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中有一个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的演示实验。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加热,试管口用软木塞塞住,当加热到试管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水蒸气将把软木塞冲开,以此说明水蒸气对软木塞做了功。但这一实验却无法直接显示水蒸气的热能减少,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内能做功”实验的改进在初三物理“利用内能做功”的实验中 ,给试管加热使水沸腾 ,水蒸气将软木塞顶出 ,本实验有以下不足 :( 1)若软木塞塞的不紧 ,木塞被顶出的现象不明显并且沸水会洒在讲桌上 ;若软木塞塞的过紧 ,需加热的时间长 ,并且沸水会随软木塞喷的较远 ,溅到教室里的墙壁或其它地方有危险 ,同时伴有较响的爆鸣。对此我对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如图 1)将水蒸气用导管导出输送到风机里 ,推动塑料风叶转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风叶的机械能。既克服了原实验的不足 ,改进后的现象又明显、安全。图 1  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演示仪器(下称演示仪)是初中物理中“改变物体热能的方法”所需演示仪器之一,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内能”中“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的演示实验之一。现行的初中物理第二册图5—6所示的演示仪器,只用单一的试管组成,它的缺陷是当试管内气体膨胀做功把橡皮塞子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课本第十六章第二节第129页演示实验“气体膨胀做功——空气推动瓶塞时,内能减少”,按照课本介绍的仪器来做,有些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全一册中[实验4-1]用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从设计思想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验,但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发现该方法在安全性方面尚有欠缺,常因白磷剧烈燃烧造成的气体膨胀,将瓶塞冲开,致使实验失败。如按教参上介绍的方法改进,在实践...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内能一章中 ,“克服摩擦做功或压缩气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就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过程 ,而气体膨胀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 ,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即能量的转化。仅靠课本中的实验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和理解上述结论 ,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多次试验 ,用自制的《能量转化演示器》 ,教师不用费太多的时间 ,学生即可理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 11 底座  2 铝管  3 胶塞4 三通管  5 水止夹6 乳胶管  7 微小压强计1 装置图 (如图 1)2 制作材料2 6cm× 18cm×1 5cm木板一块 (有机板更好 ) ,长 2 8cm3cm的铝…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中有关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 ,是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还能说明热机是怎样点火和对外做功的基本道理。怎样做好这个小实验 ,对学生牢固掌握本节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法演示 ,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制约 ,即一般中学的实验室中没有灵敏温度计 ,一端带有活塞且另一端开口的容器也难找到。另外 ,该实验中气体内能的改变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太小 ,实验现象不明显。为此 ,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经过反复的对比与改进 ,终于取得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气体功热转化演示器制作容易,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其制作材料来源广,易于掌握的特点。把它与打气筒配合使用,能够演示压缩气体做功或气体膨胀做功时气体内能的变化趋势,实验现象明显有趣。  相似文献   

9.
看了《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年第7期中张伟永老师写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演示仪的改进》一文后,我觉得这个改进后的实验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很适合师生自制。之后,我也照着制作了一套器材并实验,结果还真是过程安全,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课本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 ,有二个演示实验 ,笔者认为在用材和方法上需要改进。一、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增加 (见图 1)多次实验结果证明 ,能保证此实验一次成功 ,并安全可靠的材料是“硝化棉”。它的燃点比普通棉和火柴头都低 ,不需用很猛的压力就能点燃。硝化棉的制取很简单 ,方法是用一块医用棉在硝酸中浸透取出 ,然后用清水冲去硝酸 ,凉干后即可。注意 !不要在阳光下晒干 ,要放在阴凉处风干。实验时用量以火柴头大小为宜。二、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见图 2 )做此实验时 ,在瓶内放入酒精代替乙醚 ,效果也很明显。用乙醚的缺点一…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八册《二氧化碳》教学中 ,做检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目的是要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不能支持燃烧。由于二氧化碳和空气均为无色透明的气体 ,在实验中无法用肉眼判断得出结果 ,而只能从实验中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这一现象来推断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对于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因为学生无法感受到二氧化碳是如何“倒”入杯中的 ,对于二氧化碳是至下而上充满烧杯这一现象更是模糊。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我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谈话启发 ,铺桥引路做实验前 ,通过启发谈话 ,让学生回想把水倒入燃…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席’中,有一个关于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课文介绍的实验虽然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该实验设计只能够说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至于具体是什么气体,就无法说明了,也无法证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从直观的层面理解发酵的含义。对此,笔者特地改进了这个演示实验的装置,使得它的演示功能更加丰富。具体改进设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中物理关于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有两个演示实验,实验1演示的是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效果明显,易于操作;而实验2演示的是物体(空气)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虽然简单易行,但现象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容器中应该出现的雾不易清楚地被观察到。为此,我对此实验装置作了改进,现简述如下:一、装置的制作取一个较大的高橙瓶(或矿泉水瓶),在它的中下部开一小孔,装上自行车轮胎上用的气门装置,瓶口处用一软塞塞上即可。如图所示。  二、使用方法在瓶中装上少量温水,水蒸气能在瓶壁上形成雾状物,把软塞塞上。用打气筒通过气门向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气体做功实验的剖析,对温度传感器的研究,证明了采用M890C 数字多用表的温度传感器能比较真实地显示出气体对外做功时气室内变化的温度,并制作出了实验效果较好的演示实验教具。  相似文献   

15.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改进方法常见于各种期刊。从这些改进装置和改进方法中我获得了两点重要信息,即在这个实验中:①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能够达到反应需要的温度。②反应中液态水与灼热的铁相遇就会导致试管炸裂。因此,只要反应中能控制液态水不在火焰直接加热部位出现,就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由于分解出来的气体是含二氧化碳、氨与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而一般在检验二氧化碳和氨气时,总是在此混合气体中进行,这对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大大减少了这两种气体检验的可信度.为此,我们对此实验作了改进,改进后,不仅操作方便、安全,而且实验现象明显,使二氧化碳和氨气分别从两处检验,大大增加了定性检验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一般只要三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一、压缩空气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的实验方法 演示压缩空气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的实 验时,如稍不注意就往往做不成功,为此我做了如下改进。实验仪器仍用J2253型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过程中注意两点:①每次放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市六年制小学自然常识课本第九册第28课《怎样减少摩擦》中,有“气垫能减小摩擦”的实验,而在仪器配备中却无气垫实验器教具。要完成这一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到气垫能减小摩擦的现象,老师必须自己动手制作。  相似文献   

19.
五年级“水的循环过程”的演示实验 ,只要对实验装置略加改进 ,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效果。原来的实验装置是烧瓶里的水烧开后变成水蒸气 ,通过橡皮管到集气瓶里。水蒸气在集气瓶里遇冷后凝结成小水滴 ,流下来滴入漏斗中回到烧瓶里 ,但由于水蒸气的温度很高 ,到集气瓶里后使集气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 ,这样水蒸气就不容易凝结成小水滴 ,还有部分水蒸气在凝结前被挤出瓶口到空中去了。因而集气瓶口滴下的水不多 ,学生观察效果较差。为提高实验效果 ,可将集气瓶底部稍作加工。用一条宽约 5厘米的透明涤纶条 (长度根据集气瓶的直径而定 ) ,在集气…  相似文献   

20.
关于焦耳定律的定性演示 ,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案 ,但大多数实验是采用玻璃瓶加玻璃管 ,通过用电流加热气体或液体 ,用液柱的上升来验证焦耳定律。此类方法尚有几点不尽人意之处 :第一 ,不是电热的直接反映 ,而是通过气体或液体膨胀的间接反映 ;第二 ,必须保证各容器结合部的良好密封 ,否则 ,实验将无法成功 ;第三 ,演示时所用的器材较多 ,装置较繁 ,实验的能见度也受到一定的局限。为此 ,笔者自制的“投影式焦耳定律演示器”采用电流对温度计直接加热的方法 ,在教学中使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一、取材2 80 m m× 2 0 0 m m× 3m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