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本文试对“绿色收视率”内容构成的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和受到热棒,反映了社会对目前电视节目片面追求收视率引发的“文化空壳”现象的忧虑。实现“绿色收视率”理想要先解决好以下问题:科学准确把握收视率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数值;培育媒体优秀经理人;政府努力为电视媒体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章艳 《新闻世界》2010,(4):48-49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作用日益凸显。在收视率语境下,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绿色收视率包括“绿色节目”、“绿色数据”和“绿色使用”三个部分,打造绿色收视率体系就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黎宇文 《新闻世界》2009,(10):101-102
本文将“绿色收视率”理念引入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提出通过培养“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生态环境,挖掘“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素材,创新“绿色”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模式,建立“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综合评价体系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7.
电视品牌是指所有电视观众的认知的总和,是电视提供并由电视观众受用的节目(栏目)、服务以及感受三者的总和。它是电视媒体在21世纪竞争的本质。绿色收视率是新时期代表电视前进方向的新理念,它是电视评估的综合指数,对电视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绿色收视率和电视品牌关系的论述,说明了重视电视品牌和实施绿色收视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叶蔚 《视听纵横》2006,(4):119-119
中国电视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收视率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它不仅成“为观众意愿”“的温度计”,更成为媒体内部运作管理的主要指标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进行交易的“货币”,从而备受推崇和追逐。不错,电视应该重视收视率。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  相似文献   

9.
当下许多电视媒体“把关人”及各类电视从业者都自觉不自觉地把有关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收视率,当作检验自己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甚至惟一的、决定性的标尺。但盲目地追求高收视率,将会陷入“收视率迷信”,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引发“收视率”调查的“暗箱操作”,失去收视率调查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既然各电视媒体的“把关人”如此重视收视率,为了得到较高的收视率数据,出于利益  相似文献   

10.
绿色收视率是同代表凶杀暴力的黑色收视率,代表性的黄色收视率和传播病态心理的灰色收视率截然相反的收视率。它强调收视率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强调收视率的增长要建立在节目质量提高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长。在当前电视领域为了追求收视率而盲目迎合受众、降低节目品位的大环境下,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无疑使人们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1.
绿色收视率显现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国惠 《当代传播》2006,(5):106-107
绿色收视率概念提出尚不足一年。本文分析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认为绿色收视率作为电视传播效益指标,有利于抑制当前不少电视节目低俗化的趋势,增强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实现电视媒体的良性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璜 《声屏世界》2006,(11):59-60
提到“绿色收视率”,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绿色GDP”的概念。目前,在我国现行的GDP指标中,记录的只是经济的正面效应,其实GDP中还包含着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破坏的部分,因此我们提倡绿色GDP的概念就是要减去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依此类推,“绿色收视率”就是指要从现有的收视率中扣除对资源消耗和对社会氛围的破坏因素,即要考虑到对民风、社会风气、国家政治稳定各方面的正面推动和维护作用。“绿色收视率”的提出,就是对原来唯收视率行为的反省,是站在更高的战略上审视电视台的经营问题。第一,“绿色收视率”为电视台要做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3.
丁嵘 《新闻前哨》2010,(7):57-59
"绿色收视率"实质上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电视是大众传媒,它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对公众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拒绝新闻低俗化、媚俗化,努力提高城市台绿色收视率。  相似文献   

14.
丁嵘 《新闻传播》2010,(6):114-114
绿色收视率实质上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电视是大众传媒,它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对公众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拒绝新闻低俗化、媚俗化,努力提高城市台绿色收视率。  相似文献   

15.
小议收视率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5,(11):19-19
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不得不重视的一种衡量标准。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里指出:“收视率成为调控频道和栏目编辑的指挥棒,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既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肖键 《新闻界》2006,(4):100-101
中央电视台在2006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央视认为绿色收视率是一种能够形成品牌持续增长的收视率。其概念的中心原则是:不唯收视率,重视收视效果,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倡导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追求绿色收视率的媒体,既要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抵制低俗,坚守品位,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维护和增强媒体的品牌价值。①收视率指标是评价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是指媒体或某一媒体的特定节目,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特定对…  相似文献   

17.
胡忠青  萧志峰 《今传媒》2006,(4X):13-14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收视率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最早提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看法并非是要抹杀收视率的所有积极意义。收视率的负面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对矛盾之中:与主流意识形态导向间的矛盾、与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形成矛盾、与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间存在矛盾。文章从受众心理和方法学上对收视率进行批判。认为应该全力促成“收视率”样本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开展分众定性研究。文章不认同“收视率”对中国电视的绝对统治。如果“唯收视率至上”,事实上是放弃了对文化理性的追求,放弃了对人文艺术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一、收视率调查的概念与是非 电视收视率调查在电视业中有其合理的功能,因为广告商有权知道他购买的某一节目三十秒钟的时间空档,有多少人收看他的广告。 收视率是计算受众中电视观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收视率调查并不是测出哪一节目最受欢迎。因为在一周或一月内得到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并不一定是电视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收视率仅是观众收看了某一节目而没有收看与之同时播放的其他节目的一种反映。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播出的时间以及它的竞争对手是谁。在美国,有些节目,如传统节目“Dick Van DykeShow”,在移至与一些较弱的节目同时播放时才得以继续生存。而有些电影在与一些不很受欢迎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绿色的内涵:重建受众精神生态有学者认为“人类心灵的空间本也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因此,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心灵的绿化。“绿色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