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王莉 《广西教育》2009,(32):12-1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指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可以说,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在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力(Flavell)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弗拉维力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主体对他自己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事项的认知。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通常人们把元认知定义为以认识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认知,或是任何监控与调节认知过程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从元认知的角度考虑,学习过程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弗莱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国内研究者们认为:元认知过程是指导、调节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是近年来在人类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新概念、新课题。根据首次提出该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调控。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元认知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元认知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赖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术语。元认知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简单地说,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的认知以及对自己认知活动的主动调节的过程;明确地说,它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人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国内研究者认…  相似文献   

7.
论元认知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欧美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中,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关于他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项的认知,它的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的调节。笔者认为,元认知技能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元认知技能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是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目标或任务,认知主体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简单地说,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976年,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J.)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意指以人的认知过程为对象,并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1]因此,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2]数学元认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我国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元认知,是指一种对自已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认识,即反省认知。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其主体意识监视现在、计划未来。有效控制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因此,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  相似文献   

12.
一、理论依据 (1)元认知理论:从广义讲,元认知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从狭义讲,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元认知活动表现为对认知活动的计划、支配、监督和调控。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指人门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纷纷探讨学习理论,并形成了许多流派。其中,认知心理学派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过程既包括对感觉、知觉、记忆、抽象思维、表象、问题解决和决策等一般心理过程的认知,也包括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即元认知。最早提出元认知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来韦尔,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自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而元认知能力就是在这三种成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元认知"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简单地说,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认知,是以知识技能为对象,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记忆等过程,大致与"聪明"相对应;元认知,则是以认知过程为对象,是对认知过程的了解、计划、监控与调节,大致与"智慧"相对应。所以,认知与元认知能力均强者,才显得既聪  相似文献   

17.
元认知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弗拉威尔于1976年正式提出,之后不断有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般认为,元认知是指以人的认知过程为对象,并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其实质就是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思维品质的内源,一言以蔽之,"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数学元认知是个体学习者元认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与一般元认知既有共同的地方,如:元认知的调控过程,是人对自己认知特征的具体的认知;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如:对数学的总体看法,对数学特征的了解,对具体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认知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检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元认知的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教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问题解决是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活动,创造心理活动本身就是人类心智活动的最高形式。因此,与其它较为低级的心理活动相比,数学问题解决更需要元认知的统摄、调节和监控。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也称反审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通常人们把元认知定义为任何以认识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监控与调节认知过程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的结构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目标或任务、行动或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元认知理论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这三者紧密相联,构成一个整体,其中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能力中最活跃的成份;用元认知理论来认识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所学的材料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加工的认知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