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私主体在制定和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法的研究范围扩大,这对国际经济法的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工具,在本质、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一致性。它们在制定规则的投票权和自由贸易原则方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它们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其政策与实践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相适应,它们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既有维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作用,同时客观上也有规范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应当有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比较我国较为完善的经济法而言,我国对经济法特殊诉讼制度方面的研究和立法严重滞后,使得国有资产、社会经济秩序的司法保护困难重重,为解决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这一“瓶制”,应在属于公法范畴的经济法中建立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即“人人”有权追诉危害国家经济利益、社会经济秩序违法行为的制度,以保护国家参与、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合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在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相应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及经济发展战略,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歧构成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国际经济秩序形成发展的历史考察,阐明目前国际关系中的不民主因素加深了两者的分歧,而国际关系民主化将有效地化解两者的分歧,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经济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改变的情况下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被动和边缘地位,但利用全球化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国经济又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的选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地处全球经济最敏感的亚太地区,加之体制正在转型,经济安全面临着迎接全球化的重大挑战。因此,既要利用比较优势发展民族工业,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也要同时建立和健全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保障体系,防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转嫁危机和其他非安全渗透。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 ,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南北差距的存在 ,构成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共赢共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由于通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纪之交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与贸易的全球化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在中国适应与应对全球化方面,法学的发展与法学专业人才将是不可缺少的,法学专业,特别是涉外法律,包括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对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全面提高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伴随我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发展起来,可以划分为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迷惘阶段。由于早期引进和移植国外先进法律制度的需求,我国国际经济法学形成了"输入型"的研究范式。由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这种"输入性"研究范式不适应现实要求,并导致了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近期的迷惘。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究应摆脱传统的"单纯批判"范式,建构性地提出中国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建构"范式要求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协调中国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的关系,以国际视角研究国际经济法问题,并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必然性,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同时又决定了两种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复杂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两种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论超国家干预经济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干预经济的自然延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超国家干预经济对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稳定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超国家干预经济也客观上造成了对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和弱化,并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权力异化.面对超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背景,我们应更新和发展主权观念,处理好主权的维护和让渡关系,以国家主权的适应性选择实现国家主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国际经济法宪政化的经济基础,WTO为其提供了组织与制度模式。内国涉外经济法宪政化是国际经济法宪政进路中的必由之路。但在理论上存在着主权、法律适用等障碍。在中国构建涉外经济法的宪政体系,应修改或完善相关的宪法规范及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际能源法以国际能源合作为核心,以新型国际能源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以条约和合同为主要调整手段,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在能源领域的新内容,既拓展了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又丰富了国际经济法的内容与体系。将国际能源法简单地归为国际公法的一个新分支或新设为一个独立的国际法部门,显然是囿于对大国际公法的偏爱或对于国际经济法已成为一个独立法学学科的漠视。国际能源法所调整的特定社会关系的经济性、国际性、综合性及调整手段的法律性等主要特征,充分证明其应成为国际经济法的一个新分支。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对我国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2、科技发展与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3、国际政治环境和政治斗争对我国的影响。认识和重视这种影响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反经济全球化”斗争现象也更加突出。目前这一斗争现象呈现出力量构成复杂、发源地和中心主要在西方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观点繁多、组织松散、运动无序等特点。它对国际局势、社会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法的研究和实践,必须置于开放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和全球结构的环境中加以认识.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在培育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未来使命中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两位作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章认为,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以其自由民主明的价值追求,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类今从未有过市民社会,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市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社会;在社会化和全球化时代,“市民社会”本能地抗拒国家与社会握手言和并开展深度合作,反对国家承担协调、经济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及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职能,也颇不合宜,有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市民社会”的终结就是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兴起,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跨越。经济法是现代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它以维护整体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确保民商法得以对社会成员在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自在、自为的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现代化是交织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发挥“后发优势”的难得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会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形成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融入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谋求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体制的创新;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要坚持合作与斗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 象应是不同国家内的经济管理关系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经济管理关系,并进一步评析了 狭义论、广义论和协调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济法是新型法律领域,同时也是概念存在争议的一个领域,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国际经济法应具备多元化视角,从多个角度来对新时期国际经济法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如哲学视角、经济视角和法律视角等,多元视角的国际经济法理论的研究,对摆脱当前国际经济理论贫瘠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发展成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