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做数学”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化”。“做数学”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效应转向活动效应,使学生在数学的活动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2.
“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来自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中心,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从让学生“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  相似文献   

4.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匿”,从“不能”到“能”,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持续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的要义之一是教学对全体学生有效——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相似文献   

5.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1.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申时芳 《贵州教育》2011,(5):25+38-25,38
如今,教育圈的“行话”——“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此起彼伏,从“尊重学生”演变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7.
“数学最重要的是教会人们思考。”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能型”、“智慧型”转变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学成于思、思源于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疑惑、好奇是发现问题的根源;探索、交流是思考问题的根基;追本溯源、返璞归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过程,反思问题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减负”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减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可持续地发展.文章从“减负”是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命题出发,从“减负”与“适度”、“减负”与“加负”、“减负”与“增效”三个方面阐述“减负”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也知道,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品格完善的人。新课程理念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一平台最本质的特征是“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它以“民主、自主、开放、多元”为主题词,即从意识形态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被动型”向“自主型”转型;从教学时空来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封闭型”…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是对其成长过程中“做人”的基础性训练,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合群性”主要关涉家庭、社区、学校这三个空间及相应的群体:在家庭合群,是学生“合群性”指标的底线;在社区,学生的“合群性”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在学校,学生的“合群性”在“前社会”舞台上得到演练。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可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丰富的实践平台、定期召开班级民主生活会、注重科学的指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合群性”。  相似文献   

11.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  相似文献   

12.
这里的“学”是与“教”对举的,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从理论上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是可以分离的,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着眼于教师的“教”,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而在实践中,在新课程的理论视野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则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根本转移,从关注教、关注一般转移到关注学、关注学生的差异上来。一、关注学习的动机——学生是否愿意学习、热爱学习?1.看教师是否…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设计合理、科学、可操作的任务群,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促其成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从“理解情节”到“建构话题”,从“感知信息”到“理解内容”,从“平面获取”到“立体发现”,从“交流感受”到“深刻思辨”,从“机械回忆”到“统整实践”,由此实现变革转型,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我们提倡互动,是为了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行为和思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从“以教知识点为主”转向“以知识建构为主”,从“以教师教授为主”转向“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合作,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和大胆质疑,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5.
学生管理包括众多方面,其中如何认识学生的学习是搞好学生管理的重要支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应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学习的灵魂”这一观念,并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创新”这一灵魂作用。一、如何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学习的灵魂”1.学习“起因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包含“从客体到主体”“从主体到客体”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客体。他们的学习活动,事实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体引起主体的反应,制约着学习的目标、态度、方法和效果;一方面是主体按照自身的需…  相似文献   

16.
从“让学”的本意看,“让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是“诱导”“唤醒”自己学习。从“让学”的教育意义看,“让学”是教育发展的应然追求,是数学课程的自然需求,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让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操作策略: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后,让学生自主实践。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它所表征的意义与价值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从“教育”到“生活”,从“方法的运用”到“方法的探索”的改革。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有利于学生“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二,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与联想能力的发展: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多渠道、多层次地寻求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会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具备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懂得学习“有用”,二是善于确立“目标”,三是善用学习“策略”,四是拥有迁移的综合能力,五是善于应对学习焦虑,等等。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定向、学会建构、学会累积、学会外化、学会反思,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于华丽 《新疆教育》2012,(23):116-116
“快乐学习”指的是教师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创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天。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出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教师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努力方向。那么怎样让学生快乐学数学,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措施: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小学生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感兴趣的教学寓以一定的情感表现。课堂上当孩子们对教师讲课感兴趣时,精神格外集中,孩子们用表情和眼神向老师输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反馈信息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观就是教师对“纲要”教学的认识或主张。“纲要”传统教学观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及相关理论的工具,其结果严重妨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智力因素的培养。“纲要”现代教学观的基本主张是:“纲要”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