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初级中学课本(全一册)硝酸钾熔化状况下导电实验,照课本中的实验方法,在瓷坩埚内熔化硝酸钾。瓷坩埚不透明,学生看不到硝酸钾熔化  相似文献   

2.
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烘干木炭:用坩埚钳夹取木炭块(过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后研细。(2)制备氧化铜:将适量硝酸铜晶体装入一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然后将导管口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吸收二氧化氮)。加热硝酸铜晶体使其熔化,一边加热一  相似文献   

3.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实验原则──“以最少药量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快速度”。在高中二年级硝酸盐分解的有关实验中,如果硝酸盐用量多则分解所需的时间长,而且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反复实验,在硝酸钾分解的实验中,若取半角匙硝酸钾晶体放入干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当发现液面有气泡时,将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带火星的木炭投入试管中,则会看到木炭呈红热状并在试管内激烈跳动着。这个反应间接证明硝酸钾分解时有氧气产生。该实验只要一分钟,…  相似文献   

4.
一、用石英钟演示把石英钟、电极、一节干电池组成如图 1( a)所示图 1电路。电极插入各烧杯中 ,烧杯内加入待测物质。把其中一个电极并联接入电路 ,用鱼夹分别接通另一个电极 ,若石英钟走时 ,说明待测物质导电 ;反之 ,不导电。此法的优点是可见度大 ,取材方便。特别适合学生自己做家庭实验。二、用发光二极管演示取高亮度无色发强红光二极管 2 0~ 30个 ,并联组成发光阵 ,也可组成“电”字等 ,如图 1( b)所示。参照图1( a)把发光二极管、电极、6V电池组组成电路。当待测物质导电时 ,二极管发光 ,反之 ,二极管不发光。由于采用高亮度无色发…  相似文献   

5.
由土壤烧结成的红砖,因其耐高温、比热大,加之含有γ—Al_2O_3·Fe_2O_3和一定大小的空隙,将其碎成粉末后,可辅佐热分解实验及催化反应实验。一、硝酸的热分解在蒸发皿中加入1/5至1/4体积的红砖粉末,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后,在粉末上滴入少许浓硝酸,可见红棕色气体冉冉上升。二、硝酸钾的热分解将已研细的硝酸钾晶体与干燥的红砖粉末按1.5:1混和后加入试管。然后加热约1分钟,再用有余烬的木棍检验硝酸钾分解生成的氧气,其现象的明显程度优于单独热分解硝酸钾。若在氨酸钾中混和一定量的红砖粉末,能加速其分解以制取氧气。三、乙醇脱水制乙烯…  相似文献   

6.
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实验中,教科版初二课本中提出用海波或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由于海波的纯度不高,加热火源的大小不易控制,学生做此实验不易成功。而用冰做熔化实验,由于冰是块状固体,即使把它碎成小块,每块冰之间仍有间隙,因此用冰来做晶体熔化实验熔点还是不稳定。而探究晶体凝固实验,也只是一带而过。课本中提议把一杯水放进电冰箱冷冻来解决晶体凝固实验,如何操作,没有了下文。让学生们打开冰箱门观察,还是关上冰箱门观察呢?很显然,测量温度也遇上了麻烦,故这样的实验不合适课堂教学,也不方便操作。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如下…  相似文献   

7.
1 电子计时器的改进图 1   (1 )将电子表后盖打开 ,找到启动 /停止按扭的内部对应的两个脉冲电极 ,从这两个电极的远端用电烙铁焊接上两根细导线 (如图 1 ) ,将导线置于壳外 ,并将电子表安好。注意 :不要影响该电子表的继续使用。(2 )电子计时启动器的制作将竹片制成的试管夹 (如图 2 )拆开 ,在a、b两点 ,用木螺丝固定好两个铜片作电极 ,要求铜片较薄 ,具有较好的弹性 ,固定之前先焊接两根导线。做好后再将试管夹复原。试管夹不夹物品时 ,要求两铜片电极很近 (不超过 2mm) ,当打开试管夹的同时能实现两铜片电极接通。将图 1和图 2中…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中“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人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人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图示那样完成这个实验时,会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2热分解生成的水?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同一种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弱电解电离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也越强。”的问题,除了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外,最直观的办法是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导电能力的变化。即冰醋酸在用水冲稀过程中,可观察到由不导电到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过程。通常实验过程如下:在烧杯中插入电极(碳棒),电极与演示电表(欧姆挡)相连,烧杯中缓慢加入10mL左右的冰醋酸,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观察电表指针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刚开始由电阻很大到逐渐变小的现象很明显,但是后来冰醋酸中加蒸馏水浓度变化太慢,指针几乎不移动,老师只好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再加水冲稀,如此往复多次,既浪费时间,冲稀后的溶液也不再有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 实验教法建议2 4 有关电解、电镀等实验的其它方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方法 (一 )[实验用品 ] 烧杯、胶头滴管、截去底部的具支试管、碳棒电极、铁棒电极、低压电源、单孔胶塞、导线、饱和食盐水、碘化钾淀粉试液、酚酞试液。[实验步骤 ] 实验装置如图 (4— 1 )所示。图 (4— 1)①烧杯内注入饱和食盐水溶液 ,溶液不要装得太满。②接通电压为 8V~ 1 2V的直流电源。③阳极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碘化钾淀粉试液的试管中 ,溶液变蓝 ,说明有氯气放出。阴极产生的气体用小试管收集 ,点燃后发生爆鸣 ,说明有氢气放出。④两个滴管同时滴加酚酞…  相似文献   

11.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高一化学教材Ba(OH) 2 ·8H2 O和NH4Cl晶体反应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实验药品及仪器Ba(OH) 2 ·8H2 O晶体2 0g、NH4Cl晶体10g、止水夹2个、普通型滤纸的塑料包装袋(16cm×15cm)一个(2 )实验步骤①称取2 0g已研磨成粉末的Ba(OH) 2 ·8H2 O晶体,装入塑料袋中(注意:防止晶体粉末沾在塑料袋的上半部) ,并用止水夹夹住塑料袋中部。②称取10gNH4Cl晶体装入塑料袋的上半部,再用止水夹夹住塑料袋袋口以备用。③演示实验时,先在塑料袋表面的下半部滴上4~5滴水,然后取下塑料袋中间的止水夹,让学生用手搓揉塑料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学生实验,是用导电纸中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做好这一实验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导电纸.对纸面导电层的要求是:1.涂布均匀,使各处的导电性能一致.这样才能使测出的等势线不发生畸变,得以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2.电阻率应远大于作为电极的金属.这样才能使金属电极成为一等势面.由于受到中学配备的检测电势差的仪表(灵敏电流计)的灵敏度的限制,导电层的电阻率也不可太大.  相似文献   

14.
两则物理演示实验河南省实验中学杜凤英一、用两个试管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用直径相差5mm的两个试管,在大试管内装入约试管长度一半的水,然后把小试管套在大试管内,套好后把试管颠倒口朝下拿着,这时可观察到,套在大试管里边的小试管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它慢慢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三例广西凌云县中学陆英麟533100一、氯化铵分解高中化学课本中,氯化铵的加热分解,是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氯化铵晶体,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氯化铵加热,片刻后,在试管口就观察到有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生成。这个实验不足之处,未能检验出氯化铵的分解产...  相似文献   

16.
普教仪器J2135型等势线描绘实验器,是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用于摸拟描绘点电荷电场在某平面上的等势线。产品行业标准规定:电极与导电纸应均匀接触,两电极间中央电位的位置与几何中心的位置之差,应小于1mm。要符合这一要求,以致实验成功,即描绘的曲线与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场的等势线形状相似,具有对称性,除与导电纸的均匀性,电源的稳定性及测量仪器的选择等因素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受两个电极的制约。 电极在本仪器中的作用,是摸拟两个点电荷,通电后,在导电纸上形成电流场,以摸拟静电场。  相似文献   

17.
高二课本 (必修加选修 )第 94页的 4-1 0实验 ,“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 ,用胶头滴管吸收NaOH溶液 ,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 ,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教材在其后有一段实验现象的描述 ,“通过实验 ,我们可以看到挤入NaOH溶液后 ,开始时析出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 ,这是氢氧化亚铁”。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只是在理论上有存在的可能性 ,瞬间即被氧化 ,同学们无法看到白色沉淀 ,见到的是灰绿色沉淀。短时间内也无法看到红色沉淀。为此高二的几位同学在老师的…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人民版),79页[实验3—5],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少量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起的变化。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液放在试管口检验所放出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把试管里的溶液倒在盛着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使溶液稀释,观察溶液的颜色。”这一演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三点不足:1、因反应一直在浓硫酸沸腾状态下进行,其产生的气体(气泡)学生不易观察到。2、由于铜片和浓硫酸是在常温下开始加热。会产…  相似文献   

19.
中学化学实验涉及范围广,反应种类多.许多实验易形成沉积物试管,若不处理致使大量试管弃掉,实为可惜.所以学会沉积物污试管的洗涤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基本功训练之一.下面介绍几种沉积物污试管的洗涤方法,仅供参考.一、有硫沉积物试管的洗涤做硫的性质实验时,形成许多硫沉积在试管壁上.洗涤时先用玻璃棒将S块撬出.若固化,可加热,用螺旋状铁丝插入硫中慢慢拉出.再用较浓的Na_2S或(NH_4)_2S溶液倒入试管,用试管刷轻轻擦洗(严防击破试管底部),即除掉沉积的硫.因S和Na_2S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一化学《氯气性质》一节中 ,有氢气和氯气混合爆炸的演示实验 ,在该实验中 ,经常会出现试管炸裂 ,碎片炸伤学生现象。为了保证安全 ,特做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 (如图 1 )图 1  图 1是固定在用废铁圈做的底座上的竹筒 ,竹筒一侧挖一光照孔 ,竹筒里面放大试管。2 操作步骤( 1 )氢气和氯气的收集。先收集氢气。在检验纯度后 ,用排水法收集 12 试管氢气 ,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 ,放在水槽中。后收集氯气 :在水中打开装有12 试管氢气的橡胶塞 ,用排水法收集 12 试管氯气 ,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2 )将收集有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的大试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