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是两宋词坛上成就卓越的一位词人。他令人瞩目之处不仅在于其平生的英雄壮举,还在于他词作本身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他隐居带湖和瓢泉时期的词作数量明显增加。这两个时期的创造心态有着明显不同,而沉静平和的心态在瓢泉时期尤为明显,其词作中更能体现出词人深刻的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著名的“易安体”。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起伏一生的词作所体现的情感变化,归纳出李清照词作在其不同生活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从特点着眼研究词作情感变化的原因,借以分析词人词作情感变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他醉心词章翰墨,钟情山水田园,胸中大有丘壑。他依托自然的美景设计修建了自己规模宏大的园林住所,将园林建筑营造得富有诗情画意,并创作了大量与山水园林有关的词篇,表现出了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陈亮历来被归为辛派词人.他的词作体现出风格豪放的特点。本文试就陈亮“乃复幽秀”的写景状物词来分析其不受赏识的身世之悲与山河破裂的家国之哀。  相似文献   

5.
摘要: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描写男女相思、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词作中,蕴涵着深沉的愁情,体现出“杏花江南”式的阴柔之美。李清照词的愁情体现了三方面的美学意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6.
曹贞吉词因与曹尔堪词并称为“南北曹”而名噪清初词坛,并成为惟一入选《四库全书》的词人,曹氏词作在清初词坛的地位和影响,我认为不仅仅是因为曹氏词作“取径较正”,“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还在于他以词作实践诠释了清初词学观念的变化。曹贞吉主张师法前代词人神理,反对形式上的模仿,论词以神理为主,不刻意轩轾婉约、豪放词风,将诗歌的联章、比兴和以文为词等手法引入词体,体现了曹贞吉词作推尊词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宋遗民词人群体的悲剧性生命体验,使借酒消愁、诗酒玩世,成了他们隐居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的词作,也因此而在唐宋词史上显示出了一种朝气和春意,一种常驻的醉意,从而给唐宋词的审美特征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8.
鉴赏宋词,首先要反复吟诵,体会词作的音韵格律之美,体悟词作的深沉意蕴。其次,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词作的写作背景等,把握词作的“意象”,体味词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次,了解词作常用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品味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黄姗姗 《现代语文》2009,(12):36-38
韦庄是晚唐五代的著名诗人、词人,虽亦被归入花间词派,但其词风与“花问派”主流风格迥然有别,不但不讲求华艳的词采,反而多用口语。其词作平直如话,但却语淡情真。其词作的起句与结句、意象的创设也别具特色,鲜明地体现出其词作风格。韦庄词的起结艺术尤其精绝,对今人的诗歌创作也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具有壮志未酬的深沉悲愤、志赴国难的献身精神、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具有悲壮美的品格与特质。辛词的悲壮美,既有特定的时代因素,又有词人的性格根据。  相似文献   

11.
张康 《唐山学院学报》2024,(1):41-49+58
《全清词·雍乾卷》收录了雍乾时期的许多咏剧词,这些词作为文人戏曲批评的有效手段,不仅投射出这一时期禁戏毁戏严重、文字狱盛行等戏曲生态,而且也体现出戏曲文人“借戏存史”“情归于礼”的创作审美风尚。不同于顺康时期,这一时期的咏剧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一方面词作主旨皆有关教化,另一方面词人在作词之时精于考据。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词人,被誉为“婉约词宗”.她的词作数量上虽然不是很多,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抒写真挚深切的情感,以情动人;描绘优美深远的意境,以境感人;运用自然新奇的语言,以语悦人.  相似文献   

13.
“志”“情”两种文学范畴的区分在宋代呈现出更明显的文化分衍现象。诗、词的对立刺激了以往“志”“情”合一的状况。这两种文学范畴的互相独立,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以性别比喻不同文体或风格的重要根源之一。从异性词人苏轼与李清照的词论与词作切入分析,不难窥见,“志”的主体宣扬、社会意识与宏大审美都具有男性化的色彩,而“情”的客体宽慰、个体意识与优雅审美也具有女性化的色彩。“志”“情”各自展现着自己的文学特征,又归源至每一个主体的“心”处。  相似文献   

14.
周济的文学成就不仅表现在词学理论上,也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作为一个继承性多于开创性的词人,他的词作可看作他的理论的阐释和补充。周济词作运古而能出新,大体可概括为:继承花间词风,注入身世感慨,创作出“蕴藉”的小词;轨模南宋咏物词,创作出具有深湛之思的“寄托”之作;学习周邦彦的“钩勒”,创作出“浑厚”之作。  相似文献   

15.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遗民词是唐宋词光辉的最后一页。在宋元之际的词坛,遗民词人形成了江浙遗民词人和江西遗民词人两大创作群体。这两大群体的词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都具有隐逸的思想特征,创作题材上都由舞榭歌台、秦楼楚馆的男女艳情转为自然之景、隐居之乐等。但是,他们又各具特色,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就意象的选取、词风的追求、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南宋江浙遗民词和江西遗民词二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坎坷的人生经历,黄庭坚在词作中表现出或表层单一或复杂多维的情感流向,这种主体介入型词作的创作,体现了黄庭坚对苏轼词体革新的继承和发展,这使他成为两宋之间词体发展转变的一座桥梁,对后世词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词作。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哀愁,也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孤寂中的相思。其实,该词表现出来的“愁”是一种蕴涵着孤寂相思的浓浓的哀愁;词作中的“相思”是一种浓浓哀愁里的孤寂的相思。从相思的视角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哀愁,而且还能在那浓浓的哀愁中寻找到那份孤寂中的相思。  相似文献   

19.
元好问是金元文学大家,他的词作兼豪放与婉约之长,继两宋诸大词人之后将词推向了一种新的境界.<摸鱼儿·雁丘>、<摸鱼儿·双莲>是其两篇主要词作,对"生死相许"的人间至情做了深层的诠释,并充分体现了元好问摧刚为柔,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是说诗往往在阔处着眼、大处落笔,而词的情感较为细腻、转折较多。至宋代,词发展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相抗衡的诗歌体裁,语言精练,意境深婉,风格细腻“。婉约派”代表李煜、晏殊、李清照的词作多以日常生活为主。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独创“豪放派”。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的词作题材广阔,有报国之志、黍离之悲;境界宏大,有大漠孤烟、沙场点兵;气势恢宏,有千骑出猎、弓如霹雳。“豪放派”词作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词人赤诚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