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 12月15日,针对美国“基因巨头”塞莱拉公司企图利用人类基因组基本信息谋求利益的做法,我国科学家在此间发出声明,坚决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利用人类基因组信息谋求商业利益。 12月1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科院基因组信息中心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并将声明正式文本独家提供给中国青年报。 这起在全球科学家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风波来龙去脉究竟是什么?中国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如何看待此事?风波的关键人物——美国《科学》杂志主编鲁宾斯坦先生,有什么话要对中国读者说?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组织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 新闻背景 2000年6月,塞莱拉公司和人类基因组国际协作组达成协议,同时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相关论文与数据。但塞莱拉公司一直拖延至今,而且最近与《科学》杂志达成一个协议,主要不合理之处在于:数据不公布于公众数据库,而放在塞莱拉公司的网站,数据库的使用是有偿的。如果用该数据作研究获得了成果,还要和公司共同分享利益,等等。 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以基因序列信息为资本的基因公司,美国塞莱拉公司曾于1998年宣布,计划在3年内完成全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企图迫使“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下马,达到垄断人类基因组信息的目的。这一企图受到各国政府以及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关团体,包括美国参与这一计划的所有研究中心的一致谴责。  相似文献   

2.
基因组研究     
世界首份详尽个人基因图谱表明人类基因编码差异远超预期据2007年9月5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2007年9月3日电,美国马里兰州丁.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多伦多儿童医院及圣选戈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分析了塞莱拉基因公司创始人克雷格.文特尔本人的基因编码,并将它与塞莱拉公司及官方出资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两份人类基因组图谱(均于2001年公布)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文特尔的基因编码有410万个地方与作为“参照”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有差异,远远多于原先的预期,而且其中包括较大的差异,绝不只是迄今为止所认为的单核苷酸差异。…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 ,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计划和“曼哈顿”原子弹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一起被誉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 ,这是人类继洞开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后 ,首次对自身进行的诠释。 2 0 0 1年 2月 1 5日、1 6日 ,《自然》与《科学》杂志相继发表了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六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的研究人员用不同方法得到的人类基因组DNA的测序结果 ,公布了基因的数目、分布特点等人类基因的面貌 ,这标志着人类在基因组研究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本…  相似文献   

4.
☆国内▲ 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 2月12日,继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一结果的公布,将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次会议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做出杰出…  相似文献   

5.
最新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将首先从制药、医疗等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但这可能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这里就已掌握的信息,为你—— 人类基因组图谱正式发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去年6月公布的“工作框架图”相比,最新完成的“新版”人类基因组图谱更准确,对人类遗传奥秘的认识也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了解到人类只有约3.5万个基因,大大少于原先估计的10万个。几乎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先后完成了老鼠、果蝇、拟南芥和水稻等的基因组测序。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研究 ]人类基因组“基本信息”首次公布综合东方网 2 0 0 1年 2月 12、13及 14日消息 ,继去年 6月 2 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后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美、英、日、法、德科学家于2 0 0 1年 2月 12日共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初步测定与分析揭示 :人类基因组约由 32亿个碱基对组成 ,包含约 3万到 4万个基因。基因数量只是酵母菌的 4倍、果蝇的 2倍 ,比线虫只多一万多个基因 ,远少于原先的多于 10万个基因的估计。从公布的结果看 ,这第一个被精确测定的脊椎动物基因组图谱给出了以下几方面引人注目的新成果 :第一 ,…  相似文献   

7.
1 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日、法、德、英、中六国政府和有关科学家6月26日宣布人类基 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国际社会对这一重大科学进展给予高度评价。科学家们公布 的工作草图质量与数量大大超出预期,不仅覆盖了97%的基因组,而且85%的基因组序列已经 被组装起来。这为研究人类遗传物质多态性提供了资料。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 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 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程。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级计划(本刊上学年第5期有专文介绍)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6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人类在认识自身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科学家们认为:肉眼看不见的基因犹如一部生命的“天书”,蕴藏着生命的秘密,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科学家根据人体构造、人的情绪等与基因的密切联系,试图从基因组层面上而不只是单个基因上搞清涉及疾病的所有基因的变化规律。由此孕育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伟大的生命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     
■一、基因芯片产生背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进行的一项最伟大和最具影响的研究计划。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工作草图”即将向全球公布,在2003年底完成全序列分析。此外,还测定了80万个cDNA片断(ESTs),相当于4-5万个基因,占7-10万个人类总基因的50%左右。目前的问题是获得基因的序列信息后,如何研究其功能,只有知道其功能才能真正体现HGP计划的价值———破译人类基因天书。后基因组计划、蛋白组计划、疾病基因组计划等概念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不同个体基因变异、不同组织、不同时间、不同生命状态等基因表…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9月,我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北京与上海等地科学家联手,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测序任务,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标志着我国为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悉,人…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联合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最近科学家宣布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表明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自己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第3号染色体短臂从D353610至端粒的30Mb区域上3000万个碱基对测序,破译人类基因组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疾病疗法带来巨大变革。人类基因组的解码也将引起人们对伦理学、法律、基因武器及人口质量等问题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私营的塞莱拉公司将着手绘制大鼠基因组图,在今后两年中将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获得5800万美元的研究费用,首批资金2100万美元已到位。位于休斯敦的拜勒医学院以及其他一些较小的实验室将与塞莱拉公司合作完成大鼠基因组图绘制工作。 目前塞莱拉和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科学家都在绘制小鼠的基因组图,但小鼠的基因组图不能满足科学家研究疾病的需要。这是因为,大鼠和小鼠看似一样,但在进化史上相差4400万年,而且大鼠是更常用的实验室动物,被广泛用于研究高血压、癌症和大脑功能等,也是科学家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副作用的主要实验用动物。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卫生研究所向塞莱拉拨款,目的是加速大鼠基因组测序工作,并节省费用。塞莱拉拥有的技术实力据称是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的所有实验室的力量总和。 去年,塞莱拉公司和国家卫生研究所经过协商后共同宣布绘制出人类基因组草图,今年2月又携手宣布了对人类基因组作出的首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和瑞士的两家生物技术公司 1月 26号宣布,他们已经测出水稻基因组的所有碱基对序列。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绘制出重要粮食作物的基因组图谱。 水稻的基因组图谱虽然比较简单,但与其他粮食作物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在测定其他作物的基因时可资借鉴。绘制出基因图谱后,科学家可以更方便地通过常规育种方式或基因技术来提高粮食作物的营养成分,或增强它们抗干旱和病虫害的能力。 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似,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也存在私营企业和公共事业之间的竞争。由国际合作的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估计于 2003年完成,届时的图谱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1990年 1 0月 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1 998年 5月 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 ,目标是投入 3亿美元 ,到 2 0 0 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组图谱 ,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1 998年 1 0月 2 3日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声明说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基因测序工作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即在 2 0 0 3年完成。1 999年 3月 1 5日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宣布 ,由于科学家加快工作步伐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将提前至 2 0 0 0年绘出。1 999年 9月 中国获准加…  相似文献   

15.
10月11日,首个黄种人基因图——“炎黄一号”在深圳揭开神秘面纱。这是全球第一例中国人标准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全球20亿黄种人的第一个个人基因序列图。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的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专家表示,这项基因组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提出,后来成为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这其中也有我国科学家的参与.人类基因线计划是对人体的30亿对核苷酸全序列进行作图、基因定位并对主要基因功能进行分析,为全面认识和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提供详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主席江泽民就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发表重要讲话,并向参与1%人类基因 测序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表示祝贺。 二、我国基因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陈竺等人的“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 化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研究”和“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基因表达谱研究及其新基因全 长cDNA的克隆”两项人类基因研究,论文被国际权威杂志刊登。金奇等人在世界上率先完成 痢疾杆菌福氏2A-基因组遗传密码破译,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一个最大生物体完整基因组序列 测定。我国科研人员在神经系统遗传病、肝癌、鼻咽癌、白血病、高压血、糖尿病等疾病基 因组研究中取得可喜的进展,20余篇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中科院上海生理所贺林等人 定位人类家族性短指基因。 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曹谊林等人运用组织工程研究技术,在动物身体上成功复制人体软骨 、颅骨和肌腱。 四、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院士等揭开针刺镇痛个体差异之谜,发现中枢八肽胆囊 收缩素(CCK-8)的抗阿片作用是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化与否,完全取决于它的基因组。早在1990年,美国科学家就启动了全球为之轰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她堪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类基因组里大概有4万个基因,仅是一种寄生在水果上的小飞虫果蝇基因的两倍。这个“家底”少得连科学家们都感到意外,因为原先他们估计,人类总共有6至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里大致有30亿个碱基对,可以编码300万个左右的基因,而目前仅仅利用了1.3%,里面尚有大片大片尚未耕种的“荒地”。这些“荒地”尽管现在还是光秃秃的,但随着人类继续进化,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基因从这里“长”出来,不断充实人类基因组的“家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在全世界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科学家利用霰弹法测序完成的最大的生物种基因组,共注释获得了16948个完整基因,7285个基因片断。根据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断,家蚕约有两万个基因,其中约6000个基因为新发现。家蚕全基因组有4亿5千万个碱基对,约为人类全基因组的七分之一,略大于水稻基因组,但科研人员仅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cDNA文库构建到测序和组装“框架图”的所有工…  相似文献   

20.
2000年6月26日,美、英、德、日、法、中六国科学家同时向全世界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毕,草图覆盖了基因组97%的空间,数万个基因已确定,数十个致病基因被定位,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完成,被称为继原子弹、人类登月之后第三个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基因经济蓄势待发、将会被视为人类的宠儿而被世人关注,同时它又像瓦特发现蒸汽机一样悄悄地走向世界、服务于整个人类。一个以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消费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正在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