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在2种不同的基质中筛选苜蓿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效果好的基质,以不接种的处理为对照,用8种不同的根瘤菌菌株对紫花苜蓿接种,进行接种效果的测定。结果苜蓿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共生效果的顺序为风化煤〉蛭石。以风化煤为基质进行初筛选,高效菌株为HLJ3-2、HLJ3-5和HLJ4-1。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座子Tn5-Mob系统,诱变普通田菁根瘤菌Rc6,Kmr菌落出现频率为3.0×10~(-7).从150个Km~r突变菌株中筛选出了3个结瘤延迟的突变株.并对结瘤突变株的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质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除了结瘤延迟和抗卡那霉素外,其它性状与野生型基本相同,它们均具有一个大小约200Md的质粒.  相似文献   

3.
青海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青海主要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根瘤形态、生理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豆科植物根瘤菌较丰富,有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但自然结瘤率低,无效根瘤多,根瘤在外形上多烽不规则,以皮层厚,白色、棕色者居多,与非干旱地区的根瘤形态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将选取的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5个大豆品种(垦农18号,垦鉴豆25号,合丰25号,疆丰21-1381号,绥农4号)进行最佳共生匹配双瓶筛选试验,测定了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共生固氮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HLJN1001和HLJN1003。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八五0农场卫星制药厂生产的根瘤菌A和根瘤菌B.进行了田间的试验研究,研究其在生产上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根瘤菌A株粒数增多,结荚部位降低,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增产幅度在11.8%以上,根瘤菌B增产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好,我叫根瘤菌,长期生活在泥土中,土壤是我的老家。当我还未住进大豆的幼苗时,我依靠土壤中的枯枝败叶,过着默默无闻的腐生生活。我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它们分别住在大豆、绿豆、花生、紫云英、苕子、田菁、苜蓿和三叶草植物中。大家都知道,空气中含有丰富的氮气,约占空气成分的78%。可惜这些大量的氮气,农作物却不能直接加以吸收利用。而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14个枣Ziziphus jujuba 品种和1个野生种——泰山酸枣Z.spinosu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1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7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429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14条,占49.88%。根据DNA扩增结果计算了品种及类型间遗传距离,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龙爪枣 Z.jujuba var.tortuosa、葫芦枣 Z. jujuba var.lageniformis、无核枣 Z.jujuba var.anucleatus 等几个变种内的遗传距离大于变种间遗传距离,认为枣的变种划分是不自然的,宜并入其原变种;枣种下不宜设变种,对枣种下的众多品种,应根据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直接划分品种群。  相似文献   

8.
以硫磺矿硫化叶茼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其淀粉酶基因。将该片段与载体pSBPYF连接后转化枯草茅孢杆菌DB1342,得到重组菌株DB1342(pSBA),对该菌株进行培养,经蔗糖诱导表达,在其上清中可检测到α-淀粉酶活力,比空载体的淀粉酶活力高了5倍多。该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作用温度为80℃,在酶液中添加不同的金属离子均降低酶活。  相似文献   

9.
为判定三叶草内生菌种类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从校内三叶草的根、茎及叶柄部位提取出植物内生菌10株。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对10株内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菌1与10为根瘤菌属;菌4为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导入乳酸菌受体,改善菌株在噬菌体抗性、产细菌素、胞外多糖等生理特性的最新进展,以及在食品发酵生产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吴根福 《科技通报》1995,11(2):107-110
对近期引进的四个啤酒酵母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特征及发酵性能的比较,并进行了实验室小型发酵中,以期为大生产中酵母菌株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A large metallogenic belt ofwitherite deposits has beendiscovered in centralChinas South Qinling Range. Thiswas released by Lu Zhicheng, apostdoctoral scholar at the CAS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IOG) inGuiyang, the capital of southwestChinas Guizhou Province.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Dr.Lu discovered bio-barite, which isdirect evidence for the genesis of re-gional mineral deposits. The discov-ery has been confirmed by a panelof experts, and scientists believe thedeposit could be …  相似文献   

14.
吴根福  彭晓国 《科技通报》1996,12(6):333-337
通过对窖泥、大曲、米曲、黑曲及红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两株己酸乙酯合成能力较强的菌株,经初步鉴定,都归于曲霉属。两菌株均在30℃、pH为5的麸皮培养基中培养60h后产酶最高;Mm-4菌株的酯化酶在适宜条件下(2%乙醇和0.25%的己酸作底物,pH为4.0,30℃)酶活力可达220u/g。  相似文献   

15.
夏德发 《科技通报》1992,8(2):115-117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耐药菌株伤寒的疗效令人失望.61例用氯霉素治疗,34例以氨苄青霉素治疗.临床无效率氯霉素组为47.6%,氨苄青露素组为23.5%.23例采用庆大霉素治疗,其临床疗效显示缓慢。在由耐药菌株引起的伤寒之治疗中,研究了非常规药物的疗效:51例患者采用硫酸小诺霉素治疗,平均退热时问需9.66±3.03天,显效率仅10%.其它如磷霉素钠、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和氟嗪酸等亦各存在不足之处.作者认为,具有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是治疗多重耐药株伤寒的最佳方法.近4年来,选用氟哌酸联合丁胺卡那霉素治疗重症伤寒,疗效满意,使伤寒的病死率显著地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能以高浓度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且生长良好的优势菌JU1。通过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土样混合菌和优势菌株JU1都有较强的降解荧蒽的能力,使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荧蒽的含量,经过6 d混合菌株的荧蒽降解率为94.12%,优势菌株JU1能够达到降解率为92.71%。不同荧蒽浓度条件下,菌株JU1对荧蒽的降解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50 mg.L-1具有最好的降解效能。降解菌JU1还能对其他多环芳烃起到降解作用,对菲的降解率为40.76%,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62.38%。菌株JU1对荧蒽和菲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率第5 d后,分别为荧蒽59.74%和菲55.36%。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内陆盐湖中分离、培育出 2株钝顶螺旋藻新品系 (Sp(NS) 2 0 0 1和Sp(NS) 2 0 0 2 ) ,具有一些国外品系所不具备的特性和品质。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在螺旋藻中的发现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这 2株新品系经中试和生产应用表明 ,是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高产优质藻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品系豚鼠间的区别 ,对 Zmu- 1:DHP品系豚鼠和 Hartley品系豚鼠的血清蛋白质进行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 .结果显示该品系豚鼠的血清蛋白可分辨出 2 1条蛋白区带 ,Hartley品系豚鼠有 2 0条蛋白区带 .表明两品系豚鼠血清蛋白组成上有差异 .  相似文献   

19.
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律制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行为同任何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服从于道德规则,而现代科技行为的道德约束却陷入了困境。现代科技行为呼唤法律制裁。然而,法律制裁有时也会陷入僵局。本文认为,科技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约束,同时也需要法律制裁。德威兼施、宽猛相济才可保证高科技时代科技行为的健康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两种豚鼠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军 《科技通报》2000,16(6):490-493
为探讨不同品系豚鼠间的区别,对Zmu-1:DHP品系豚鼠和Hartley品系豚鼠的血清蛋白质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显示该品系豚鼠的血清蛋白可分辨出21条蛋白区带,Hartley品系豚鼠在20条蛋白区带,表明两品系豚鼠血清蛋白组成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