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沙峰 《陕西教育》2009,(11):125-1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和问题,突出表现为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重学校管理,轻学生自律;重形式,轻效果;重成绩,轻德行的养成;重智能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深层次参与、多渠道实施、全方位发展,建立人本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团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多年来,高校团组织形成了以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为目标的工作格局。然而,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团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效、重服从轻自主、重整体轻个案等问题。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切实提高服务能力,是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落实中存在以下问题:目标重大轻小,缺乏可行性;内容重闭轻开,缺乏丰富性;路径重面轻点,缺乏多样性;方法重虚轻实,缺乏实效性;要求重统轻分,缺乏针对性。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做法制度化和成功经验长效化,必须正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制度落实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并以精细化落实的理念牵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以精细化落实的实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长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教育方法探讨、轻学生感受研究,重学生表现评价、轻学生成长指导,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等教育误区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走出误区,树立新的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试论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阐述了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注重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重共性发展,轻个性培养;重灌输教育,轻心理需求;重制度管理,轻情感关怀等缺少人文关怀理念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校园坏境,注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当代高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挑战,如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注重多元性、开放性、互动性,实现"创新"与"传统"、"科学技术"与"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管理模式跟不上学生思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而轻内容、学生主体参与浅层化、被动化。对此,以大数据视角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转型,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方法上重规范轻关怀等问题,这是由经济发展全球化、体制改革不到位、学校教育有欠缺造成的。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向,创建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发展,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原则和核心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理念从价值目标、工作方式、动力机制、育人环境、评估体系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工作体系;创新动力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对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不是十分明确,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的理解存在误区,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未能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文化素质教育边缘化的地位长期没有改善,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奉献精神有所欠缺.而这些现象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目标的模糊性、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教育观念的功利化.  相似文献   

12.
师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又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要求。缺乏师爱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应试教育是导致师爱缺失的根本原因。要摒弃唯智独尊的错误教育观念,澄清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生涯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有诸多启示,一是要树立以生涯发展和规划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二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要建立紧密联系的生涯教育系统,三是要加强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四是要注重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助学二学历"教育作为江苏自学考试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是在秉承传统的自学考试制度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有序开展自学考试第二学历教育,对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应与时俱进,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研究并把握其改革的精髓,推进自考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都体现和遵循了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教育思想。“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三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如果能以“三生教育”的基本理论来构建教育指导思想、目标策略、内容与体系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模式,不仅会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而且将会形成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日本教育之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按日本教育的历史分期,阐述了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及其重要特征,揭示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皇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同核及其在战后领域教育的影响,并对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以来的教育现状予以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证了将生命教育观应用到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生命教育观追求的教育目标的生长性、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方法的主体性和教育评价的生成性应用到促进高校德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内容的整合与选择、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中去。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教育界人士因教育经费陷入极度支绌困境,愤而呼吁教育经费独立,教育独立运动蔚然兴起。《教育杂志》等刊物对教育独立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触及了时代认知的焦点。从后来国民政府时期实行大学院大学区等重要制度的酝酿和实施来看,时人对教育独立问题的认知显然已被付诸实践。当年的认知似乎凸显出教育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不谐情态,更意味着读书人与权势政客在社会良知上的对峙难容。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体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立场。多维的研究视角和丰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拓宽了研究的视域,但也导致了高等质量观迷失本性的深刻危机。回归教育性,体现教育的主体性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然诉求。教育性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终极价值,将人置于中心位置,反映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教育要素、教育过程和教育品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中心是笔者创立的教育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区域内,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教育活动的集聚地。教育中心具有体系、功能的完备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性、条件性和地位的中心性等重要特征,具有引导、传播、聚合、服务等功能。研究教育中心对区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地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