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29):159-160
我国的经典文化不仅是五千年来所传承的优秀精神,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于经典文化的传承,我们要从幼儿抓起,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不断影响。互联网的发达也让他们热衷于去过国外的节日。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摒弃外国节日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国幼儿自身的成长而言,传承经典文化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让他们从自身的成长中学到更多的经典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同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意义是与这些文学巨匠们进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3.
李燕燕 《广西教育》2010,(16):46-46
如何让每一节经典诵读课都成为学生的愉快之旅呢?我的做法是: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诵读内容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而经典诵读课应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入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兴趣较难持久,只有让诵读经典充满情趣,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4.
胡艳莉 《培训与研究》2004,21(4):106-107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如何让快乐融入学生生活、让清泉流入他们心田、让这熔炉将他们的性情陶冶,是现今学校教育一直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夏燕 《教书育人》2014,(10):62-62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最佳的时期,必须在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亲近名家名著,诵读千古美文,让经典文化润泽他们的心灵。在我们学校“诵经典诗文,润童稚心灵”这一特色目标的指引下,笔者和学生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沐浴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  相似文献   

6.
李静娴 《湖北教育》2004,(19):44-44
前几年,幼儿教育领域曾进行过一次小范围的讨论:能否在幼儿时期教孩子识字和念古诗?一种观点认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而汉字又难记,若过早教他们识字会束缚他们的思想以至让他们反感;而古诗生涩难懂,幼儿既使跟着背了也只不过是机械记忆,并不能理解诗的内容,因而此举也只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想想也是:幼儿小小年纪,应该让他们多玩玩,而游戏正是他们所喜欢的,  相似文献   

7.
尹良俊 《教育文汇》2013,(11):46-47
早春的一天,几个邻居找到我,让我指导他们的孩子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我问孩子们:“都到哪些地方玩过?”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哪也没去过。”  相似文献   

8.
不到一天大     
琼瑶 《初中生》2009,(5):1-1
听说过爱斯基摩人吗?如果你问一个爱斯基摩人多大了,他的回答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不到一天大。爱斯基摩人认为:每到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一睁开眼,他们便复活了。爱斯基摩人快乐地过着每一天,他们的面部表情中没有忧愁和焦虑。  相似文献   

9.
三种人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3组人分别沿公路步行前往一个从未去过的村庄。第一组:实验者不告诉实验对象距离目的地有多远,只要求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第二组:实验者只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目的地有40公里。第三组:实验者不仅让实验对象知道距离,还让他们知道路边每隔1公里就有一块里程显示牌。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人越走情绪越低落,大部分人难以坚持到底;第二组人走到一半后开始叫苦,最后只有一部分人到达终点;而第三组人一直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大多走到了目的地。一个简单的实验,把目标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演绎得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必须把握儿童的脉搏:与学生通过吟诵、书写、品鉴、探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亲近国学经典,在诗、字、书、物等文化中徜徉。国学经典融入语文课堂,有效将“文”与“道”完美结合,将经典之精髓与儿童生命结合,让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汲取源源不断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帮助学生领略经典诗歌的妙处,当是教学这首诗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曾引用过一位外国教授的话:“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让孩子们“见识经典”,其实就是懂得经典,只有懂得经典,才有可能爱上经典。  相似文献   

12.
信赖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像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翱翔的空气。”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很稚嫩,很单纯,给予适当的热情和信任,会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如何让小学生喜爱诵读经典诗  相似文献   

14.
经典     
社会上“经典”两个字用得多起来了。开初爱用这两个字的,是学院里的教授们,好像这是他们的专用品。后来教授用得多了,引出了好多人的不满,觉得这样大方地乱用经典二字,其行为如同医生开大处方,得个感冒,给一堆进口的高档药。后来,经典这两个字到处都可见,于是,只好对经典两个字进行研讨。说到经典,首先是请公认的经典人物发言,例如请马克·吐温。请他出来估计不会引起争议,比方说:“他那么年轻,称得上经典吗?”“他的作品有争议,能算经典吗?”这样的质疑在马克·吐温的“入典”资格上,还没有出现过。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各…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 《今日教育》2007,(7S):71-71
什么是经典,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有人说,“经典必须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有人则认为经典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东西。经典可能并不好读,需要人专心致志。那些阅读基础薄弱或是此前只读轻松小说的人不会马上对经典产生兴趣,但即便对这些人来说,只要他们肯坚持读下去,也会发现经典的好处,并把阅读经典看作是最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知识,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系列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笔者的脑海里:“国学经典凝练含蓄,内涵丰富,我们平常接触和研读较少,有较强的陌生感、神秘感.老师不熟悉,怎样能让孩子耳熟能详?”“国学经典远离孩子的现实生活,他们喜欢吗?“怎样让孩子主动积极地进行诵读活动呢?”带着问题,带着思索,笔者和孩子们在读读看看、写写画画、听听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中,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6,(5):63-64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  相似文献   

18.
龚莉 《今日教育》2007,(2S):45-46
“1千米到底有多长?”说实在的。很多大人,甚至是数学老师对此也毫无把握。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都说:这是读书的时候数感和空间观念没有建立好.因为当时数学老师没有带领他们实地走一走.而都是在教室里、黑板上纸上谈兵。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要让我的学生有这种遗憾吗?仅仅因为带领学生出教室走一走太过麻烦,就放弃了吗?不,我不能!  相似文献   

19.
张婉兰 《现代教学》2005,(11):41-41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更何况是刚从幼儿园跨入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大多以游戏为主,如今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听教师讲35分钟,肯定会感到无法忍受。教师如果一味地约束他们的行动,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受到抑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可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要让他们在人生最美好、心灵最纯净的年龄阶段,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如何让这些经典深入孩子的心中呢?一、激发兴趣,让孩子爱上国学经典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儿童对于国学的热爱之情。而对这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师还必须多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