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主持传播,即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在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无疑是最具人性的。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将人际化进行到底”乃是未来主持传播、甚至一切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周岩 《新闻三昧》2005,(12):26-27,30
传播学认为,人际传播的社会互动作为一种最原初的、最直接的方式,具有大众传播所无可比拟的亲和性与感染性。在人际传播中,传受双方相互影响的深度和力度要大大超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保持着人与人之间最直观的“面对面”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4.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某种节目的样式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来显现个人生存状态,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社会机体的运作基础是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人与人的互动形成的人际传播。人类现有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传播,一种是大众传播,谈话节目是最能体现两者结合的理想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3,(3):41-45
人际传播在传统媒体广告传播与网络广告传播中均有体现,而网络媒体则在受众"互动"、"参与"、"分享"上的特色为人际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人际传播改变了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传播的大众传播模式相比,网络广告传播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嵌入与整合。本文从传播特征、传播路径、影响作用三个角度对网络广告中的人际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任波  杨孟尧 《新闻窗》2009,(1):98-99
从一开始就建基于大众传播研究之上的传播效果研究,有较多片面化的弊病。比如仅仅考察了大众传播流程中的特点和规律,而忽略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小群体传播状态下该传播现象所体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特征。本文屏蔽了大众传播视角之后再看意见领袖现象,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8.
林玮 《新闻知识》2001,(12):11-13
所谓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被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类。实际上,从"假于物"与不"假于物"这一角度,还可以把它们简化为两种,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其中,"假于物"与不"假于物"是一大关键。换言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最为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媒介机器。借此,大众传播媒介完成了从"面对面"到"面对机器"的根本转换。对此,从关于大众传媒的形形色色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美国传播学者沃纳丁等人指出,在传播学者的研究中,不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定义,其中都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王钧  刘琴 《新闻爱好者》2008,(11):33-34
本世纪传播学从“枪弹论”——“有限效果论”——“受众中心论”衍变的实质表明:“从传播对大众或受众集合体具有的直接的普遍的影响之理论,转向承认人际交往在传递和证实由媒介产生的信息和观念中扮演了中介角色。”哄践证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不仅是利用人际传播来补充、强化大众媒介的传播,而且也有利用大众传媒来辅助、扩大个人传播,以检验个人传播和媒介传播的共同效果。这其中,“广播”形态的人际传播在与其他媒质形态下的人际传播相比较的过程中,因其媒质本身的差异而使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布会是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信息交流方式,但它又不是纯粹的人际传播,而是受到大众传播规约的特殊的人际传播,终极目的仍是大众传播。在这种特殊的传播情境中,发言人深入理解发布会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是营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营销信息借助大众传媒工具传达到人群中,再经由群众之口,造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是指发送者将信息传播至受众。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有谈话、书信、打电话等,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人际传播中存在反馈和交互。  相似文献   

13.
李虹霏 《今传媒》2014,(7):155-159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际传播在客家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大众传播时代,客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挑战和危机。为应对大众传播对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应注重意见领袖作用、充分利用新型人际传播,拓宽人际传播渠道、积极营造客家文化传播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传播基础结构论为理论基础,以江西南昌市为例,试图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城市社区传播结构现状,并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个方面对城市社区传播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作为独立于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它在改变受众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推动了他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欲望和要求。每一个拥有网络的人,都具有了一种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因而不再沉默,纷纷上传自己的声音。这种传播方式更近似于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人际传播的回归——如同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围绕一个话题在谈天,网络上参加谈天的人更多而且彼此不谋面。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谁改变了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7):15-17
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去年风靡全国时,许多人关注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的混合使用,比如,电视演播室中歌手支持者的方阵、手机短信的投票方式,都被视为大众传播对人际传播手段的引进。问题是,当大众传播引进人际传播时,它似乎增加了很多的煽情色彩,《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7.
林静 《视听纵横》2002,(3):65-66
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拉斯韦儿提出了“五W线形传播模式”,构成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传播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传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这种模式一直指导着新闻传播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模式开始受到挑战。尤其是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熊国太 《新闻界》2007,(2):120-121
如果从媒体传播的发展逻辑来推断,手机媒体正在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当前手机传播已成了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充分研究手机媒体的传播原理,认识其蕴含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大众传播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即传播可以分为两大类: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传播机构通过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传递讯息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笔者始终认为,大众传播是对社会影响最大、最广的一种传播方式,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由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它在改变受众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推动了他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欲望和要求。每一个拥有网络的公众,都具有了一种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因而不再沉默,纷纷上传自己的声音。这种传播方式更近似于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人际传播的回归——如同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围绕一个话题在谈天,网络上参加谈天的人更多而且彼此不谋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播技术的支撑和公众的表达诉求,因而网络上会产生一种介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