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陈独秀率先创办的《青年杂志》,其发刊宗旨、栏目设置、刊物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很深的启蒙色彩。文章通过对其梳理和观照,更深入而全面地考察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探索,以及他对民主政治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当时和今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革命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也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对陈独秀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艰难和曲折。但是,自九十年代史学界解除思想禁锢以来,对陈独秀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成绩。九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晚期的政治思想和民主观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教育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爱国主义、启蒙主义、社会主义为根本宗旨,以培养现代人才为核心目标,以个性化、启发式、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基本方法论,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异同徐光寿,陆涛本文是前文《陈独秀与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①的续篇。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是“戊戌”和“五四”两大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梁启超和陈独秀则分别是这两个时期思想上的代言人。本文试图以两位思想先驱启蒙最为热烈、思想极为活跃...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承续晚清梁启超"三界革命"主张,以思想革命为旨归,促进了文学启蒙现代性的发生。其文学现代性启蒙思想来源于法国启蒙思潮,启蒙范式是从语言工具的变革继而至文学思想的革命,文学样式则站在"人"的立场,重新去发现并认识人的价值,继而实现其启蒙主张。陈独秀的文学追求虽然审美考量不足,但是对启蒙现代性的追求符合历史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四一代影响更甚。文章就严复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思想的影响做初步探讨,从关于进化论、教育思想、中西文化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严复对陈独秀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总司令的作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刊物为理论阵地,始终在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8.
"救亡"或"救国"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主题之一。1915-1921年间,陈独秀发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运动前期提倡思想启蒙进行"救人"、"立人"以挽救中华民国,转向运动后期主张革命"救国",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广大民众,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这使得五四启蒙知识群体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9.
2009年,欣逢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三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130、120、110年诞辰纪念年。江苏陈独秀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早就筹备对陈独秀的纪念活动,却以种种缘故,斯人斯事竞无法进入纪念之围。一年后,有识之士借助书画展的形式,为陈独秀这位伟大启蒙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中共创始人和中共第一代领袖,献上一瓣心香,是谓迟到的纪念。  相似文献   

10.
本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化教育、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反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反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反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中的地位时至今日也是唯一的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留学日本,归来后曾消沉了几年。他正式的崛起是在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之中,可以说他是崛起于启蒙之中,又经历了启蒙退潮之后的时代。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与那个时代的思想主题一启蒙相一致的地方。如,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引入介绍西学和激烈的批判传统文化等等。就这些思想而言,他与同时代的人像胡适、陈独秀等人没有什么不同。但鲁迅的思想中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虽处在一个启蒙及启蒙退潮后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从民族启蒙的角度分析了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多元化的救赎路径,诠释了皖籍知识分子对价值观念和话语形式的重塑。论述了陈独秀的革命启蒙话语,揭示了陈独秀在鞭挞儒家伦理观念中所寄予的排他性思维和普泛性价值信仰;对胡适的语言启蒙诉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胡适对儒家等级意识的抵制和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心理认知;研究了高一涵的制度启蒙路标,阐发了高一涵主权在民的国家观念,探讨了联邦分权制的实施策略。通过对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启蒙路径的言说,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所扮演的先锋角色。  相似文献   

13.
反孔教是陈独秀一生中始终坚持的思想之一。从思想臻于成熟开始 ,陈独秀便显示出对孔教的反感 ,以后 ,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和保守势力对孔教的鼓吹、抬举 ,他反孔教的意识逐渐增强 ,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陈独秀在对《金瓶梅》的评价中所透发出的总体文化建设的眼光和历史的局限,又通过对陈独秀、钱.玄同在《金瓶梅》中的异同比较,充分肯定了这种讨论的意义与影响。本文强调指出:不论陈独秀与钱玄同、胡适等在评论《金瓶梅》时存在着多么严重的分歧,他们以白话小说为教本推动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陈独秀有关《金瓶梅》的评论,只有放在这一宏观文化背景下考察方能获得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942年5月,陈独秀病逝。对此不同政治派别和立场的知识分子与政客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有沉默不言者,有哀声痛哭者,有暗自庆幸者。文化人对陈独秀思想启蒙的肯定,政治人物因为观点立场的分歧而措辞不同的评价,让陈独秀去世之评价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扮演着思想启蒙者的角色。他从独特的视角对“科学”概念的内涵进行阐述:宇宙间有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种法则,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既是精神又是信仰。陈独秀的科学观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封建思想。反对迷信盲从,并以科学为准则来重估一切事物,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蒙之功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内对陈独秀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澄清了许多历史事实。但对他的思想转变进行细致、深入研究的却较少。本文试图对陈独秀“五四”前后的思想转变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五四”前后,陈独秀发生了两次大的思想转变。第一次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内的转变,由直接参加激烈的行动转变为从事启蒙思想运动。这次转变是从一九一三年秋“二  相似文献   

18.
在陈独秀早年的报刊实践活动中,曾先后使用过"由己"与"三爱"两个笔名,其中"由己"是《国民日日报》时期使用的笔名,"三爱"是《安徽俗话报》时期使用的笔名。"由己"到"三爱"笔名的变化,反映出陈独秀早年思想的走向,即从个人色彩强烈的"由一己之欲"转向启发民众"爱国家"、"爱真理"与"爱人道",不仅预示着陈独秀启蒙思想的初步形成,也确立了陈独秀的终身追求。  相似文献   

19.
略评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的青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一大批志士仁人的痛苦反思。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陈独秀从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系统论述了此时期中国的青年问题,这些论述从积极方面影响了辛亥后一代青年人生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后改名由己,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他的一生不仅是文化追寻的一生,更是投身于文化启蒙的一生。陈独秀的文化启蒙运动就宏观而言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心而展开的。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的陈独秀,曾在这历史巨潮中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重新评判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心设计着新文化的规范与走向,以德、赛两先生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推动中国现代化之进程,功勋盖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