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崔慧 《新疆教育》2013,(4):79-79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稳定发展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而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猛烈侵蚀。教育工作者要把诵读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小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完善内在道德情操。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教育途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把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需要加大继承、重建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力度。在深厚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美术是一门独具社会价值和人文魅力的文化形态,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血液,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有效的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如何突出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我们努力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注重传统民族文化,而高中语文也逐渐将传统文化导入语文教学中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传统文化全面落实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根本,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关注数理化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晶 《华章》2011,(29)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学校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独特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贯穿语文教学过程中,这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传承。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许多学校的老师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结合传统文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创新,使学生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以期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学习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歌热与中国美颂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红歌在神州大地上风起云涌,红歌得到全国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红歌在中国如此受欢迎,除了红歌本身浓郁的艺术特色和教化功用之外,红歌熟还与美颂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美颂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强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力量。是整个民族心理、意识、性格的反映,也已经成为民族心理的潜意识。在当今繁荣富强的社会中,在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缺乏,产生一系列思想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全球化引发对文化传统的反思,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网络的虚拟性背离了民族魂的核心——真、善、美、诚信;浮躁心理引发道德信仰的危机;追逐时尚使传统价值观变成商品而被贬值;数字化推进着传统技艺的匮竭。文化传统的缺失正在动摇着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由古代原始人类类穴居、巢居居住方式长期演化而成的土木建筑与悬空平台相结合的千栏式建筑,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文化美和独特的建筑造型美而体现出它独特的人文价值。土家民居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栽体,它的建筑过程与空间营造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化宇宙、法天敬祖的宗教哲学思想,其造型与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贤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探索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育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阐述的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措施。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比如,推崇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和为美的思想.苗族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在天津举行的"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上,来自北大、清华、南开、人大、复旦等40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传承与再造弥足珍贵的资源,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内容丰富多彩,最直接体现方式就存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厚重感,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髓,让他们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让他们有黄皮肤、黑眼睛的骄傲。作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多年,结合现今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语文课堂这个有力平台,可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这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另外,传统文化的融入,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拓展教学外延,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断传递的历史文明,见证了历史演变,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契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科教学实效性提升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显著作用,因此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传统文化的传播意识,将学科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就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来说,我们还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深化传统文化渗透,笔者在下文中对高中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契合路径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看似繁华的时代背后,传统文化正悄悄流逝,受到了国学拥护者的关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承载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让祖国的灿烂文化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备受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已经成为关注民族生存的研究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对近年来有关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危机、方式、机制、传承场,特别是学校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