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跟蜘蛛有缘     
美国的田园作家怀特(E.B.White)写得一手好散文,但是他最有名的著作却是一本写给小孩看的儿童书,叫做《夏绿蒂之网》。书里的主角是头猪,而夏绿蒂是那头猪的知心友。你一定会以为夏绿蒂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吧?怎么也想不到,夏绿蒂竟是一只蜘蛛。怀特笔下的夏绿蒂是这样的:它像  相似文献   

2.
2007年秋,我与其他几位美国专家,应中国国家外专局邀请再次到中国举办有关应急管理的讲座。同行的有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协会主席怀特博士和他的夫人。怀特夫人是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位大夫,在一家州立医院工作。她得知我是从事政府IT工作后,就与我谈起建立一个全国性病人医疗档案的必要性,也就是IT行业中的数据库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吕森的批评最吸引我,他提出历史学有三个维度:审美、政治和认知,它们彼此息息相关,或许,怀特和安克斯密特强调了审美的维度,而丹图和伯克则偏于认知。  相似文献   

4.
美国投资银行Topeka Capital的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称,苹果将会在下一代iPhone和下一代iPad中添加指纹扫描技术。怀特目前正在台湾做"技术巡游"。在台湾PC电脑行业展会Computex上与人们交谈时,怀特认为,指纹技术将会极大地简化和加快用户与iOS设备之间互动的过程。他坚信,指纹技术将是一项杀手级别的功能,会让iPhone5S与iPhone5截然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一位朋友想生产饮料。我知道他并不是实力雄厚的大老板。劝他别做。因为饮料打开市场要靠广告.要花大钱做广告。饮料固然赚钱.但先要投入大把钱,先要“烧钱”.烧不起也就难以成功。我还讲了旭日升、露露等饮料成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的饮料有特色。不用做什么广告.坚持做下去。我无言以对。反正不是我的钱,操那么多心干什么。一年后。我又见到了他,他说到底没成功。  相似文献   

6.
我到江苏省江阴县访问养猪模范李仁林。我说:“猪为六畜之首,养猪工作太重要了!”他说:“养了三年猪,田里旺得不可知。养猪,可以肥田。”“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不养猪,就要荒田。”我说:“养猪,饲料问题是第一位的。”他说:“养猪,首先要抓饲料。人不给猪吃,猪就不给人吃。”我说:“这猪养得真好!又肥又大。”他说:“你看这猪,滚瓜溜圆,肚子拖地。看见人走到跟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政治记者西奥多·怀特(白修德)因患心脏病5月15日在纽约去世,终年七十一岁,结束了四十七年的记者生涯。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记者之一。西奥多·怀特也为中国读者熟悉,1939到1945年间他曾是《时代》杂志驻华记者。他当时撰写的《中国外面的雷声》,报道了日本侵华战争,成为1946年的世界畅销书。怀特在美国及国际新闻界享有很高声誉。近三十年来,他报道了历届美国总统大选,并写了五本关于竞选运动的书。这些报道影响着美国人的政治观点,政治家们都把他的书作为重要参考书。美国各报的政治记者也纷纷学习并采用他的新闻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以武力打击南联盟新闻机构,井指出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负责人怀特在这封公开信中说,这样的先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表明在未来的任何冲突中都可以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作为合理的打击目标。北约军事发言人威尔比4月8日称。所有南联盟国营电视和广播设施都是“合理的打击目标”。怀特指出,北约针对传播媒体的军事行动威胁着正在工作中的新闻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他代表全球数十万新闻工作者表示坚决反对北约将南联盟新闻机构作为军事…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入伍后,他在部队做炊事员。一次,一位在广播室做广播员的同学没有稿子.就对他说:你的作文分数最高,帮我写个新闻吧。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也很认真地写出了稿子。这篇稿子播出来之后.团里的政治宣传股长就伺,这篇稿子的作者是谁呀?人家告诉他,是三连一个炊事员。宣传股长很惊讶,就跑到炊事班跟他说:你不要当炊事员了,今天晚上就打背包到团里,给我写文章去。就这样,他这一辈子跟新闻结下了缘。现在.他在解放军报社任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相似文献   

10.
美国投资银行Topeka Capital的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称,苹果将会在下一代iPhone和下一代iPad中添加指纹扫描技术。怀特目前正在台湾做"技术巡游"。在台湾PC电脑行业展会Computex上与人们交谈时,怀特认为,指纹技术将会极大地简化和加快用户与iOS设备之间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吴于廑先生     
出了校门做了编辑,编出了工作中的第一本书,于是给夙所景仰的吴先生寄去一册我的样书,并附上一封信,说到做编辑的种种艰难,请先生给予指点。不两天他就回了一封信,对我做编辑工作慰勉有嘉之外,还吩咐“你如在这方面有体会,也可总结一下自己参与工作以来的经验,供有志于此的青年参考”。那时候他刚兼任学校出版社的总编辑。不成想,这句话成了我后来工作的一道砥石。而我的这封信,可能也写得颇有些特点。若干年后,他还依稀记得,一见面他就说,你给我写过信。我与老人的渊  相似文献   

12.
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做每一本书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我会不会拿给我的孩子去看?他看了对他的成长是不是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算了吧!  相似文献   

13.
我在德国生活了几年后,妹妹由东北来团聚,就此认识了德国人怀特先生,二人一见钟情,没多久就进入谈婚论嫁的地步。那天天气很好,我忍不住拉妹妹上街,为她和怀特采购结婚用品。  相似文献   

14.
路惠兰 《大观周刊》2011,(38):133-133
主要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王晓伟。性格偏激.自尊心强。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顶撞老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校内外吸烟、喝酒,打架。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细节表现让我更客观地认识他.虽然他不善言辞.但却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有时默默无闻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5.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我得知老友白修德的逝世消息,不禁为之一怔。我和他在一九八○年美国《纽约时报》编辑沙理文河边村家里见过面,吃了一顿晚饭,欢谈约三小时,并由他驶车送我回纽约。他原名西奥图·怀特,白修德是他的中国姓名。一九四一年在抗战时重庆,我和他相识。那时他在担任国民党中宣部国际新闻处的顾问,但他对于国民党的欺骗宣传,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分了手,转为美国《时代》周刊的驻华记者,成为率先报道延安根据地的少数几个外国记者之一。敌后情况以及我党的政见  相似文献   

17.
在案头放着一本老朋友新作《烛光曲》,写的是陕南贫困山区的50位小学教师的故事。看了实在令人肃然起敬。不仅仅是这些土生土长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的精神火花感人,更令人钦佩的是,我这位老朋友是在花甲之后.自费跋山涉水采写的精华之作。我这位老朋友大名鱼安治,笔名鱼雁。是我十几年前在新华社陕西分社做记者时结识的。因为我多次到陕南秦岭山区的商洛地区采访,他当时是地委宣传部的新闻报道组负责人,每次都是他陪我一起上山下乡采访。于是.我们成为莫逆之交。我离开陕西之后,虽然再未能有缘相见,还是几乎每年都有联系.互相…  相似文献   

18.
大约是5月中旬的一天.副总编周志春把一组报道(四篇)交给我,让我看一看,他曾请一位编辑代他看看.谈谈感觉。半小时后.编辑把原稿退给了他。志春说:“我想.一组稿件.记者肯定是下了功夫的.里面就真的设东西啦?”我问:“你想让我做什么?”“你看一看.它是应该枪毙的稿件吗?如果不是.你帮忙编辑一下。另外我想通过这件事.或许可以在编辑问题上形成一些共识性的东西。”我很高兴。记者会刚刚开过.记者们给编辑部提了些意见.多是关于用件编辑问题的。会后.我写了点东西.希望问题能够很快解决。但现在看.我性急了些。记者…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全国快印店的同行到好彩来互相交流经营和管理的经验.这其中不乏行业中做得非常成功的企业和个人.使我获益匪浅。自己也暗自庆幸.能有机会向更多的同行学习。这之中有一些是刚有打算做这行的人.还有些人虽然在这行已做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做起来,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瓶颈,  相似文献   

20.
张路  毕栋 《新闻世界》2010,(3):106-107
怀特作为20世纪著名的西方行政学家,尤其是人事行政学家,开创性地提出了行政学的理论体系,并提供了行政学研究的概括性全貌,他使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本文对怀特的行政学思想及影响进行概述和讨论,并就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