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2.
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园本课程"一词开始在幼教界流行后,相应地出现了"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但大家对这些概念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很混乱。本文表述了幼儿园是本园课程的权利主体和开发主体,园本课程开发包括课程园本化实施与课程创编两大范围等观点,并比较了园本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熊和平 《教育科学》2005,21(3):36-39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强化基础 优化设置 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确立“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的思想,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宽口径培养,构筑起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新创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阶段,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查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的(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今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实验工作拟用三年时间。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今年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2003年开始组织新高中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至此,在我国逐步形成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与“科学”是人类文化的“孪生兄弟”,它们都是人类解读世界缺一不可的话语。科学与形而上学有着不解之缘,而形而上学意味着人的生存境界的不断提升,使科学在本质上具有人文的特征。人文主义必须借助于科学理性的伟大力量,科学的长足的进步离不开人文主义营造的思想解放氛围。后现代主义也提倡人文与科学的平等话语权,希望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因此,学校课程应该弘扬强调训练人的理智的“自由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课程、知识与认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不是所谓的科学认识论的奴婢,也不是征服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力量,更不是使求知者自身异化的力量。课程作为学生的一种求知活动,学生的所求知识不仅是个对象范畴,更是一个过程与活动范畴,即求知活动的过程本身将成为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当代知识在转型过程中日益呈现出不确定性、创生性、情景性的特征。然而,传统的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观只能使人们不断地扩张追逐与占有知识,从而占有他人的欲望;只能使人们对知识的崇拜欲膨胀,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合法化,致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因此,这种知识观要予以解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Globalisation, Knowledge and the Curricul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其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方案,给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变化。但是,教师们在肯定课程进步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如教材编者、教师和命题者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有些教学内容不适合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从表面看,似乎这些问题与课程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这些问题却反映出课程本身构念上可能存在的缺失。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审视课程设计,本文提出可以选择一种解决方案,即增加教学大纲,其中包括核心大纲与扩展大纲。  相似文献   

13.
14.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全面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章拟就课程、课程改革与教师的关系、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掌握新的教学技能等方面作某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powerful knowledge’ and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on an important emergent theory for education. We claim that the key to attaining powerful knowledge is ‘epistemic access’ to the discipline, which is access of the generativ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creation. We draw on 15 year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 university science programme in which undergraduate ecology students are trained as researchers during the 3 years they attend university. Hence, there is close alignment between teaching students to do research and powerful knowledge.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power’ in powerful knowledge is realised in what is done with that knowledge, that its purpose is social since it allows the holder to make a better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We argue that in addition to such an aspirational ‘outcome’, it can be part of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early acquisition of powerful knowledge can influence all subsequent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experiences as the student progresses though university. A model for powerful knowledge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powerful action after graduation, but this remains in the theoretical realm while there is ver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supporting such a hypothesis for ecology students. Powerful action also questions the limits of responsibility for a teacher.  相似文献   

16.
17.
新课程新理念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在形式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内容上渗透了科学探究的精神,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对推动课改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但是,由于老师自身素质的不同,班级人数较多、实验条件较差的客观条件以及学生多年形成的思维惰性、行为惰性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