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2010,(6):4
安岗(1918年—),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原名安正元,笔名郑远,天津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安岗受党委派创办中共晋冀特委机关报《胜利报》。1941年7月,《胜利报》改为《晋冀豫日报》。  相似文献   

2.
钱相摩,原名钱善宝,1921年出生于阜宁县城一个地主家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从上海大同大学弃学回乡,投身于当地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在苏北滨海地区参加革命,开始从事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教育工作,历任阜东县郭集干校和东坎小学负责人,《前线文艺》社记者,县宣传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后在县敌工科、华中公安处敌工部工作。1947年10月,经阜东县委书记陈宏惠介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入党后不久就被派到蒋管区的泰州、镇江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向党组织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情报。1948年7月,党组织安排他到上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他…  相似文献   

3.
秦兆阳     
秦兆阳,1916年生,湖北省黄冈县人。1938年奔赴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1941年在华北联大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冀中十地委《黎明报》社长,冀中军区《前线报》副社长,冀中文协《歌与剧》主编,华北文联《华北文艺》编辑。建国后,他仍然坚守在编辑岗位上,曾任《人民文学》杂志小说组长、副主编,《文艺报》执行编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仍担任该社《当代》杂志主编。数十年来,约稿、看稿、谈稿、改稿耗去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在《人民文学》杂志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简介秦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20世纪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曾因出演《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经典影  相似文献   

5.
吴泽炎     
吴泽炎,著名学者、语言学家。1913年生,江苏常熟人。1919年入常熟思文小学读书。1928年入上海大夏中学。193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历史系。同年考入商务印书馆编审部,任助理编译员。1941年参加《东方杂志》、《东方画报》的编辑工作。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除社论外)50余篇。参与  相似文献   

6.
《奔向延安》电视专题片主要记录了7位海宁热血青年在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四方,奔向延安,参加革命的艰辛历程。在这部专题片基本史料的征集、整理过程中,我们根据馆藏资料线索,沿着先辈走过的足迹,先后去西安、延安、北京、上海等地,历经20余天,通过对与之同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原文化部、全国文联主要领导,以及家属、子女、同事、部下等各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1934年9月诞生于上海,创办者是胡愈之先生。当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特殊历史时期,《世界知识》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帮助读者认识世界认识中国。后由于战争的原因,杂志辗转汉口、广州、香港等地,1941年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8.
张季鸾是中国新闻评论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新闻生涯丰富多彩,先后或参与或创办或主持过《夏声》杂志、上海《民立报》、北京《民立报》、《大共和日报》、《中华新报》、《新闻报》、《大公报》的编辑工作。尤其是在1926年和吴鼎昌、胡政之接办《大公报》后,主持《大公报》言论达15年之久。1941年《大公报》获得殊荣,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最佳外国报纸奖,这是对张季鸾先生最好的肯定。1941年9月他去世时,周恩来、邓颖超曾送挽联一副,上联是:“忠于所事,不屈不挠,三十年笔墨生涯,树立起报人模范。”对张季鸾先生赠予了“模范”的高度评…  相似文献   

9.
正时代杂志社是1941年初,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与苏联合作所建立的红色宣传阵地。杂志社出版的《时代》周刊,影响十分深广。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把英美侨民投入集中营,把他们开办的报馆、杂志社全部查封。虽然当时苏联与日本的盟国——纳粹德国打得不可开交,但日苏间并没有交战,且两国间又签有互不侵犯条约,所以日本当局允许《时代》周刊的存在。在此期间,《时代》周刊发表  相似文献   

10.
回首     
吕恩 《档案天地》2010,(11):6-10
吕恩本名俞晨,生于1920,籍贯江苏省常熟,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38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北京等地从事话剧、电影演艺事业。建国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一生演出了数十部话剧和一些电影作品。其中,她创造的繁漪(话剧《雷雨》)、马聂法(话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白口袋(电影《骆驼祥子》)等形象,  相似文献   

11.
毕生从事印刷教育事业吕纪同志乃山东黄县人。1940年7月参加革命,1941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83年10月离休,在印刷教育事业上整整耕耘了三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我党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公开的宣传阵地——“苏商”时代出版社。它犹如时代暴风雨中的一只海燕,勇敢地与黑暗统治搏击。它在十一年的战斗历程中,出版了大量报刊和书籍,其中尤以中文《时代》周刊、《时代日报》的影响更大,不断鼓舞着四百万上海人民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3.
王润泽  王洁 《新闻界》2012,(14):79-80
《华商报》1941年4月8日在香港出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对进步思想传播的限制,先后查封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关闭数十家进步报刊,也切断了中共在香港地区发行《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进步报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谢铁骊     
电影艺术家谢铁骊,1925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清江浦(今淮安市)。他家境清贫,只读了4年小学。13岁随哥哥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谢铁骊1940年参加革命,进入新四军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进入新四军淮海剧社,历任演员、中队长、戏剧教员。1942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淮海新十旅文工队队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谢铁骊一直坚持学习和创作活动,阅读大量的小说、剧本和戏剧理论书籍,还不断从事战地舞台艺术的编、导、演实践,为后来从事电影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他曾创作话剧剧本《吹灯》、《三勇士》、《海城…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1983,(3)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司余部政委、现离休老干部秦化龙同志,将他自己的著作一十二册,于五月三日,托人由北京带到平江,赠送给平江县图书馆少儿图书室。这些书籍中,有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和陈潭秋、张子意等同志一道,在党的领导下,在新疆监狱与国民党反动派英争斗争的革命回忆录《狱中四年》;有作者青少年时代在革命老根据地平江参加革命时的回忆录和革命故事《清明的怀念》、《深山联络站》、《扑城》《夜宿》、等等,深受平江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丁景唐1920年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37年冬参加革命,作家、诗人、出版家。笔名洛黎阳、歌青春、丁英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曾任《小说月报》编辑,《文坛月报》编辑。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出版《文艺学习》,开展进步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宣传处、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编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版协副主席、顾问,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鲁迅、瞿秋白、"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影印"左联"、"文总"等文学刊物40余种;主持编辑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卷,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年11月12日,国民党守军向西撤退,上海被日军占领。这样,由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就犹如突立于周围的广大日军占领区之上的“孤岛”,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这四年另一个月的时期,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在上海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新闻界、文化界的爱国志士创办了一批抗日进步报刊,如《译报周刊》、《文汇报》等。这些报刊在教育、组织“孤岛”上海和沦陷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中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成为一支十分重要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0,(3):F0002-F0002
郭大刀,原名郭新修。河南开封市人。1941年8月出生。1959年入河南省话剧院工作,1963年至1964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2001年退休。历年来参加剧团《龙马精神》、《水上吉普赛》等多部话剧制作。在电影《周恩来》、《邓小平》等担任道具设计,在电视连续剧《农民的儿子》、《海瑞》等担任美术设计。  相似文献   

19.
《姑妄言》的本子,最重要的当然是俄国斯卡奇科夫(汉语名孔琪庭,孔气,孔琪,1821—1883年,俄文名作,英文译作 Skachkov)于上世纪中叶由中国带往俄国的二十四册的全抄本(现藏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手稿部,以下简称俄藏本)。除此以外,现存的就是1941年上海优生学会和1942年上海中华书局印行的两个残刊本。见于著录的,则还有一个残抄本。关于这个残抄本,最早的记载是周越然《孤本小说十种》,文中著录了《空空幻》等十种稀见小说,第六种就是《姑妄言》,原  相似文献   

20.
李冰封     
李冰封,福建福州人,1928年8月生,中共党员,编审。1946年入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195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56年毕业于中央高级党校新闻班。 1947年他参加革命后,历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记者、《北平解放报》记者。南下到湖南后,任《新湖南报》副刊负责人,1952年起,任编委会委员。1951年起,兼湖南通俗读物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前身)编审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底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