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老当 《档案与史学》2013,(12):48-52
1937年竣工的中国银行大楼,足外滩宏伟的建筑群中最后落成的一座高楼大厦,也是唯一一幢由中国人投资兴建、并由中国建筑师参与设计的高层建筑。楼最高处17层,约70余米,比隔壁的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稍低,  相似文献   

2.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大楼(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3号教学楼)在民国时期享有"西北第一高楼"的美誉。它的奠基标志着西北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科技事业从此开篇。大楼是由名家设计,经过规范、严格的建筑招标程序,采用质量优先、严格监理、规范施工、精选建材、注重细节、量化过程控制的建设理念而建造的世纪精品工程,曾入选《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回音     
正瞿铭荣:《档案春秋》2020年2月刊上《伏罗希洛夫访问上海记》一文,使我回忆起当年情景。1957年4月,我就读于"时代中学"读初一下,那时学校在延安中路1135弄底(今"延安饭店"西侧弄底,靠近华山路)。伏罗希洛夫到沪那天市里组织市民在马路上夹道欢迎,正好路经延安中路。我家住在"慈厚南里"的安南路(今安义路)弄口(现在静安嘉里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下午我到"慈厚南里"的延安中路  相似文献   

4.
报刊上不断有"包二爷"的报道.女人成了大款,当了官,或握有一定的权力(比如掌管银行、信用社贷款之类),于是就找情人、养小秘、找面首,还有找"鸭子"的;也有大手大脚地买房子、买汽车,甚至给"娱乐费",让情人去嫖娼……女人腐败起来,与男人没啥两样,"包二爷"与"包二奶",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5.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是刘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历史上有与刘宋颜延之同姓名者;有的文献记载中,将刘宋时文人颜延之省称为"颜延",容易和东晋时的带兵将军颜延混淆.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栋乳白色的三层西式楼房,在周围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中,显得精致而独特.小洋楼座落在上海斜土路上,去年新挂上的"孔家花园"招牌在夕阳下泛着红色的光泽,黄色横幅上写着"一座有故事的花园,一家有好菜的饭店",这使得不少往来的路人曾一度以为这幢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是旧中国"四大家族"中孔祥熙的私宅.饭店的经营者将错就错,甚至在广告中予以误导.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少儿图书银行、高校图书银行、社区图书银行等3种"图书银行"发展的主要形式,结合实例分析,探讨"图书银行"的优势和作用,指出"图书银行"是践行全民阅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程卓 《四川档案》2014,(6):58-59
<正>近年来,宣汉县人民医院承建了香港援建灾后重建住院大楼、国家扩大内需医疗用房等6个重大建设项目。其中,香港援建灾后重建住院大楼工程最为典型,"5·12"汶川大地震后,宣汉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受损较为严重,医院获得了香港援建项目,该项目占地1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港方投资3500万元,于2010年开工建设,2013年11月投入使用。香港特区政府要求质量高、时间紧、资料多,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纸质文字、纸质图表、胶质影像(照片)和数码影像等材料。医院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1999,(6):4-12
国际饭店:三十年代远东最高楼1931年,由上海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组建的“四行储蓄会”,规划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大楼,藉以树立四行储蓄会的形象。经论证,决定建造一家豪华饭店,这就是1934年12月落成开幕的国际饭店。国际饭店一直是大上海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曾保持上海最高建筑的记录达50年。本组史料反映了国际饭店创设时期的有关文件,及早年的营业状况,不仅是研究该饭店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研究上海工商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如从1929年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对中国L商业的严重影响,就在国际饭店的营业状…  相似文献   

10.
罗亚平,一个区的国土局局长,论级别仅是一个科级干部,但是作为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国土资源局局长,能量和胃口却大得惊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通过私卖他人房产,骗取拆迁补偿款、受贿等并不高明的手段,疯狂敛财.当她的银行保险箱被打开时,所有人被存折上一连串的"0"惊呆了--那是1个多亿啊!  相似文献   

11.
危机新闻:"9·11"创造良机 2001年9月11日上午9点不到,CNN(美国有线电视网)纽约新闻部电视墙上突然插入世界贸易大厦着火的镜头,直播室顿时陷入一片嘈杂之中.制片人一声令下,镜头马上切换到现场.制片人不停敲打键盘,每几秒钟一个新的标题就出现在屏幕上.编辑们桌上电话铃响个不停,随时冲进演播室报告最新进展.摄像师冲到大楼顶部拍摄几十条街外正不断冒出浓烟的世界贸易大厦,而记者则已直奔事发现场.  相似文献   

12.
西丰县第一所中学--西丰县立初级中学(简称西丰中学)①"由民国二年始也",即初建于公元1913年."校址校舍占用(西丰县城)南康街新建筑之游民习艺所房舍"②即现在的西丰县第二中学校址.当年栽的几棵柳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当年的学生大礼堂,今尚存.  相似文献   

13.
一、香港华商银行的创办香港华商银行创立于1918年8月26日,注册资金500万元,实缴资本111.8万元,由香港世传米商刘小焯、刘亦焯、刘季焯和安南华侨刘希成等创立[1].总部设在香港,所经营的业务包括储蓄存款、侨汇、与安南做生意的米商贷款以及外汇炒卖等.华商银行所处的香港,为远东地区新兴工商业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转运站,华侨汇款额巨大,当时海外华侨平均每年带入香港的财富多达1000万元[2]10.作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米商,刘氏家族在贸易中需要大量周转资金,因此华商银行的业务重点是吸收储蓄存款.又因香港在国际转口贸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其主要活动首推经营国际汇兑.初创之始,华商银行即不断地向海内外拓展业务,在沪、穗、西贡、纽约设立分行[3].因各分行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也有区别.总行创立不久便在广州西提设立分行,刘季焯的同学区克明为经理,以储蓄存款为主,储户主要为中下层、零星散户.在上海以司徒尧为经理,业务重点是储蓄存款,同时也经营外汇.1922年上海分行开业时为吸收储蓄存款,不惜提高存款利息,规定"于开幕一星期内,新开各存户永远固息8厘起息"哨,结果市民踊跃前往储蓄,开业第一天即吸收存款50万元.纽约支行于1922年1月2日开幕,总行在纽约设有汇兑兼招股处,由刘鲁南主持,长期从事炒卖金镑,舆论称之为"美国华人第一银行"[5].  相似文献   

14.
正陈光甫与"北京来客"陈光甫与大陆的密切接触,很快被台湾方面获悉。1950年11月,陈光甫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他是周恩来的特派代表,特从北京来香港看望陈光甫,现住在六国饭店。他说,想在香港办一份报纸,希望陈光甫予以财力支持。陈光甫不知说什么好,请他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见面细谈。第二天,有两位中年人按约来银行与陈光甫见面,自报大名潘忠尧、张惠农。两人落座,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封信,说是周恩来先生致陈先生的亲笔信,请过目。说完,双手捧上。  相似文献   

15.
刘楚 《传媒》2001,(1):42-44
在北京电视台,孔洁绝对称得上是个"腕儿"级人物. 约好11点在电视台的红绿蓝饭店大堂见面,11点整,孔洁迈着轻松的步子,斜挎着书包走来.一眼看去,现实中的他与荧屏上的他相去甚远.那个温文尔雅、光彩照人的孔洁,一下子变成了个个儿不高,黑黑瘦瘦的大学生模样.8年的主持人生涯,8年的名利场洗礼似乎在他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公子哥"受邀当银行经理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上海,但租界里还是歌舞升平的景象.静安寺路上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既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是实力雄厚的四行储蓄会的总部.这天,银行界巨头、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在他饭店的办公室里,正与从天津赶来的张伯驹长谈.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华盛顿国会山有三栋大楼:托马斯·杰斐逊大楼(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约翰·亚当斯大楼(John Adams Building)和詹姆斯·麦迪逊纪念大楼(James MadisonMemorial Building).这三栋之中,托马斯·杰斐逊大楼是最早的一栋,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栋.从建筑上,托马斯·杰斐逊大楼更值得称道,她将图书馆理念与建筑风格、知识传统与建设艺术融为一体,乃精雕细刻之典范、巧夺天工之杰作,是世界图书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清朝最伟大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梁启超对其评价甚高,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会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上."[1]然而章学诚生不逢时,正当考据学盛行的乾嘉时代,其所主张"史意"之说遂隐而不显,故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又说:章学诚之学不为时人认同,是"清代史学之耻也."  相似文献   

19.
有113年历史的国际性计算机公司NCR,在’97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上,展示了一系列领先的银行解决方案,包括“无人银行”、票据清分系统、实时电子支付系统、网上银行、可扩展数据仓库、电话服务中心及全新的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嘉璈(1889-1979),江苏宝山人(今上海宝山),字公权.张嘉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金融家,被称为"金融巨子"、"中国现代银行之父".他曾主持中国银行行政和业务长达23年之久,先后担任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总行副总裁、总经理等职务.在他的领导下,中国银行逐步成为具有现代化色彩的金融经营机构,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