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与沙俄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与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主要在满洲及其临海进行,但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保持中立。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并请求列强予以保护。但是就中国而言,日俄战争决不是一场局外战争。它的引发、战场及其最终解决,都与中国休戚相关,为什么清政府会采用这一政策?本文拟从国内外两方面具体考察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与日俄战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04年2月8日,爆发了日俄战争。它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两个帝国主义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不义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采取了所谓的“局外中立”方针。而作为清政府支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则是这个方针的倡导者与执行者,并且他以此作为借口,乘机发展其北洋陆军。因此,袁世凯与日俄战争的关联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奉行了"局外中立"的政策.本文对"局外中立"政策奉行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后果作了一些简略的分析:主要由于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这一政策得以实现;而这种自弃主权的行为又给清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奉行“局外中立”政策的原因、该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作了探讨, 分析了主要列强对清政府“中立”的态度。由于列强不愿意打破它们在中国的均势, 希望日俄战争局部化, 从而使得清政府的“中立”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5.
新论摘编     
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在日俄战争期间,中国清政府与大韩帝国都曾宣布“局外中立”,却一同沦为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直接遭受日俄军队侵略的一对“中立国家”。不仅如此,两国的双边关系也受到直接的影响,如两国边界问题及渔业利益纷争就没有得到中央政府层面的及时协商与处理,从而成为此后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悬案。在1905年9月俄日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中,中韩两国的领土主权更是成为日俄两个帝国主义之间分赃的牺牲品,大韩帝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与中韩两国公使级外交关系的终结便是其直接的后果,从而,导致了中韩两国及其双边关…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前的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中立国”。在日俄相互宣战三天后,慈禧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相似文献   

7.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两个问题,一是沙俄侵略东北,是教学重点;二是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特殊性在于双方都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而战,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初中学生似难理解,是教学难点.而日俄战争的结果,则关系到近代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局势的新变化,对此后中国政治形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另一重点.一沙俄侵略东北沙俄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盛京(今辽宁)的野心由来已久.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爱珲条约》与《北京条约》,霸占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开端。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不但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领土,而且从清政府掠取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被作为扩展军备及发展近代工业和义务教育的费用,迅速增强了日本的国力,从而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变身为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清朝到底能不能打赢那场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中的论题之一。本文依据中日两国的历史资料,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政局演变,简要地作以归纳和分析,通过对比,希望能够比较清楚地解释清政府在那场战争中失败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山东问题,产生于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是腐败的晚清政府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之痛”。山东问题,实质上是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问题,它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成为20世纪初期国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勾结在一起,发动侵华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的清政府吓得慌作一团,慌忙婢膝求和。在一次清政府与八国代表(议和)会议上,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傲慢地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现在我出一上联,诸位能对上吗?”说罢,他环视一下四周,大声念道:“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八国代表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发出一阵狂笑。 面对帝国主义分子的挑衅,清政府的代表有的尴尬苦笑,有的虽怒日圆睁,但却无词作答,忽  相似文献   

11.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发生在中国及朝鲜领土和海域的日俄战争,距今已近八十个年头。它是一场争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曾经对远东和世界的形势产生过重大影响。重温日俄战争的历史,对于认识沙文主义及帝国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帝国主义为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而战 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至1902年的英布战争以及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历史标志”。二十世纪初,远东地区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展开了帝国主义相互争夺的斗争。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期,1895年4月15日,日本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就已明确提出:“过去军备专以维持主权范围为主,然而欲使这次战胜的效果不致落空,进而列为东洋盟主,则非谋求利益范围的扩张不可。”清楚地表明了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2.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19世纪中叶以来英帝国主义发动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通过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等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鲸吞蚕食而形成的殖民侵略扩张的产物。但是中国人民对此从未承认,从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天开始,上至爱国官兵下至凡夫百姓就从未放弃保卫祖国统一的反侵略斗争。  相似文献   

13.
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9世纪末年起 ,帝国主义开始采取以铁路投资为掠夺中国利权、奴役中国人民的手段。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后半期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三次高潮。清政府在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 ,割地赔款 ,国力大损 ,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 ,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 ,或假借“合办” ,或通过贷款控制 ,吞噬和瓜分中国路权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的铁路有 :俄国修建的东省铁路 ,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 ,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从局外中立的政策倡议到中立旗帜下采取的暗中亲日行动,再到中日北京会谈的辩驳力争,一直是日俄战争过程中火跃的核心人物,但我们并不能因日俄战争对中国带来的灾难与屈辱而将其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因为其政策或行为本身并无可指摘。清政府的失败在于中国的积弱以及东北边疆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晚清政府和袁世凯政权统治之下形式上保持了统一,然而帝国主义此间共攫取中国领土300余万平方公里。1916年至1928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期列强却未再能大片鲸吞中国领土,这一奇怪现象与近代国民的国家和地方观念、边疆的防守力量的充实以及军阀对侵略的抵制和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专题指导 本专题有两部分内容:(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建立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宣统帝退位。 本专题重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难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的。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经济制度落后、政治统治腐朽,致使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中国因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造成一败再败,签订了一系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把落后的中国和朝鲜作为侵略和争夺的主要对象,英、法、日、俄、美、德、意等列强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背着清政府句心斗角,明争暗夺,终于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又明火执杖,趁火打劫。之后,又以“友人“、“恩人“的面目,诱逼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终于达到了彻底瓜分中国的目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50年,伟大光辉的50年。 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并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侵吞了中国大片领土,勒索了中国大量银元,在中国的一些城市设立了近30个“租界”。它们操纵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竭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及其上层建筑。它们还豢养了一个为自己服务的买办阶级。封建统治者则丧权辱国,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地压榨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买办势  相似文献   

19.
庚子赔款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大的赔款事件,俗称“庚子赔款”,这是怎么回事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辛丑条约》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接受了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全部条件。条约共十二个条款,另有十九个附件,内容极为苛刻,其中第六款为,中国赔偿各国白银四亿五千万关两。因为“赔偿”的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帝国主义国家的“损失”,而这一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时期,列强对华一度宣称“中立”,其实“中立”是炮舰政策的继续,是对中国政局出现新形势的暂时调整。“中立”政策是虚伪狡诈的,在这块招牌下,列强在中国两大敌对势力——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之间,左右逢源,不断地扩大在中国的权益。事实上列强对于太平天国并未真正中立过,在后者失势时,更是不加掩饰地参与镇压,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