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2.
父母离异,孩子的情绪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有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沮丧;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退缩、自卑或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快乐。不管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表示你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这时离异父母应怎样帮助他们呢?一、离婚后,尽可能不要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生话方式可能对你有些好处,但却会毁了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事实上你也可能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孩子小小年纪就做生意是不被提倡的。其实,凡事何必这样拘泥?做生意在未来很可能成为孩子的终生职业呢!只要孩子高兴,只要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与天分,还是放手让他们尝试吧!瞧,美国最近一期《人物》周刊报道了一批小“大款”,虽然只有十几岁,但他们的生意却做得红火,有的已成了百万富翁。别小看爱在厨房里鼓捣的孩子!好多小孩喜欢在厨房里鼓捣,是的,他们会把厨房里弄得乌烟瘴气!他们可能会把酱油、醋和味精等一起用上,他们会调出让你大吃一惊的“鸡尾酒”,还会烧出“惊世骇俗”的蛋糕!这些东西谁都没有勇气享用。但尽管如此,请千万不…  相似文献   

4.
小班幼儿周一特别爱哭 ,老师常常哄他们 :“别哭 ,别哭 ,你爸妈会早点来接你……”有的老师哄烦了 ,于脆来硬的 ,但他们依然哭个不停 ,甚至哭声越来越大。回忆我们小时候 ,有时离开父母 ,环境又不熟悉 ,也掉过眼泪或大叫两声 ,这是一种必要的缓解。既然哭是一种缓解 ,我们为什么却要求孩子们强忍住不哭呢?所以我值班时 ,孩子想哭 ,我总是抱一抱他们 ,说 :“老师抱抱 ,想哭你就哭吧……”随着孩子情绪的发泄及注意力的转移 ,哭声就会渐渐停止 ,有的孩子还会因奇怪你让他哭而马上中止哭声。大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不要让孩子强忍眼泪@赵俊玲…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儿童画教学将近二十年了,深深知道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对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有的孩子也许会因为你鼓励的眼神将来成为画家,而有的孩子则可能会因为你不经意间一句否定的话从此变得不喜欢美术。所以,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呵护他们的童心,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慧惠 《家庭教育》2004,(7B):76-77
有的孩子经常会丢三落四,随手乱放东西,房间里总是到处散落着玩具,让妈妈很是头疼。试试下面的方法,你会发现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也会成为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得力帮手。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2010,(6):46-46
早上,跟孩子用英语说“Good morning”,用法语说“Bonjour”,用德语说“Guten Tag”……你的孩子可能会笑得喘不过气来。这种融于日常生活的语言游戏会让小家伙对外语更感兴趣。你用不着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准确,这不是让你教孩子外语,只是玩。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有一些朋友,他们中有的人游历过很多地方,有的知识丰富,有的十分健谈,还有的在国外生活过或来自于国外。你是否有一些在其工作领域里成为专家的朋友?你是否有一些具有特别爱好、兴趣或技能的朋友? 不时邀请这些有趣的朋友到你家聚聚,吃顿饭。让你的孩子,也一同参加,让他参与你们的谈话。鼓励孩子问一些与客人独特爱好有关的问题。你的孩子将从中学会如何与人交谈,这同时也要运用到学校所学的  相似文献   

10.
你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别人请客,让父母把孩子也一同带去。有的父母生怕“吃亏”,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多吃点儿,不吃可白不吃,反正不是咱们掏钱。”这对于大人来说有时像句玩笑话,但对孩子这么说就很不合适,这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印象,吃自己不花钱的东西就得多吃,否则就亏了。贪图小便宜的念头就会在不经意中产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爱扮怪相     
正爱玩、爱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他们偶尔搞个怪、做个鬼脸,常常会让我们捧腹大笑。但有些孩子的搞怪,则可能会让家长大伤脑筋。你会区分健康的和不太健康的搞怪行为吗?  相似文献   

12.
正你亲近过童话吗在平时,很多人听到我写童话时,几乎都会表现出怪异的神情。有的会惊讶:"什么?你竟然会写童话?你怎么也会写童话?你哪有时间去写童话?你的童话真的是你自己写的?"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可能会写出童话,甚至是没有时间去写。也有的听到我会写童话,他们微笑着说:"噢,怪不得,你是个童话大作家。"言外之意就是说怪不得我这么幼稚吧。但是,等我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情况:一部分幼儿总是踊跃举手发言,另一部分幼儿却很少举手发言,有的甚至从不举手发言。老师往往会请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即使请了他们,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无形中导致爱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着。应如何为沉默孩子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14.
爱的教育     
身为老师和班主任,我们总会遇到一两个特别桀骜不驯的学生。这种学生往往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更糟糕的是,还可能会经常惹事捣乱。令老师们感到很棘手,有时也会让老师失去耐心而做出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举动。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不同的方法试图转化这些孩子。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们多给予关爱,尊重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有的自尊,孩子悄然发生的变化也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5.
玩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一门艺术。玩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能使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在面对玩中发现的问题时,努力想办法解决。我们都知道许多的科学家、伟人,在他们的童年时代.都是顽皮、淘气的孩子,他们也曾经被人否定过:“唉,这样调皮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没有出息。”可他们并没停止玩,在父母或有识之士的影响下.通过自己不断地玩,在玩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最后有的创造出了世人瞩目的成果.有的成了让人刮目相看的伟人。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就更应该引导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并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突然之间,孩子对"屎尿屁"格外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还会说一些听起来很过分的话,让父母尴尬不已。我们应该如何接下这招儿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小可爱"的嘴里突然开始出现"屎尿屁"这种不怎么可爱的词了。如果是一群正好爱上了"屎尿屁"年龄段的小家伙们在一起玩笑打闹,他们会一口一个"臭屎""烂屁股""丢"地说个没完。陌生的小朋友建立友谊通常也用"屎尿屁"作为沟通的媒介,话题的开启经常是这样的话风:"你觉得这个面包像一坨屎吗?""嗯,上面的果酱像你刚刚拉出的臭屎。"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开班会,我问在座的家长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飞翔,你准备好了吗?"有的家长说,通过打拼,自己已经为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将来会让孩子考名牌大学,甚至送他们去国外读书;有的家长说,在生活中,他们会对孩子无微不至,会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的体魄。"那么,你们有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些‘荆棘’和尖锐的‘石子’呢?"听家长们讲完,我微笑地问他们。家长们面面相觑。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老鹰筑巢的故事。我说:"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巢筑在树梢,或是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都由父母代办,这些孩子没有劳动意识,他们只会读书,不会劳动。即便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做家务,他们的家长也会对孩子说:你把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与孩子为友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面对的是许多的孩子。有的孩子生性乖巧,讨人喜欢;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伶牙利齿;有的孩子天生内敛,沉默寡言;有的孩子乐于助人,善解人意;也有的孩子只顾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去放弃个性,也没有理由以貌取人,更没有理由忽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每一个孩子更像是来自不同土壤的花朵,绽放着各自的美丽,散发着不同清香。而教师则是护花使者,用爱与信任灌溉、呵护每朵小花,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0.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后,面对孩子的诉说,有些家长这样哄孩子:"是啊,老师不对,我们去学校骂她!"这一来,当然会哄得孩子破涕为笑,但她今后很可能会认为,只要老师让自己不顺心,爸妈就会支持自己"抗命"。有的家长也这样做:一听这孩子竟敢批评老师,这还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