书馆还做不到吗?"我当时到他的办公室跟他谈事,不知怎么就聊到办馆理念上了,他似乎很随意地说了上面这句话,当时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有这样好的理念,在这之前,我跟他接触不多,对他不甚了解.从这次交谈以后,我开始关注他和杭州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1990年6月2日上午,听接待室有同志讲:"老书记查档来了",我和王立新局长赶赴阅览室,见到原河北省统计局局长、解放战争期间曾在我县任县委副书记的刘蒂同志,我们将他请到办公室.我问:"您这次主要查什么内容呀?"老书记讲:"我们几  相似文献   

12.
幸福     
一位年轻的少妇,站在新任某市档案局副局长刘天宇的办公室门口,神情显得异常的沮丧与尴尬.迟疑了好大一会儿,才表情极为不自然地问道:"刘,刘局长,我……,我想参加档案专业大专自考班!行吗?……?"正在埋头批阅文件的刘天宇,听到有人在叫他,赶忙抬起头来."啊!原来是你呀!欢迎!欢迎!"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来人他曾经那样熟悉."你不是在银行储蓄所工作吗?与档案专业可是风马牛不相及哪!……"听到刘天宇如是说,少妇脸上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不!我已经从储蓄所调到分行机关喽!如今在办公室从事档案工作……""那敢情好呀!想不到咱们成了同行喽!……"刘天宇的态度无疑是诚恳的.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待他把话说完,那少妇更觉得无地自容了!  相似文献   

13.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14.
神圣的消解     
报载(大意):"文革"伊始,侯宝林先生被打成"黑帮".一天,他穿着黑色长袍被押上台.造反派高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便趴在地下.造反派斥问:"谁叫你趴下的?"侯宝林回答:"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响应你们呀!"台下一片哄笑.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年轻老师,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出现难产,自己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陪在身边,最终孩子生下来很不容易,因此很珍视自己的儿子,心有内疚.后来,他教健康课的时候讲到了‘艾滋病’一节,有个好奇的学生问他,‘如果是您的儿子得了病,您会和他一起吃饭么?’结果老师不太开心,批评了学生,学生也觉得有些委屈."这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班主任郑丹娜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在参加北京劳模宣讲团的宣讲过程中,通过和来自医疗系统的劳模交流,她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搞活动,吃饭时,一名艾滋病患者指着自己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我迟疑了一下,把他饭盒里的肉夹过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他一下子惊呆了:‘王姐,我家里人都不敢这样!’他管我叫姐了,把我当亲人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3):21-24
<正>访谈时间2016年7月3日何一杰(以下简称何):董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之前学习的是唐宋文学,任教之后则转向了传播学。您觉得学习文学的经历对您之后的研究有什么影响吗?董天策(以下简称董):我本科读汉语言文学,硕士读中国古代文学,走上新闻传播学的道路,非常偶然。学古代文学是因为当时觉得古代文学很有学  相似文献   

17.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 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那人就问他说:"你四处旅行,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有的,我碰到过一个,那是仅有的一个,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 老人无奈的说:"可是,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18.
艾琦 《北京档案》2009,(2):38-38
这天,北京市档案馆利用大厅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利用者,他衣着简朴,神情拘谨,欲言又止. "您好,请问您是要查档案吗?" 接待人员的主动问候,打消了他的顾虑."是,我听说这里可以查劳模档案,是真的吗?" "是,请问您贵姓?是哪一年获得的劳模称号?  相似文献   

19.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2):142-142
<正>房价快速上升缺乏基础,但下跌也几乎没有可能。这提醒公众:靠投资房产暴富的时代已经终结,且为投资客筑起了高高的政策门槛。一个普遍的疑惑是: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其实,关于年轻人该不该买房的争论持续了多年。从本世纪初开始到2003年前后,我国迎来第一波房贷高潮。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将过去,有媒体说"首代房奴"即将"翻身得解放"。在重庆媒体最近的一项调查中,面对如今房价成倍上涨,只有18%的房奴感觉"很幸运",在"在首批房奴成功上岸,最大的感想是什么?"选  相似文献   

20.
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朋友得知我在<中华医药>工作时,最初的反应往往很不理解,甚至有人会说:"太专业了,你怎么能做得下去?"对此我不多言,只是建议他收看<中华医药>,因为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受:"不错啊!受益匪浅,故事讲得很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