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国际上对冷战有一个共识:冷战的中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从这一观点出发,人们可能会期待,随着苏联的解体、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消失和冷战的结束,国际关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会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2.
张敬 《全国新书目》2010,(15):69-69
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aton)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解体使冷战宣告终结,这种形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以及美国所面临威胁的本质。从正面角度看,俄美紧张关系的缓和大幅降低了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核冲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也对美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对俄罗斯核武器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1991年8月以失败告终的政变期间对该问题更为关注。对美国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不再表现为大规模的有计划军事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4.
钱立勇 《军事记者》2013,(12):47-48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在朝鲜战场激烈交手等因素,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军队是“红祸”和“好战分子”等论调.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大体保持了努力实现现代化的正面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基本结束。很多西方国家预言下一个崩溃的将是中国。然而.  相似文献   

5.
郑思颖 《大观周刊》2012,(38):10-10,100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陷入一场没有"硝烟"的冷战之中。双方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展开较量。然而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宣告冷战落下帷幕。随着冷战的结束,与之相应的国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国内国外学者在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特点方面有很多的研究成果。笔者对收集到的研究成果即著作、论文等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关系中,新闻媒体究竟担当何种角色?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探讨公共外交和战略传播对新闻媒体的潜在影响. 根据美国官方1997年的界定,"公共外交就是通过理解、告知和影响外国公众来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在"二战"后,公共外交一直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常规武器."冷战"期间,公共外交的威力发挥到极致,但"冷战"结束后,公共外交一度受到冷落.9·11事件后,公共外交又重新受到青睐,并持续进化.  相似文献   

7.
舆论失控--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修哲 《现代传播》2006,(1):107-109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有关导致这个超级大国解体的原因的分析文章确实是页繁卷浩。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在众多因素中,舆论失控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它不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是促成这个庞然大物垮台的催化剂。历史上,苏共一直重视抓意识形态工作。在保卫和建设苏联这个世界强国的过程中,活跃的宣传鼓动工作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得太紧,条条框框过多,加上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化,有时也会起消极作用。戈尔巴乔夫执政初期,人们对改革…  相似文献   

8.
1999年发生的南斯拉夫战争证明:世界是用惊奇组成的,而政治世界更是用超级惊奇和大量错愕构成的。而今天,整个世界,整个美国,再也没有比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向世界发出的问号,更为沉重的了。后冷战时期,可以从苏联解体止式算起至轰炸南斯拉大,不到十年。此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完成调整,以高利技、资讯工业为龙头,从冷战的  相似文献   

9.
张欣然 《新闻世界》2013,(1):168-169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社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拉开了社会转型的序幕。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进入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时期。这场变革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出版业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必然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政府规制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12,(11):55-55
《莫斯科情人》是勒卡雷唯一一部以冷战末期的苏联为故事主角的间谍小说,关于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关于解体前的苏联,本书均有涉及。反映八十年代末期冷战即将崩解时的国际脉动的小说,是勒卡雷访苏之行的产物,既是虚构,也是真实。通过勒卡雷时而讽刺诙谐,时而深沉感人的笔调,引领我们循着故事脉络,跟随书中人物一同经历悬疑贲张的历史事件,感受他们面对个人抉择时内心交战的复杂心态,分享他们于冷战空壳下酝酿的爱与希望。"三本破  相似文献   

11.
述说冷战史上的战例,朝鲜战争绝对是绕不过去的。这场发动于1950年6月25日终结于1953年7月27日的战争,本来应该属于朝鲜与韩国之间的名副其实的"朝鲜战争",但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因此,要追溯"冷战"时期的历史,无论是那一个国别的学者,都会有一个章节的不同言说。区别在于,这个学者持有怎样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1989年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逐渐公开了当年的秘密档案,揭开了苏联载人探月的神秘面纱。原来.最早提出载人月球探测的并不是美国总统肯尼迪.而是苏联一批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传媒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和传播的主渠道。在苏联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中,传媒被推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传媒意识形态的变迁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蜕变的前奏,经历了从僵化到否定化、虚无化、到多元化和彻底西化的发展历程。媒体舆论失控对苏共、传媒、公众和社会舆论场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选准新闻主题康新文,汪东在新闻写作中,主题犹如灵魂,鲜明的主题可以使稿件活起来;反之,则使稿件显得平淡、呆板。我们最近改写的一篇新闻札记,似乎颇能说明主题的重要作用。在此,我们愿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冷战结整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倚仗...  相似文献   

15.
由斯诺登掀起的这场有关美国窃听和间谍行为的风暴,不仅是一场外交危机,也反映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之后漫无目的,缺少战略眼光,不能集中于大局,而只顾狭隘的策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邓小平副总理成功访美,两国进入蜜月期。但1979年4月,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设置了长期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 ·1982年,里根政府一度考虑向台湾出售先进的FX战斗机,中美关系出现了建交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1989年北京的政治风波使上述情况急剧逆转。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前南斯拉夫内部突然爆发出分裂战争的浓烟烈火,国家支离破碎。今天科索沃独立,未必是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最后一个危机事件。据说塞尔维亚内部的匈牙利族人和罗马尼亚族人的独立诉求已有很多年。  相似文献   

18.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杜鲁门主义”,并推行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相对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89年12月3日,美苏两国领袖在马耳他的高峰会上宣布结束冷战.1991年7月的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布什建立美苏战略伙伴关系,冷战正式结束.本文要说的是冷战结束前发生在黑海水域中的最后一场冷战对抗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危机之下,俄罗斯人仍然可以跨越人均GDP一万美元的"经济强国"标杆,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那种政权松垮、民生凋敝、外交软弱的状况不会重现17年前的12月26日,苏联解体。在那之前,苏联主要出口商品石油价格低迷,通货膨胀失控,生产连年下降,商店空空如也,社会持续动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月之后,就于1949年12月16日前往莫斯科。这是他第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动,也是第一次出国访问。出访的目的是和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结盟,但这次出访以及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却把原本有望建立的中苏同盟变成了美国、中国、苏联之间的三角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