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鸣 《湖北档案》2001,(2):42-4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的枪声震醒了芦沟桥的石狮.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lt;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gt;,指出“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相似文献   

2.
阎呜 《湖北档案》2000,(4):26-28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的枪声震醒了芦沟桥的石狮.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指出"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战争初期,侵略者以其兵种齐全、装备精良的优势,横扫华北战场.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5日,在长达14年的伟大抗日战争中,日寇的铁蹄虽然没有蹂躏到湘西古丈,但古丈人们抱着“地无分东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信念,纷纷奔赴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4.
日军投降     
蒋介石"要爱敌人" 抗日烈火刚刚在中华大地燃起,蒋委员长在庐山说出了一句名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共产党的朱总司令讲得更明确清晰:"我们中华民族四万万五千人,不分阶级贫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党派信仰,一致奋起,义无反顾,与日寇做生死的决斗!"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8月13日的上海事变,相继发生,对日全面抗战开始。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其先为大本营)为适应战事需要,在首都警卫执行部第二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以俞飞鹏为部长,卢佐、端木杰为副部长的后方勤务部(以下简称后勤部),专管兵站补给事宜,规定该部“直接受(先大本营,后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委会)第一部之指导,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抗日宣言,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称“卢沟桥事变”是我国续绝存亡之最后关头,号召全国“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中华民族在抗日的旗帜下焕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万众一心,同仇敌仡,共赴国难。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袭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日军在距杭州只有120公里的全公亭登陆.为保存浙江大学,从11月11日开始,竺可桢校长毅然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开始艰苦卓绝的西迁,途经东西南5省11地,行程2600余公里,于1940年1月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7年,至抗战胜利复员回杭.浙大西迁,规模之宏,历程之辛,时间之久,在中外高等教育史上是罕见的,被誉为"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8.
中央档案馆所藏&;lt;云南问题&;gt;一稿,是1939年6月28日李子坚先生于抗战间在延安向中共中央介绍云南情况所作报告的记录.……  相似文献   

9.
杨士林 《浙江档案》2008,(12):30-31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袭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日军在距杭州只有120公里的全公亭登陆。为保存浙江大学,从11月11日开始,竺可桢校长毅然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开始艰苦卓绝的西迁,途经东西南5省11地,行程2600余公里,于1940年1月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7年,至抗战胜利复员回杭。浙大西迁,规模之宏,历程之辛,时间之久。在中外高等教育史上是罕见的,被誉为“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遍布华北各地。在山东胶东半岛的西部就活跃这样一支抗日武装,它的名字叫“胶东游击队第三支队”。这是一支人员众多、军容整齐、装备优良、战绩骄人,它不仅是抗战初期胶东地区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装,在胶东抗战史中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而且还被列入山东最早发起的十大抗日武装,在山东抗战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它建置很短,其历史鲜为人知。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2月1日,日军侵占掖城,地方士绅刘子容被推举为伪县长。3月8日,掖县县委以郑耀南为首指挥“民动”各股武装,…  相似文献   

11.
(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意味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开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中共中央7月8日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  相似文献   

12.
在双流城东两公里处,座落着中国民航双流国际机场。湛蓝的天空中银鹰翱翔,宽阔笔直的跑道上各种新式客机昼夜起降,为祖国建设事业奔忙的人们迎来送往,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六十多年前为了抗日需要而修建的双桂寺机场便是它的前身。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在八年抗战中,四川是抗战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双流则是这个基地的腹心地带。抗战时期,四川也成为日本法西斯轰炸目标,双流人民也惨遭日寇蹂躏,饱受日寇空袭之苦。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入侵,双流50万炎黄子孙满怀民族仇…  相似文献   

13.
在对日抗战采持久战战略上,国共两党领导人与中国其他有远见的人士取得了共识.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申述中国政府对处理卢沟桥事变的基本立场与外交政策.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国防联席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的抗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捷 《云南档案》2001,(4):12-13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lt;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gt;.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修改&;lt;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gt;的决定.修改后的&;lt;档案法&;gt;,在总结&;lt;档案法&;gt;实施八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各方面、档案机构及其人员在档案事务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对各类档案违法行为和案件的惩处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的职能与权力作了更明确的规定.明确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与行政处罚权,使&;lt;档案法&;gt;更具有操作性和权威性,为我们依法治档增加了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5.
高勇 《中国档案》2005,(10):64-65
抗日战争爆发后,川军各将领 纷纷请缨抗战。抗战八年,先后有 300多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 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 居全国之冠!川军同全国同胞一起 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王 铭章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王铭章,字子钟,四川新都 人。1937年抗战爆发,他积极请缨 抗日。9月12日,亲率第22集团 军122师,并指挥124师徒步出 川,奔赴抗日杀敌前线。1938年3 月,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17日,  相似文献   

16.
抗战的旗帜团结的灯塔──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报刊概述李宗泉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抗日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开辟了解放区战场。全国解放区共计十四个,其中包括抗日民主政权行署...  相似文献   

17.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读书篇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4.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5.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传统教育,弘扬民族自尊感,由北京市档案馆和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北京地区抗日斗争史迹展览》于7月7日在中国军队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芦沟桥桥畔开幕。彭真同志亲笔为展览题写了标题。中顾委常委肖克、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其炎、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为摸索总结执行国家档案局2000年12月6日发布的档案工作行业标准&;lt;归档文件整理规则&;gt;具体经验和做法,2001年7月中旬,临沧地区档案局利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地区局馆、临沧县局馆共17人参加归档文件整理试点,尝试了按新标准完成年度文件归档.……  相似文献   

20.
中秋刚过,又是收获的季节.10月10日,2001年度&;lt;云南档案&;gt;通联会在风景优美的滇池之滨召开了.一时间,嘉宾云集,来自全省16个地州市的&;lt;云南档案&;gt;通联组和部分省级机关档案协作组的50多位新朋老友济济一堂,满怀激情地共商&;lt;云南档案&;gt;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