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文人与河北太-教文化的互动,一是主动或受请为太-教树碑立传,与历代掌教交游、诗酒;二是对太-教之教义、宗旨及终极关怀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与阐释。前种互动丰富了其诗文风格的文学内涵,后种互动丰富了金元思想文化的宝库,使儒道思想文化渐趋融合。两种互动共同推动了太-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魏明元、太武两朝的世子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魏前期的明元、太武两朝,曾实行过一种授予储君特殊权力的制度,即以世子监国。由于此制实施时间很短,两朝之后便在北魏历史中消失了,因而未能受到学术界的注意。笔者搜集有关史料,对它的来龙去脉略作叙说,以期引起方家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南北朝中后期的北方道教在寇谦之去世后就湮没无闻了。本利用传切献和北朝道教造像等资料,指出北方道教不仅存在着中央道团和民间道团的社会阶层区分,还存在着关中道教与关东道教的地域性区别。寇谦之在世时就已经开始吸纳南方经教道教,在5世纪末6世纪初,并中道教造像明显受到南方灵宝,上清经影响。到6世纪中叶,关中与关东道教在各方面均体现出经教化程度的深浅不同。北方道教正是在一方面保持北方特色,另一方面大量吸收南方经教因素的状态下,与南方道教共同进入隋唐统一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的全真道在金、元时期曾经兴盛一时,至明代开始走向衰落。然而,明中叶嘉靖时期以来,因皇帝的崇尚,道教地位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民间,很多高道开宗立派,为道教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真道支派的崂山道教,也一度中兴,不仅在民间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龙门三大派的创立,即是其兴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道与太一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太一"与"道"的关系历来备受重视.本文以为,太一观念源自于先民之灵魂信仰,着重于万物之生命过程,而道则融摄了它,并被推之于社会进程.以太一为代表的原始宗教灵魂观对老子道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道"唯恍唯惚"的存在状态,"恃之以生"的巨大作用,以及"归根"、"复命"、"守常"的运动方式,都是参照灵魂观提出的.展开道与原始宗教灵魂观关系的探讨,对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原始思维,了解宗教尤其是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转化以及道家思想向道教的演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蒋太金,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安小学教师,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教学标兵",连云港市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连云港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共同体成员,曾获连云港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特等奖。让学习在理与趣的谐和中自然发生。——蒋太金  相似文献   

7.
10世纪至13世纪前期,契丹和女真族相继建立了辽、金两大帝国王朝。辽、金两朝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从20世纪初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境内发现了大量辽金时期古城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充分说明了辽宁省在辽、金两朝时期的古代城市和交通驿道、商品贸易和货币经济的发达繁荣景象。辽宁省是辽金两朝古城遗址分布最为密集和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对辽金古城的分布规律、建筑特点、行政建置、道路交通、城市规划、防御工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会加深人们对辽金史的整体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对辽宁省中世纪古代城市繁荣的过程和原因也会有充分地理解。  相似文献   

8.
全真道遇仙派祖庭东华宫是全真道第二代掌教马钰创建的传教中心,在全真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金元之际东华宫的创建、兴衰的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山东半岛全真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全真道从早期苦修济世发展到后来注重立观度人的传教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而正是这一传教方式的重大转变,全真道在北方朝野间得以迅速传播,并逐渐流传到南方,成为元明清时期与江南正一道并行的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  相似文献   

9.
普罗提诺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在普罗提诺看来,世界的本原是所谓的"太一",它是最高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太一"的流溢创造了万物,"心智"和"灵魂"依次从"太一"中流溢出来;而心智和灵魂都要回归到"太一",达到与"太一"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方,以卫辉为基地,活动区域为河朔、燕赵之地,远至齐鲁、辽东,道众数十万余,宋金、宋元昌盛约达250年之久,成为研究道教历史及宋金元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一节课来处理<社戏>这样的经典名篇是否会有太匆忙之嫌?不会,抓住一字,便可撑起长文短教长文妙教的天空.  相似文献   

12.
神仙道教是魏晋时期独特的道教形式,其理论奠基者是东晋的葛洪。《抱朴子·内篇》多处论及儒道关系,为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神仙道教的儒道关系论提供了基本的线索。葛洪通过对儒道的比较,论证了道本儒末,道先儒后,道简儒难,故可离俗世而求神仙。同时,葛洪还一再强调积善立功的重要性,将道教的长生成仙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统一起来,把儒家的忠孝仁信纳入道教戒律,按儒家的伦理纲常建构起道教的神仙体系。葛洪会通儒家和道教的思想。不仅是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关于儒佛关系论的一大总结,也对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战国至魏晋的道教理论和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内篇》的本体论思想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分析了“玄”作为宇宙本体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玄”、“道”、“一”三个概念在葛洪神仙道教思想体系中的关系,论述了葛洪本体论思想对老子、文子、关尹子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以及早期道教中的本体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太一"进行了天文学方面的考察,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确认了"太一"所对应的具体星象,其年代为公元前7 627年或公元前8 292年前后,而一万年前的山西吉县柿子滩岩画是"太一"的具体证据。并讨论了"太一"星象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改革,顺应了道教更具有官方化、成熟化的趋势.在改革道路和形式上,北方的道教改革官方强制性推行,南方则是官方推行的特点与个人影响并重;北方的道教活动介入政治过深,南方的道教改革在后期则有意回避政治,这是道教改革南方成功而北方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围绕屈赋《九歌》:“东皇太一”的研究中,常常会论及道家“太一”和星辰“太一”。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神“太一”、道“太一”、星“太一”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结。问题是,人们并没有沿着这个方面作深入一步的探讨;即使有人曾作过这方面的尝试,也往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学术界开始重视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并相继出版了一批专著。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我校詹石窗的《南宋金元的道教》一书,就是一部研究我国南宋金元时期道教的力作。该书共十六万三千字,主体分为三章十节,末附有关道教经籍的分析资料和实地考察资料。第一章论述新道派的产生。作者认为全真道、太一道、净明道的兴起是道士对旧道派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太倉县於十月三日到十二日,召開了小學教師代表会議,參加會議,人數計一二八人,佔全縣教師總数百分之十四。會議中,教師們聽了副縣長和縣委副书記的政治報告,文教科長的小学教育總結報告;結束時,并由縣長、縣委宣传部長作了工作指示。由於黨委重视和各部門的配合,會前作好了充分準備,會議中又能在每一階段根據會議要求與發展情况,組織典型報告,從事到理,逐步深入,並能对出席代表的生活,給予親切关怀相照顧,因此,會議是開得较好的。這里介紹的是會議總結中的‘主要收穫’部分。情况雖然是太倉縣的,但問题却有代表性,可供各地參考。  相似文献   

19.
在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普罗提诺的本体论是"三本体"论,"三本体"论中最核心的本体是"太一","太一"具有最高的完满性,是第一性的存在,是其他两本体———努斯和灵魂的生成之源。此外,"太一"还是终极的"至善",作为伦理意义上的终极而存在,保存了古希腊哲学理性思辨的特点。普罗提诺的"太一"本体观念是对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的一种发展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清中叶以后,北方秘密宗教与南方天地会在湖南出现了渗合趋势,这种格局对当时的湖南政局、太平军人湘产生过一些重要影响。本文将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天地会、秘密宗教在湖南的渗合、发展状况做一次粗浅的分析,就教于同行方家。(-)北方民间秘密宗教主要是佛教与道教渗合、演变起来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宋代开始与中国民间方技、巫术及道教融合。这是佛教“走向民间的重要标志。”Q宋以后,民间佛教又分化为白云宗与白莲宗两个教派。后者则直接导演了一场加速宗教民间化的运动。南宋绍兴三年(1133),江苏吴郡沙门茅子元创白莲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