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快速分析迷迭香精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责州迷迭香精油样品成分生产的5个样品进行研究.结果:分别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皆占迷迭香精油总成分的99.12%,99.22%,91.80%,99.19%,98.8%.结论:迷迭香精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α-蒎烯、莰烯、β-蒎烯、按油精、(-)-樟脑、龙脑等组分.  相似文献   

2.
以赣南脐橙果皮为原料,建立连续提取精油、果胶、橙皮苷的工艺流程,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GC-MS分析和结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精油提取率(以干重计)为2.00%,果胶提取率2.70%,橙皮苷提取率2.25%.精油的主要成分有萜类、柠檬烯类、脂类、β-蒎烯、芳樟醇等23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法(MAE-HS-SPME)提取辣子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与Kovats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辣子草的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80、84和73种组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7.86%、98.06%和95.24 %,在茎中主要成分是β-石竹烯(5.65%),α-佛手柑油烯(6.13%),1-十五碳烯(15.59%),β-芹子烯(7.23%)和β-甜没药烯(5.04%).在叶中的主要是β-石竹烯(4.40%),α-佛手柑油烯(4.80%),反式-β-金合欢烯(4.61%),1-十五碳烯(29.29%)和β-甜没药烯(6.19%).而在花中主要是2-甲基-5-(1-甲基乙基)苯酚(10.89%),百里香酚(13.28%),反式-β-金合欢烯(5.50%),1-十五碳烯(13.09%)和β-甜没药烯(4.35%),各部位且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从新鲜肾茶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82个峰,鉴定出82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柏木醇(53.64%)、斯巴醇(4.13%)、1-辛烯-3-醇(3.92%)、α-柏木烯(3.47%)、蓝桉醇(3.24%)和β-柏木烯(2.51%).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潮州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Jiao gan’)果皮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利用比重瓶法等测定挥发油的相对密度等理化性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为受试菌株,观察潮州柑果皮挥发油对各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考察挥发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精油共鉴定出66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89%,主要为:D-柠檬烯(93.75%)、β-月桂烯(2.46%)、β-芳樟醇(1.55%)、α-蒎烯(0.57%)、乙酸乙酯(0.34%)、3-蒈烯(0.14%),α-水芹烯(0.05%),4,5-二甲基-2,6-辛二烯(0.03%).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挥发油的相对密度为0.83,折光率为1.47,酸价为7.29,过氧化值为8.33 meq/kg,含皂量0.07%.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挥发油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生长.抗氧化性分析表明:潮州柑果皮挥发油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其IC50值为50.16μg/mL.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潮州柑果皮精油可作为一种食品防腐剂或抗氧化剂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GC-MS-DS联用技术分析福建产大叶石龙尾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同时运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系、羟基自由基体系及抗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体外评价该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49个峰中检识出该精油的45种化学成分,含量占精油总量的99.65%,主要为萜类化合物(72.20%)与芳香族化合物(22.99%),具有胡椒酚甲醚(17.75%)、[1S-(1α,7α,8aβ)]-1,2,3,5,6,7,8,8a-八氢-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甘菊环(13.24%)、石竹烯(11.29%)、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0.92%)、桉油素(6.78%)等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检测出该精油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能力,此两种自由基50%清除率所需的样液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9.980、.69 mg/mL,在50 mg/mL浓度时对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率也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柠檬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共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占93.7%,主要成分为苧烯、蒎烯、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柠檬醛、β-月桂烯、水芹烯、松油醇、莰烯、石竹烯、蒈烯、斯巴醇、丁香酚、辛醛、壬醛、香茅醛、橙花醇和其乙酸酯类等,分析结果为产品开发、调香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花椒人工引种栽培出发,通过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法(GC-MS)分析了6个不同花椒栽培种的挥发油组分,据此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占挥发油99.07%~99.78%的71种化合物得以鉴定,其中29种为6个栽培种共有。(2)聚类分析将6个品种分为3类:Dahongpao A~C(Ⅱ~Ⅳ)与Shizitou(Ⅵ)聚为一类,因为有6个主化合物相同,为β-月桂烯、(E)/(Z)-β-罗勒烯、枞油烯、桉树脑和4-羟基松油醇,占挥发油的53.46%~70.42%;Qin’an(Ⅰ)单独一类,因为其α-柠檬烯占挥发油的60.53%;Meifengjiao(Ⅴ)也单独成类,其主成分和其他品种均不同,含21.17%β-芳樟醇和20.80%乙酸芳樟酯,而其他品种的这些成分却低于3%。(3)Dahongpao B/C、Qin’an和Meifengjiao分别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真菌、抗细菌及杀虫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金丝桃的利用价值,研究金丝桃不同样品提取精油的香气成分。方法:以金丝桃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金丝桃的花苞、花朵和叶片中的精油进行提取,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金丝桃花苞提取的精油得率最高(0.29%),最适合提取金丝桃精油。花苞、花朵、叶片分别鉴定出110、74、41种挥发性物质,花苞和花朵精油以萜烯类、烷烃类、醇类化合物为主,而叶片精油以萜烯类、芳香族、酮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萜烯类物质是金丝桃精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迷迭香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从迷迭香叶总离子流图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其中的48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25%.迷迭香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1R-α-蒎烯(36.86%)、1,8-桉叶油素(13.65%)、D-柠檬烯(7.58%)、莰烯(6.57%)、樟脑(3.66%)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对松乳菇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同时蒸馏萃取提取物中鉴定出了67个成分,并以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超过2%的有9种:1-辛烯-3-醇(2.27%),丁酸丁酯(13.52%),(E)-2-辛烯醛(2.88%),n-癸酸(4.99%),[1 aR-(1 a..α,4..β,4 a..β,7..β,7 a..β,7b..α)]-十氢-1,1,4,7-四甲基-1H-环丙烯并[e]薁(4.16%),n-十六烷酸(4.75%),(Z)-9,17-十八碳二烯醛(5.19%),(E)-9-十八碳烯酸(3.33%),十八烷酸(2.13%).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H2 Brsaph)、5-溴水杨醛缩2-氨基噻唑(HBrsatz)和5-溴水杨醛缩2-氨甲基吡啶(HBrsapy)三种水杨醛类 Schiff碱,制备了配合物[Zn(Brsaph)(H2 O)2](1)、[Cu(Brsatz)2]4H2 O(2)和[Cd(Brsapy)2](3).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350-450 nm 光激发下在450-550 nm 范围都具有荧光,但金属离子对它们的发光行为影响不同.利用 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析了 H2 Brsaph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 P21空间群,晶胞参数:α=4.6517(2)A,b=19.0710(8)A,c=6.2382(3)A,β=90.402(4)°,Z=2,V=553.40(5)A3,Dc=1.753 g/cm3,Mr=292.13,R1=0.0225,wR2=0.0553.  相似文献   

13.
阴香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阴香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阴香叶中鉴定出39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48%,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龙脑(19.68%)、桉树脑(10.49%)、乙酸双环【2.2.1】庚-2-基酯(9.65%)、α-蒎烯(7.36%)、D-柠檬烯(6.45%)、石竹烯(5.80%)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阴香叶特殊的香味.  相似文献   

14.
由丙酸出发制得3-乙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然后在乙醇溶剂中与4-氟溴代苯乙酮反应,得到3-乙基-6-对氟苯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用无水乙醇培养得到单晶,并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34143(6)nm,b=1.30996(11)nm,c=0.72338(11)nm,β=105.090(2)°,Z=4,F(000)=544,R1=0.0984.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东阳西垣香榧的新鲜外种皮中的挥发油,总提取率为6.8%。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42个色谱峰,鉴定出了30种成分。相对含量超过1%以上的组分有11种,占总含量的90.46%,分别是柠檬烯39.38%,1R-α-蒎烯31.61%,β-水芹烯5.13%,(1S-顺)-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4.00%,大拢牛尔烯3.73%,β-蒎烯2.40%,茨烯2.11%,反-β-金合欢烯1.82%,异松油烯1.47%,可巴烯1.28%,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1-癸烯1.26%。其中柠檬烯和α-蒎烯含量较文献报道高,实验为东阳西垣香榧外种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SPME/GC—MS法分析柠檬草挥发气体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技术分析了柠檬草的挥发气体成分。结果表明:柠檬草中共鉴定出25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碳氢化合物和醛类物为主,包括β-月桂稀(34.34%)、石竹烯(0.493%)、莰烯(0.646%)、D-柠檬烯(0.126%)、1R-α-蒎烯(0.73%)、柠檬醛(26.5%)、3,7二甲基-2,6-辛二稀醛(26.63%)等。经过精制的柠檬草精油含有酮和烃类化合物,主要有:2-十一酮(0.606%)、2-甲基-5-(1-甲基乙基)环己酮(1.83%)、(1S)-6,6-二甲基-二乙基二环-[3,1,1]-庚烷,(0.34%)、1,4-双亚甲基-环已烷,(0.176%),3-丙基-环已基(0.1667%)。  相似文献   

17.
以5-磺基水杨酸为配体,与氢氧化钠在水和甲醇(1:1)混合溶剂中发生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Na(5-磺基水杨酸)(H2O)2]n,并用X-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6.7154(11),b=7.0854(11),c=11.6749(19),α=77.817(2)°,β=83.226(2)°,γ=77.913(2)°,V=529.37(15)3,Z=2,R1=0.0318,wR2=0.0863,F(000)=28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GC—MS方法分析油松松针中挥发油成分.方法:以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油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利用谱图检索油松松针中挥发油的主要有12种主要成分,分别为龙脑(45.133%)、醋酸冰片酯(11.212%)、1R-α-蒎烯(11.173%)、β-石竹烯(10.291%)、杜松烯(7.083%)、松油烯-4-醇(4.226%)、古巴烯(3.368%)、1,7-辛二烯、3-亚甲基(1.985%)、β-蒎烯(1.932%)、8-亚甲基-(1α,2α4α,5α)三环[3,2,1.02,8]辛烷(1.785%)、莰烯(1.328%)、反-松香芹醇(0.480%).结论:油松松针中挥发油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Ni(NIPH)(phen)(H2O)0.5]2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邻啡啰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na,晶体学数据:a=29.547(4),b=18.041(3),c=6.5860(10),V=3510.7(9)3,C40H23N6Ni2O13,Mr=913.06,Dc=1.727g/cm3,μ(MoKα)=1.157mm-1,F(000)=1860,Z=4,最终R=0.0276,wR=0.0769(2973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