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在现代的音乐素质教育中,竹笛音乐是培养和创造音乐思维和素养的一种教育,提高对音乐教育特有作用的重视是完善和发展现代音乐素质教育的前提.其中,为了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竹笛演奏的引进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分析目前竹笛音乐演奏技巧的基础之上,提出引入竹笛演奏中风门的控制规律,具体分析了音乐中竹笛演奏过程风门的大小位置和变化规律的特点,风门指竹笛演奏者上下嘴唇之间形成的形似扁平椭圆的吹气小孔.在竹笛演奏过程中,它的大小和位置不仅随竹笛的大小不同有所变化,随着竹笛音的高低不同也要进行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2.
在竹笛演奏中,音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来说,音准是竹笛音乐表现力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所以说,音准是竹笛演奏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演奏中“音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原因各异,较难解决。要想解决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音准的因素,进而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竹笛演奏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胡亮  王东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73-175
无论是在昆曲还是民族器乐曲的演奏当中,竹笛都是不可缺少的乐器。昆曲竹笛作为一门高深的伴奏表演艺术,它的演奏风格、演奏技法、韵味与民乐竹笛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两者演奏特点的异与同可从气息、运指、音色、演奏方法、表现内涵等几个角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广为流传,发展至今的竹笛相对于许多其他民间乐器的发展滞后的,它也需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将从竹笛的发展概况出发,分析得出现今竹笛演奏中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展望。希望能够促进竹笛音乐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曲祥,我国著名竹笛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是山东笛派的奠基人.多年来,他以山东民间音乐为根基,融合南北竹笛演奏之长,借鉴西方音乐理念和国外音乐元素,在竹笛演奏、创作、教学和传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山东笛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竹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流传的地域较广,品种繁多。它的发音委婉、动情。竹笛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是见证中国历史文化的乐器。在演奏中,竹笛的技巧被称为基本,表演者通过运用自己熟练的演奏技巧,将谱子中所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享受在其中。所以竹笛的技巧和音乐的情感在演奏中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竹笛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竹笛,作为一个民族器乐家族的重要成员,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被称为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竹笛技巧也丰富广泛。从演奏竹笛技巧类分为气、指、舌三部分。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竹笛演奏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训练,包含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坚实的基础的基本技能,更好的熟练的技巧应用于乐曲当中,才可以演奏出更动听的笛曲。  相似文献   

8.
竹笛是我国最古老、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明亮,中低音区音色田厚囫润,有着灵活多变的演奏技巧和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既可表现抒情委婉、柔美流畅的江南韵味;也可表现高亢粗扩、热情奔放的北国风情,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大诗人李白“谁家玉衡暗飞声?敌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阐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动人诗篇,生动地描述了竹笛的艺术吸力。随着明清时期我国戏曲艺术的姿勃发展,竹笛成了很多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渐形成了曲奋与林奋两种形制.新中国成立以后,竹笛这一…  相似文献   

9.
竹笛作为我国音乐史上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乐器之一,内涵丰富,曲调优美,极具表现力。近现代以来,专业的音乐教育以西方乐教体系为主,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竹笛演奏方法、技术与技巧进行了改造,并结合新时代的音乐思想和审美观,通过竹笛演奏实践形成了一定的表达方式。正是受到不同音乐观念的影响,人们以民族性和地域性为基础,不断创新和传承,使竹笛演奏成为一种彰显美学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竹笛花舌音技巧较早运用于昆曲及其他地方戏曲伴奏中.民国时期受西洋歌唱吐字方法的影响,竹笛花舌音吹奏技巧应用得以推进,但相关曲谱鲜有传世,技法符号尚未定型.新中国成立后,竹笛演奏花舌音技法开始作为专门技巧广泛运用于笛曲创作、演奏中,逐渐形成了花舌音技巧运用的自有规律.概括起来看,竹笛花舌音技巧的主要应用在热烈欢快、诙谐幽默、模仿自然、悲愤激昂的音乐表现中.  相似文献   

11.
论南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与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民间艺人及笛子演奏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使我国的竹笛的演奏风格及作品,自然的分为南北两人流派。南北派演奏风格融于一体,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初诞之时,就同时创造了音乐;音乐一经产生,就开始了声乐和器乐的分野。早期的声乐和器乐,已随历史的衍进不可复得,而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骨哨、骨笛、陶钟、夔鼓等音乐物,为音乐学的器乐学和中国音乐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图像依据和线索,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长笛演奏中,不同的口形和气息的运用对音准和音色的影响很大,文章简述了如何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而获得纯净优美的音色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中小学生必须学习演唱、演奏的技能。竖笛具备了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价廉物美等特点,应该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演奏能力的首选乐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其应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但我国把竖笛引进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起步较晚,而且仍不普及。竖笛具有其它乐器无可比拟的优点,如学习竖笛演奏用时少、见效快,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器乐的积极性,价格便宜有利于广泛推广;师资培训时间短,有利于解决缺少教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管云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46-47,51
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逐步走向繁荣,然而进行横向比较,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文化不兴与落后的现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种,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无疑是个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其实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分支,两首《绣荷包》小调的不同特色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6.
《幽兰逢春》是浙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众多的习笛者中,是演奏学习最多的一首。作者从周恩来总理赞美昆曲的一句话联想到自己的艺术生涯和生活经历,以兰花逢春的比喻来抒发自己对总理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昆曲曲牌《二郎神》为音乐动机,作者从曲式结构,调式和声,主题题材以及旋律等方面进行发展,从而创作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葫芦丝是傣族宝贵的音乐文化的遗产与结晶.虽然这门乐器历史悠久,但真正在全国流行与普及还只有十余年.由于起步较晚,在教学中还存在教材的知识点不统一、内容不完整、旋律的版本复杂多样以及绝大部分葫芦丝质量低劣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对葫芦丝的学习与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旧约》汉语官话和合本为据,参照《旧约》其他文字的文本,逐一考证分析琴、箫、瑟、笛、号、角、鼓、钹八种《旧约》中出现的主要乐器,探讨了上述乐器的神圣和世俗功能、乐器名称的语义流变、其人类学和音乐学的内涵,以及翻译过程中意义和意象的传承和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