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领导者只是人民的公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反复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同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就是服务。但是在理实中,有些党员干部不是把手中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手中的权力要求群众为自己服务。这就颠倒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  相似文献   

2.
妙语连珠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9-59
我希望留给后人两点精神遗产:第一,当遇到灾难时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并且带领人民去克服,这需要坚定、勇气和信心;第二,一个政府,除了对人民负责、服务、献身和廉洁以外,不应该有任何特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都要为了人民。我希望在我离开人世之后,人们能记住这位总理,确实是按照这两点来做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等。他们根据宪法分别行使指挥、支配、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但任何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力。  相似文献   

4.
唯有合法的权力才具有人民利益的代表性.法律正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合法权力的一种形式.所有一切的政府权力监督及监督形式,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才会发挥好各自的监督力量.拟在界定政府与政府权力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在法律的保障下的一切政府权力监督力量及其他形式的合力监督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代表作为国家主人的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应该具有较高和较全面的素质,是具有特殊权利、义务和受人民监督的人。正确认识人民代表这一角色,对做好人民代表工作、实现人民民主和实践“三个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一,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7.
权力和权利 所谓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等.他们根据宪法分别行使指挥、支配、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但任何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力.  相似文献   

8.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合作的基本原则,“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的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目的的党际监督,能够有效地将国家公共权力的授予、行使和运行结果等环节,始终处于人民监督之中。本文在把握民主党派监督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民主党派监督对我国执政党建设的影响和作用,说明民主党派监督是实施对执政党和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阐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涵义时,无论是在党和国家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还是在我国报刊杂志的探讨性理论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法治首先是政府守法。政府拥有最大的强制权力,对于人民的生活、行为选择有着最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就必须确实地执行事先规定规范好的律则,少一点不行,多一点也不行。 少一点.那就刺激、鼓励了投机的行为,助长了社会不公平的感受,严重破坏大家对于自我行为的预期与责任。有人可以在规则之外得到特权,得到额外的利益,那谁还愿意当傻瓜按着...  相似文献   

11.
《人民论坛》有关文章说道,我们现在有一个薄弱环节,就是有些部门行政权力边界模糊,有利益的事情都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项又无人来管,从而造成“权力撞车”或‘权力真空”。政府的权力不是无限的,要给行政权力划出清晰的边界。事实上,职能设置不合法,权力运行就很难做到严格守法,势必造成权力“越位”,责权不明。部门及领导干部的权力被放大、放宽,权力运行的人为因素扩大,暗箱操作的空间扩大,不依法办事的空间扩大,不该批的批了,不该给的给了,国家资财或者配置不合理,或者造成浪费贪污。机关越大权力越大,  相似文献   

12.
权力和权利所谓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等。他们根据宪法分别行使指挥、支配、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但任何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力。所谓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如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政治权利、民主权利等。在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相对的,但又是一致的,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主要区别:1.权力一般指国家、政府、社会组织或接受委托赋予职责的个人…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校长的权力属于“公共权力”,源于人民和社会。源于自身的素质和人们对服务的需求,其权力具有工具性、强制性、服务性等本质特性,受到权力的特性、人自身的利益驱使、校长的不良心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等障碍因素的影响。因此,校长个人应当正确认识权力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坚持权力行使的正确原则,政府、社会、学校应当建立校长权力的有效调控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形式是国家机关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力,即国家机关为民做主的形式;另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明确规定:“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特别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法律化、制度化。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人民监督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权力的归属及人与政府官吏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确立了人民监督的理论前提;二是设计了人民监督的理想模式,主张用人民的四个“政权”(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以实现“政府的动作随时受人民指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越南政治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越南同处亚洲,在政治体制上有众多的相同;宪法中都规定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共产党是国家的执政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务会制度以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权结构上带有议行合一的痕迹,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等等。同时,由于历史和实现诸多因素的不同,中越两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女代表引起中外记的关注。她连续十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位昔日的普通农民在人民大会堂数度与国家领导人一起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这充分表明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也是中国特色根本政治制度——人民  相似文献   

19.
<正>要了解中国政治,就要关注两会、走进两会,两会成了透视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窗口。中国共产党、政府、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两会过程中得到了集中展示。以学科的视角透视这一重大政治活动,有助于我们学习、理解和掌握《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一、人民满意是根本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政府必  相似文献   

20.
政府宪法责任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宪法责任的理论逻辑就是对政府宪法责任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追究政府宪法责任的可能性等问题的回答。基于人民主权的理念,人民是宪法权力的所有者,在代议制的条件下,宪法权力是由政府来行使的,人民试图通过设定宪法责任在内的制度性安排来保证权力行使者谨慎地运用手中的权力.并且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是合理的;宪法权力即公共权力有其善的一面,但权力有其作恶滥用的自然本性.这根源于行使宪法权力的人的“本性”,为了“扬善抑恶”,通过宪法预设宪法责任来约束行使宪法权力的政府是必要的;只有在法治的宏观背景下,建立政务公开、自由公正的选举等制度,追究违反宪法义务的人的宪法责任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