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化,学习化”的时代。未来社会需要会生存、会学习、会创新的人,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铺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愈来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未来的社会需要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未来的人才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呢?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要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呢?会学习的人,善于思考的人,能够创新的人。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多少知识已经不十分关键,如何快速学习并掌握需要的知识才最重要。而自主、合作、探究,正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学习和创新的未来社会的人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是极重要的因素。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寻找伙伴合作并  相似文献   

4.
正以需要为导向,是指不同的学生由于性格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未来追求不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范围、内容、深度会有不同的需要。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个人需要,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强行要求学生学习时必须达到自己划定的标准,学生就会觉得失去自主性,就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以学习需要为导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学生未来志向不同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体现着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未来的人才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千载难  相似文献   

6.
论成人的学习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需要是人行动的根本动力,而学习需要则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所在.所以我们在研究有关成人学习的理论时,学习需要始终应当是一个被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结合自己教学,结合苏教版教材,谈一些自己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名的教改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出,学习是人生存的基本模式,如不终身学习,人的技能很快就会过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学习就会灭亡。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可以预见.未来必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学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社会新人的生存和发展作充分的准备。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到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每个人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自愿地步入终身学习的行列。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全球性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每一个人要想占有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就必须追求个人完善。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一种最好的教育,不仅应当有助于人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有创造性。而且还应该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古人有云:“虽有良玉,不琢不成器,虽有良才,不学则不成君子。”古人早早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瞬息万变,要生存就要学会终身学习,个人需要学习,社会发展需要会学习的人才,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强大更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教师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教改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出,学习是人生存的基本模式,如不终身学习,人的技能很快就会过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学习就会灭亡。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可以预见.未来必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学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社会新人的生存和发展作充分的准备。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到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每个人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自觉自愿地步入终身学习的行列。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全球性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每一个人要想占有竞争的优势和资本,就必须追求个人完善。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一种最好的教育,不仅应当有助于人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有创造性。而且还应该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尊是一种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有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常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自卑、弱小和无能的心理。如果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悦和增强自信.从而激发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只有重视学生自尊的心理需要,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热情才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产生的基础是需要。当学生感到某种学习需要时。就会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去接近它、探究它。教学中,我结合实际,巧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未来的人才须具有自主进取的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学生能否学会学习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为本,以教导学的思想观念。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所谓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个从一片空白到在上面划出美妙篇章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则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它是一个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我们作为教师只是将它调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这是一个从静到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韩现生 《新疆教育》2012,(20):89-89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会学、能学、善学是公民必备的素质。正所谓金子固然珍贵,点石成金的本领更难能可贵。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网上交互辅导系统与学习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网上学习的迅速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教学工具支持教学模式。本文在主要分析网上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存在“学习缺口”的观点,并进一步讨论了有关教师与学生使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经验;提出一个配合“学习循环”的网上交互辅导系统。学习循环包括四个学习阶段:学前、授课、辅导和评价。随着阶段的转移,本文提出的系统也会随之采用适当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一、和谐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自尊、自重的需要。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时,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目的需要和学习需要认识的偏差会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方法,认为教师的调节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它具有两极性,表现为能够对人的认知加工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适度的情感唤醒有利于认知加工。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相反。过高或过低的情感唤醒以及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加工,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一、平等对话——师生关系的和谐美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的人都有心理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才会轻松、愉快地投人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