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开元后期唐蕃关系探谜邵文实唐与吐蕃间的和与战是唐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吐蕃对西域及河西、陇右的争夺又是其中的主要矛盾。但一般说来,史书关于吐蕃在前期对西域的攻取活动记载较详,史学界对于吐蕃攻取河陇后的历史研究较多,而在开元后期这一个时间段内,无论...  相似文献   

2.
从史料整理、理论研究与考古学成就三大方面对吐蕃的农业经济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近十年吐蕃农业经济研究特点,指出吐蕃农业经济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关于今后吐蕃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与其他信仰之关系为研究中心,对吐蕃时期敦煌的佛教信仰、密教与佛教内部派别之关系、密教与其他宗教信仰之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对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宗教、信仰认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吐蕃时期文献浅议索黛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包括新疆出土的竹木简牍、敦煌藏文文书写卷和吐蕃本土的金石铭刻三个部分,对研究八、九、十世纪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生产关系以及藏族与周边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一、竹木简牍绝大部分在新疆南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吐蕃联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吐蕃赞普娶妻方面,对吐蕃公主外嫁则研究甚少.文章试图从吐蕃公主外嫁的史实、联姻引起双方关系的变化和其特点三个方面对吐蕃公主外嫁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吐蕃与回鹘的文化关系.主要探讨了吐蕃与回鹘的两次大规模接触,敦煌吐蕃文写卷对吐蕃与回鹘文化关系的反映,译自藏文的回鹘文佛经以及吐蕃与回鹘二者在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培 《华章》2009,(15)
本文就我国唐代"吐蕃"王国的起源进行论证.以"吐蕃"的读音为线索,又通过查找<旧唐书><魏书>等相关史料,并对史料进行研究对比和验证,发现"吐蕃"与历史上的北魏以及南凉都有族源关系,从而得出"吐蕃"为黄帝后裔所建立王朝的推论.  相似文献   

8.
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向来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主要以“唐蕃古道”为主。笔者对古今吐蕃周边交通方面的资料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对吐蕃周边的交通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希望以后对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能够打破单一的“唐蕃古道”研究,而在吐蕃通往西域的道路、吐蕃通往南蛮的道路、吐蕃通往印度的道路、吐蕃通往中亚的道路都有系统性的研究,从而对吐蕃王朝时期的交通和文化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唐与吐蕃交往密切,二者通过战争、和亲、使者往来等,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其中包括大量的中原史籍传入吐蕃,对吐蕃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P.T986《尚书》和P.T1291《春秋后语》为例,对中原史书传入吐蕃的过程及其影响进行简单考察。  相似文献   

10.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平定罗卜藏丹津之后,清朝为实现对青海的完全统治,实行了"蒙藏分治"政策,对青海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文献档案史料全面阐述清廷的"蒙藏分治"政策,进而深入分析青海地区蒙藏关系发生变迁的原因以及蒙藏冲突的表现,旨在全面客观地看待青海蒙藏历史。  相似文献   

12.
吐蕃帝国于9世纪中叶结束了对河西及西域的统治之后,藏语文在这些地区继续使用,敦煌出土文献中,属于后吐蕃时代的藏语文献多达57件,时代均在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既有沙州归义军政权与于阗、甘州回鹘间的通信,也有沙州与和周边地区相联系的书札,更有当地人所写的佛教典籍。藏语之所以在河西及西域长期流行,与吐蕃对这里有过数十年的统治密不可分,也与当地固有的多语言环境密切相关,自8世纪中叶始,藏语便逐渐成为当地居民母语之外的一种共用语,况且藏文字母较易掌握。这些因素促进了藏语文的广泛流行。影响所及,在西夏国境内,古藏文也得以流行,有关文献在黑水城和绿城也有发现。西藏本土缺乏9世纪中叶以后至12世纪以前的藏文文献,这些写本与印本的发现,正好有填补空白之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围棋与藏围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围棋是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体育活动形式,由于形式、理论及技术与中国围棋相近。因而被纳入中国围棋的研究范围。藏围棋虽说流行于藏区,但其存在本身说明了汉藏民族在认识观上的一致性及藏汉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体现出藏汉文化交融时形成的融合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藏区农(牧)村乡镇政权建设是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藏区农(牧)村乡镇基本情况的介绍,在认真分析乡镇政权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藏区乡镇政权建设应选择强镇之路,以达到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盛行一夫多妻的婚姻习俗,安多藏族部落大酋间联姻、安多藏族政权与周边政权间联姻现象也很常见。安多藏族女性地位较高,很多上层社会女性受到宋王朝的册封。  相似文献   

16.
蒙元时期.中央王朝结束了分裂格局,在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凉州会晤是蒙元时期甘肃最具历史性的活动.萨班和阔端的友好会谈开创了蒙、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封建专制政权通过宗王分封、设立行省、设置站赤、清查户口等举措对甘青藏区进行管理;甘青藏区作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必经通道.其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甘青藏区的“茶马贸易”加深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汉、藏、回等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甘青藏区藏传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教建筑及绘画艺术在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设立甘青川藏族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藏区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从甘青川藏区发展对整个藏区发展的影响来看,藏区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藏族经济核心地区,建立内地与藏区经济有效交流传承的平台。具体而言,应对区位与资源条件优越、藏汉交流便捷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合作市优先开发,通过实施合适藏民族地区特点的优惠政策,使合作市尽快成长为甘青川藏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它御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地缘化优势,带动甘青川藏区的发展,为省际边缘民族地区的开发和整个藏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终元一代,元朝蒙古上层对藏传佛教崇信有加,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元朝蒙古上层一方面利用藏传佛教来达到怀柔吐蕃和统治本国民众之目的,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自身对终极关怀的极其重视。从客观上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西藏佛教领袖、西夏佛教、蒙藏文化的相似以及生物基因等方面的影响。不论从主客观,还是从内外因讲,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都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9.
论藏传佛教对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藏传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其宗教神权思想成为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对蒙古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世纪蒙古编年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黄教影响,因而这些蒙古史书都上有深厚的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20.
Like many nations, China faces the dilemma of designing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on the one hand, promotes national un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 the other, is sensitive to the unique need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various minority groups. During the regime of Mao Zedong class differentiation in Tibet was seen as a threat to communist ideology. The Tibetan society was condemned as “backward” and Chinese became the official language in all schools. As a result, Tibet is one of the least literate regions in China. Current Chinese law dictates that school curricula should reflect the interests of their constituencies and the minority language should serv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However, the examination system to adv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reinforces the Mandarin language. Consequently, many minority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 sole use of Tibetan may not help their children's future. China's educational success in Tibet (and other minority regions) will depend on her ability to engage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universal primary schoo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