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电影《洛丽塔》是根据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写于1954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可能是因为心虚,当时纳博科夫在欧洲出版此书的时候连署真实姓名的勇气都没有,出版商是把它当作一本色情书而出版的。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文学家还是艺术家,灵感的获得是创作最重要的根基,《洛丽塔》尤是如此。一段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的恋情,成就了博纳科夫《洛丽塔》极高的文学造诣和知名度,关于书中主人公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原型,曾一度成为世人争论的焦点。然而,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则真实存在着一段大文豪与少女的忘年之恋。  相似文献   

3.
1955年,法国巴黎的一家小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名为《洛丽塔》的长篇小说。三年后,以言论自由称,但却多次拒绝这部稿子的美国,也终于接纳出版了此书。《洛丽塔》的出版,即刻引发轰动,成了当时拥有最广泛受众的畅销书(就在今天,这部书仍以其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多变又挑剔的读)。之后数年,已被尊奉为学大师的该书作纳博科夫,仍不无自负地说:“有名的是《洛丽塔》,而不是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8,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不仅是独步一时的大诗人,也是震烁古今的大思想家。他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一》中说:"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在《壬癸之际胎观第九》中又说:"群言之名‘我’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以不名。群言之名‘物’也无算数,非圣人所名;圣何名?名之曰‘我’。"将"我"视为万物之源,将"我"推到与  相似文献   

6.
“洛丽塔”的毁誉与流传杨金才《洛丽塔》(Lolita)是俄裔美国作家弗·纳博科大(VladimirNabokov)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纳氏的成名作,1955年在巴黎面世,1958年义在美国出版。这部颇有争议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从欧洲去美国的中年男子热...  相似文献   

7.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6,(12):16-17
盖达尔是苏联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许多作品早在苏联时期就享有盛名,而且在历经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名气不衰,常读常新。最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数《铁木儿和他的队伍》、《远方》、《军事秘密》、《天蓝色的杯子》、《鼓手的命运》、《丘克和盖克》等。正如作家本人说的,“儿童是我的心灵,儿童是我的作品的主题……”2004年,盖达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俄罗斯青年诗人巴维尔·科尔帕科夫在儿童杂志《篝火》撰文写道:“苏联儿童是在读他的小说中长大的。”最后,诗人在文章的煞尾,激情奔放地号召孩子们:“读一读这些书,陶醉在遥远年代的…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么个小说,故事里的男主角爱上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说到这里,有个名字恐怕已经呼之欲出——洛丽塔。没错,这正是小说的题目。可这里说的,不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那部名作,而是一个短篇小说,作者德国人,笔名海因茨·封·里希贝尔格。此人曾作为骑兵军官参加过"一战",退役后进入报界。1929年,他成为"齐柏林号"飞艇环游世界的随行记者,全程报道此次创纪录的空中航行,因此薄有文名。希特勒上台后,他像很多人一样,加入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  相似文献   

9.
祁涛 《华夏文化》2013,(3):36-38
《齐物论》以"吾丧我"发端;喻之以"三籁";贯之以"两行"之法。终达于"无待","物化"之旨。我理解"吾丧我"与"三籁"之间为比喻关系,庄子借"人籁"与"地籁"对举,透显出"天籁"亦即"吾丧我"之"吾"所达到的不可言说之境界。陈静女士在总结《齐物论》结构时说:"吾丧我"提示着庄子对"吾"与"我"进行的分别;而这一分别  相似文献   

10.
白俄罗斯作家、苏联国家文学奖和白俄罗斯雅库布·柯拉斯国家文学奖获得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贝科夫的作品享有很高的当之无愧的声誉。瓦西里·贝科夫是一位写伟大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万·捷廖什卡(《阿尔卑斯谣曲》)、索特尼科夫(《索特尼科夫》)、教师莫罗兹(《方尖碑》)等,都经历了残酷环境的考验,那种环境要求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鼓足精神力量和体力,坚毅果敢,毫不妥协,并能在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刻做出坚定不移的决定。他们的勇敢精神来源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1.
正《蝇王》曾被20家出版社退稿,《安妮日记》被15家出版社退稿,《哈利·波特》被12家出版社退稿,《第二十二条军规》被22家出版社退稿,《去斯万家那边》投稿到第4次才得以出版,《洛丽塔》则在努力了6次之后才见之于世。这些数字真让人吃惊,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退稿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一章历来注家多有所看法。对于这个问题,张靖人在《〈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阐释史述评》中,有所辨析,但作者认为程朱是强分仁恕,并且将朱熹的观点认作是为专制服务的,忽略了程朱解释《论语》的积极意义(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另外,杨逢彬先生认为,"加"字中没有"陵"的含义。(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6页)程蒂认为,"‘加’解释为‘施加、强加’为宜"(《〈论语·公冶长〉篇疑难词语札记》,《湖北师  相似文献   

13.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周礼乐语之教中,《周颂》被用于祭祀、太学之教、天子视学等仪式中"升歌"的素材。周礼乐语之教在升歌之后有一种针对"歌"的"既歌而语"仪式,这种仪式是用"兴、道、讽、诵、言、语"六种不同的方式("乐语"),对"歌"之义加以阐发,以体现、强化仪式的教化功能。《大雅》部分诗篇是据周礼乐语之教中的"乐语"而创作,"乐语"的性质决定了《大雅》部分诗篇与《周颂》有一种对应关系──《雅》诗是对相应的《周颂》诗义的阐发。这种对应是由礼仪决定的。周礼乐语之教在《诗》的创作方面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西周到春秋,《周颂》的地位经历了由高到低的变化,这决定了现今《诗》文本的编排顺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熊帅 《华夏文化》2014,(4):31-32
正"中庸"在文义上是不偏、不易的意思,程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道"是一种精神追求,"理"是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方式,而能坚持这种精神追求,并且在生活世界中实践的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诚"。一、"中"之"不偏"的内涵《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相似文献   

16.
唐甄祖籍考     
唐甄是唐瑜的十一世孙,现将新近考证的《新唐氏世系表》附后。《兰溪唐氏文化》称唐瑜是兰溪市"东鲁郡"中的一支——"晋昌郡"。唐甄的思想理念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三泉村的唐姓祠堂要旨基本相似;达州唐氏族谱、墓志铭自称浙江金华的兰溪是唐甄的祖籍地;唐瑜将出生地浙江的"兰溪"、"东阳"在达州命名。唐甄的父亲唐阶泰在生病时说:"浙江之上,三泉之隩,我唐氏之所出也。"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15日国家图书馆开会纪念任先生百年冥寿,我收到通知后,准备了一篇短文《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准备在会上宣读,表示对自己老师的缅怀。唐朝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这是至理名言,任何时代都适用。"尊师"指的是不忘老师的培育之恩,并非事事都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孔子有言:"当仁,不让于师。"(《论  相似文献   

18.
<正>我在拙著《中國詩體流變》中談到楚歌與楚辭時,曾説:"根據多數文學史家的研究,都認爲楚辭是采用了當時南方的楚歌體,又加以改造變化而成的一種新詩體。"這個論斷似乎是可以成立的。但繼而談到楚辭的代表作《離騷》與《九歌》的關係時,還没能確認定哪一類作品在前。當時我對《九歌》和《離騷》的創作時間,還是遵從王逸的説法,認爲《九歌》是屈原晚年被放到沅、湘之間的作品。王逸的原話説:《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  相似文献   

19.
<正>《吕氏春秋·序意》是文信侯吕不韦本人为该书所写的提纲挈领性的文字。在《序意》篇中,明确地指出了本书的编纂动机和宗旨。"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是要"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而要知寿夭吉凶,则要"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并且书中要求天子行事制令要"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孟春纪》)。可见"天、地、人"三要素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笔者将深入分析《吕氏春秋》"天、  相似文献   

20.
谁都说不清作家该不该有妻子。如果该有,那么她应当是善良的仙女还是凶狠的恶魔?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之妻薇拉·纳博科娃既受到称赞,也受到指责。有的说,她称得上是作家之妻之王——既是批评家,又是秘书、翻译、听众、编辑和遗嘱执行人。有的说她是一个铁腕人物,是一个自作主张的人。纳博科夫则称妻子像是自己的孪生妹妹,他们一起经历了不平常的生活。他们的认识十分偶然。纳博科夫说:“我是在柏林的一次慈善舞会上认识薇拉的。”舞会上,薇拉身着一袭黑裙,头戴狼脸面具。纳博科夫很快就如逢知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