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扫描     
《小学教学参考》2005,(11):24-25
考试作弊将被视为犯罪;上海一政协委员呼吁“地大物博”应退出教科书;南京大学培训建筑“风水师”;中国教育改革的“眉睫三问”;中国教育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博览     
《山东教育》2007,(10):63-64
让学生“代劳”要不得;创造性思维:莫以培养之名行限制之实;校长要善于听“杂音”;三问“择差教育”;是什么阻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杨宗贵 《班主任》2000,(6):18-18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我摸索出“一四四”方法。“一四四”的“一”指“把好一日关”;第一个“四”指每日“四问四答”;第二个四指“培养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问学”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需要把握价值,重视“问学”;创设情境,激发“想问”;转变观念,鼓励“敢问”;明确要求,促进“会问”。  相似文献   

5.
唐知生 《湖南教育》2001,(14):44-44
美国的西点军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的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不是”。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学长问:“你以为你的皮鞋这样就算擦亮了吗?”你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为自己辩解:“报告长官,排队时有人不小心踩了我。”但是不行,所有的辩解都不在那四个“标准答案”里,所以你只能回答:“报告长官,不是。”学长要问为什么,你最后只能答:“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相似文献   

6.
在重庆教育活动的八年中,陶行知把教育方针升华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把教学的真谛概括为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千学万学,学作真人”;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通过对儿童大脑、嘴、双手、时间、空间和眼睛的六大解放,采取每天“四问”、请教“八位顾问”等方法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此外,还阐发了“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类都是同学”的教育社会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哲学,“热爱智慧”;教育,在无穷无尽的“置问”、“批判”与“创新”的主张下,让孩子们去追逐智慧。这个共同的目标使哲学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美国,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深远而巨大。四大教育哲学理论流派在相互批判中并存,推进了美国教育的民主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学语文,我怕别人问是否喜爱作文;说作文.我怕别人问是否摸着门径。我道不清,说不明.因为我的个案实在太“个案”了。我的作文底子很薄:学生时代怕作文,大多是靠“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教育过程中的问,巧妙的启发性的问。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传统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问,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今天生物学课堂上,同样也离不开问,只是对“问”,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问得巧、问得有艺术、问得有价值。问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课堂提问的时机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曰b”句式是“问”字虚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其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曰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11.
“何谓公平?”,实际上它含有两重追问:问“什么是公平”,这可以说是对公平的本质进行追问;二是追问“怎样才是公平的”,说的是对公平的衡量进行追问。公平是什么?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而为了使征服、改造自然的活动得以进行,人又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组织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控制的过程,在其运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望”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闻”学生的发言;向学生“问”或由学生“问”,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审时度势,仔细把握时机,找寻最佳“切”点,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和谐优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时,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学生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问”?我们的考试标准为什么是有“答”的标准而没有“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校本学习”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并提高学校的学习能力,是属于在“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基础上的“组织层学习”。“校本学习”的要点为:“个体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是关键,“实施推广”是重点、“对外传播”求发展。“校本学习”属于“组织层学习”,对外传播则是“校际间的学习”,即是“组织问学习”。建构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一是校长要有建模意识,要有远见卓识;二是要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团结合作的核心班子;三是要促进全体教师“内化”,“外化”为具体案例,“物化”为出版成果。  相似文献   

15.
学习四字诀     
学习四字诀韩轶男我学习的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积、问、熟、槽。“积”.学习在于积累。由量的积问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苟子曰;“不积健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的越多,能力使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和升华.“问”,刘开在《问说》中说:“非...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控制的过程,在其运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望”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闻”学生的发言;向学生“问”或由学生“问”,及时收集信息;审时度势,仔细把握时机,找寻最佳“切”点,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和谐优化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对作文均提出了“有创新”的要求。显而易见。这是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容置问,一篇“有创新”的作文,是学生个性特征的最显著标志。最能体现学生的才情与创造力。具体为: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材料新鲜。不落俗套;构思精巧。独树一帜;语言清晰,想象独到。笔者结合多年作文考前辅导实践谈谈考场作文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错”→将错就错→错中求真;“问”→问中生疑→疑中悟真;“动”→手动心动→动中探真三个方面以实例阐述了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行为是使课生命力的宝贵源泉。  相似文献   

19.
江奔 《现代家教》2003,(9):20-20
最近,得知儿子的诨名叫“铁嘴”。我问是咋回事?儿子低头不语。他小表妹说,他老爱在老师面前提问,有时问得老师也答不上来。老师烦他,叫他“多动脑筋少说话”。他说:“动脑筋就有疑问嘛,不懂能不问么?”老师说:“你就是一张铁嘴!”这样,儿子的诨名就被同学们喊开了。儿子确实难缠,假日带他爬山吧,他问“这里咋会有一座山?山上  相似文献   

20.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08,(11):45-46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习惯于过多地提问,“碎问碎答”的“弊病”有:①“步步为营”的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设计的“板书”靠近的阶梯;②“提问群”的接连出现成为帮助教师绵延自己讲析的桥梁;③“随口而至”的问与答没有美感与激发力,桎梏学生创造性思维;④信口而来的“追问”在很多时候窒息着课堂教学的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