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玲玲 《考试周刊》2012,(87):182-182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寻找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少焦虑的痛苦,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缺陷。事实上,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面对错误外,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挫折时.短暂地采用这种方法以减少内心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相似文献   

3.
刘晓晔 《中学文科》2004,(10):27-27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  相似文献   

4.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以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厥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矿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5.
独自踯躅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挫折是人生的常态,遭遇挫折不应一味放大痛苦让其充塞心灵,应学会调适心弦,坦然面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的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练了东坡的豪放词风。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顔面对已逝宗族,他的挫折足可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  相似文献   

6.
篇满分作文观点鲜明,结构紧凑,写得颇为大气。首段开宗明义,亮出观点:面对挫折和痛苦,应当“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去面对”。二、三段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引用古今中外名人材料作为佐证,有例有析,有理有据;第四段更是以一双慧眼,从日常生活中普这久身上发现了直面挫折、正视痛苦的那种“坚强与美丽”,成为全篇的一大亮点。结尾入情入理,颇见风范。  相似文献   

7.
挫折的美丽□吉林一考生“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著名诗人顾城最有名的诗句。看到“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这样的话题,我首先想起了这句诗。如果我们从挫折和痛苦这个角度来解读这句诗的话,我认为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黑夜”是遭遇的挫折,“黑色的眼睛”是遭遇挫折后的痛苦,“寻找光明”是释放痛苦,也就是缩小痛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真的,在人生中,能有几人有这样的襟怀呢?这又让我想起了他们:当盛唐的诗篇,在浩瀚宇宙间响震寰宇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胸怀大志的李白。年轻的李白,带着对仕途的憧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天子…  相似文献   

8.
郭妈妈,我叫昊文,今年15岁.我的成长一帆风顺.长相不错、成绩很好,学习没有遇到过阻碍,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十名.从小就当班干部,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可是进入九年级的第一次月考,我就遇到了“拦路虎”.一道数学题做了半个小时都没做出来,影响了时间和心情,导致数学只考了70分.从此,我的成绩开始退步,现在排名已经到了班上中等水平.我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心里很压抑、很痛苦,学习兴趣也提不起来.老师跟我说“要正确面对挫折,在挫折中站起来”.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有一句训言: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它时刻提醒、勉励着跋涉书山、遨游学海时因困惑或挫折而欲停歇的莘莘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许多挫折,它们可能会让你黯然神伤,也可能会让你一蹶不振。此时,一味地逃避就像把头埋进沙洲的鸵鸟,是断然无法解决问题的。做一只于烈火中重获新生的凤凰,勇敢地面对挫折与痛苦,坚持不懈,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0.
事例论据,同一素材,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李白的故事①证明“遭遇挫折,笑对痛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1.
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也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助力。因此,小学生在生活当中或者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也都是正常的一件事,主要在于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它。但是有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无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及心理调试工作等,以此来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针对如何对小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菁灵姐姐:你好,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我就会再三告诫自己要勇敢地去面对和战胜它,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我的行动却在逃避,为此我觉得自己快要透不过气来。照这样下去,我的梦想、我的愿望、我的生命与未来,都将会变成空想,我很烦恼,我很失望与悲伤。请问,我应该怎样面对困难与挫折呢?熊佳蕾面对困难与挫折,“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就像面对台风地震一样,暂时的逃避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但是对于困难与挫折一味逃避,属于消极的心理防御,是不提倡的。看来,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想一味地逃避,但是自己一时又没有勇气。这与你战…  相似文献   

13.
每当我拿起画笔,在白纸上挥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总会一下子想起那个无法面对挫折的我、那张一角飞舞着蝶的画以及从那节课上所学到的一切。每当我拿起画笔,在白纸上挥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总会一下子想起那个无法面对挫折的我、那张一角飞舞着蝶的画以及从那节课上所学到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一、一堂严挫折教育”课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初一年级的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初一年级第四课“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我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打破了教材原有框题的限制,通过“体验挫折、认识挫折、面对挫折、战胜挫折、自我激励”五个教学环节来实现让…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心理品质的较量,孩子们将来面对社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培养其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一、将挫折留给孩子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挫折、困难、失败、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让孩子从小吃点苦,跌几个跟头,在逆境中锻炼意志,才能使他自如地面对一切挫折、困难,保持乐观与自信。如在游戏中孩子们常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教师要教孩子学会忍受碰到的伤痛,头上碰到的紫包可以渐渐退去,但受了伤的勇气却难以恢复。所以我们要让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挫折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遭遇挫折,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首先要认识到挫折对我们人生的作用,其次要学会怎样接受挫折,最后要在接受挫折的同时,学会怎样面对挫折。只有当我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处理好人生中的逆境时,才是真正的成长,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这是国家考试中心所命的全国卷Ⅱ.专供四川、吉林、黑龙江、云南等省考生用的作文题。题目紧跟时代步伐.紧贴时代脉搏.紧贴学生生活的实际.颇具新意。文题选取某网站“4220”聊天室一段关于遭遇挫折,面对挫折后的痛苦的话作材料,并由此提炼出“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让考生去审视社会,  相似文献   

18.
    
如今已是高二了,我背着行李蹒跚 前进,只有沉默与忙碌。在这个旅途中, 我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累,却无从止歇;苦,却无法回避。烈 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 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一切都 如此紧张和忙碌,甚至忙到忘记儿时捉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的坎坷与曲折。在我经历失败、痛苦,面对挫折的时候,母亲用她柔弱而坚强的臂膀,为我支撑起一片蓝天,让我在经历风雨的洗礼后,生活一片明媚。  相似文献   

20.
二烫体温计     
大学里最愉快的时间是假期,最痛苦的时间是期末。为什么期末痛苦呢?要面对考试啊!大二上学期的期末,是我最痛苦的一个期末。眼看着要考试了,我的书本都是新的呢!换谁谁不急啊。急了两天,我还真急出个办法来——申请缓考。我们学校的规定是,如果某个学生因为有病不适宜参加考试,或者有特殊事情无法参加考试,那么可以申请缓考,把考试推迟到下个学期开学之时。特殊事情我是没有的,那我就必须有病了——不过病这东西可恶至极,你想让它走固然不易,想让它来也不简单!没病怎么办?装呗!我一夜没睡,熬出一脸憔悴相,然后到校医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