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8,(6):43-44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柏杨的一生多崎岖,其感情生活也一波三折,有过五次婚姻。也有这样的话语来形容柏畅:“十年小说、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柏杨著述丰厚,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就像20年余前,中国大陆许多人看到《丑陋的中国人》时的猝不及防,柏杨的作品刚得以在大陆正式出版,他却让人猝不及防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3.
以小说《异域》、杂文《丑陋的中国人》闻名海内外,新诗获国际桂冠诗人奖,白话文改写《资治通鉴》而让一般人也能登其殿堂的柏杨,又以《柏杨回忆录》轰动书市。这本书除了揭露柏杨先生个人的遭遇外.也提到他坎坷的求学生活及阅读经验。究竞“阅读”对他而言是何况味?又是如何造就出今天著作等身的柏杨来?以下试拟了几个问题,也许读者能在其中寻回读书的趣味!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的文化新闻里,有一条是关于“大师柏杨宣布封笔”的消息,柏杨封笔之前写下的最后一篇文字,就是专为新版《柏杨曰》作的序。在这篇序的开头,作者重复了这样一个提问:“读历史,人能够从中取得教训吗?”  相似文献   

5.
并不是笔者忽发妙想,要把鲁迅先生与柏杨先生相提并论,比较一番,而是《<丑陋的中国人>编后记》说了柏杨“继承了鲁迅先生的“正视现实的优良传统”这样一些话,使笔者不禁将鲁迅先生与柏杨先生进行了一番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大异而小同,深感《编后记》所论大谬不然,故只得握管为文,做此异同论,评一评《丑陋的中国人》。“非好辩也”,实有此必要焉。  相似文献   

6.
柏杨先生驾鹤西去,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一阵追思和缅怀的热潮.曾经使柏杨先生名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说"以及"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说",又再次成了媒体和网页上的大字标题.如"柏杨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们还没走出柏杨的文化酱缸"等,柏杨先生本人的声望,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完美的启蒙者"等等.  相似文献   

7.
于鸿 《出版参考》2005,(9X):12-12
柏杨的著作,在大陆早已名闻天下,但柏杨对大陆的了解很少。对于他的著作在大陆的出版情况,也几乎毫不知情。以《丑陋的中国人》为例,其在大陆知识界尽人皆知,而其真正正版的《丑陋的中国人》,直到2004年才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一粟 《出版参考》2007,(10):53-53
柏杨欲与金庸比邻 日前金庸赴台北参加台湾政治大学80周年校庆,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作家柏杨。两位是多年笔友.聊起天来妙趣横生。金庸赞柏杨家的风景好.柏杨马上回答:“我想出租它,要收钱呢!”他又要金庸把隔壁的房子买下来.两人做邻居。听到金庸来访.柏杨的左邻右舍都来串门.索要签名。金庸掏出笔时,柏杨立即提醒:“不要随便签名.他们要拿到银行去提钱的。”相较于金庸的沉稳,柏杨像个老顽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今年年初,日籍华裔作家黄文雄受日本出版社之托,去台访问柏杨,针对其作品《丑陋的中国人》提出了80个问题,请他就此书出版10年来对台湾政治社会的变迁提出更深入的看法。访谈将结集成《酱缸震荡》一书,于近期内在台湾、日本两地以中、日文同步发行。  相似文献   

10.
5月28日,万卷出版公司举行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柏杨夫人张香华,“柏杨文创”创意总监徐荣昌先生以及柏杨夫妇挚友、ING香港分公司经理陈少荃到会,分别发言并致辞。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1,(16):26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5月28日,万卷出版公司举行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新书发布会。柏杨夫人张香华,"柏杨文创"创意总监徐荣昌先生以及柏杨夫妇挚友、ING香港分公司经理陈少荃到会,分别发言并致辞。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之窗     
柏杨再创书史新里程 继《柏杨版资治通鉴》72册于1993年全数完成之后,又于1999年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为其书史工程再创新里程。台湾金石堂《出版情报》今年第三期发表彭世珍一文说,柏杨爱书写历史故事,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的好题材:人过文字狱,在狱中写的诗使他得到国际桂冠诗人奖;写小说《异域》也引起争议、拍成电影,然后再创改版畅销书高潮;译史书则又创下10年近千万字的纪录;现在,他又要以惊人的毅力,预计3年内完成四、五十册《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柏杨在临终前与一位年轻人合作,将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改编成一本漫画。值得一提的是,在漫画的最后,柏杨先生写到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柏杨先生的夫人张香华来京为柏杨打理事务,张香华女士告诉记者,柏老近年来身体状况一直欠佳,此时海峡两岸都需要她。在确认柏老身体有所恢复,并安排了亲近的朋友每天排班代为照料后,11月26日晚上,张香华抵达了北京。与此同时,柏杨捐赠给现代文学馆的57箱手稿、书信、书桌椅、笔、镇纸等已从台湾运抵天津,此次张香华专程赶到北京,料理捐赠事宜。11月27日,张香华与浙江东阳麒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就柏杨长篇小说《旷野》的影视剧版权举行了签字仪式,投资方以50万元人民币一举买断该部小说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台湾作家柏杨用现代语言译成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这套书分成九辑, 以每月推出1~2辑的方式出版。  相似文献   

16.
文人坐牢,时有所闻。有趣的是,一些坐过政治牢的文人,却在出狱后事业有成,命运大为改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就是一个例子。 ●翻译出问题 十余年前,柏杨因一幅漫画而入狱长达9年。 事情是这样的:1968年3月,柏杨在他当时的夫人倪明华主编的  相似文献   

17.
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漫画演绎版)一书中称陈晓兰是有尊严的中国人。他写道:"虽然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丑陋的人事物,但是在小小的角落里,也有很多默默努力,值得尊重、学习和鼓励的楷模,陈晓兰女士就是其中一个……"柏杨先生希望读者读完陈医生的故事后,也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定的人。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台湾作家柏杨耗费数十年心血写就的《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被冠以“山寨”之名——在“柏杨与通俗历史写作”研讨会上,评论家杨小洲称之为“开启山寨化写史”。对于种种形式的通俗历史写作,“正牌”史学专家或不屑一顾,或不置可否;而在图书市场上,这类读物却大为热销,持续“高烧不退”。专业评价和市场反映,正可谓冰火两重天。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10,(36):24-24
“我本该埋在这里,却要埋在台湾。”这是1988年柏杨回故乡河南时摸着父亲墓碑含泪所言,在去世两年后,家人帮他实现了遗愿。颠沛流离大半生的著名作家柏杨,其部分骨灰近日终于在河南新郑市龙湖镇的福寿园陵园入土。  相似文献   

20.
王玮 《出版广角》2015,(5):114-114
我便看到柏杨面对这些悲惨人群时的凛然姿态,把这些人的命运遭际诉诸文字,向社会抗争和呐喊,柏杨的思想、柏杨整个的情感倾向、柏杨冷峻眼光的关注点,都在社会大众人群里。这样的作家,我是引以为敬重和钦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