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性侵会对女童产生抑郁、自尊、焦虑等影响,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的形势日益严峻,但常见的报警、私了、妇联帮挟等单一处理方式均存在弊端.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转变观念,为儿童提供多样有趣的性教育,营造安全的环境预防性侵害的发生.在处理农村留守女童性侵害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联合起来,链接社会资源,协助社工为女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社会工作服务,降低女童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减少性侵事件对女童的伤害,修复性侵家庭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以利于受害女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性侵儿童犯罪是一种极为恶劣的犯罪行为,近年来,性侵儿童案件呈现高发特点。性侵儿童会对受害儿童个人及家庭造成极大伤害,进而对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从受害儿童的生理、心理以及以受害家庭伤害程度为切入点,分析性侵儿童案件发生的原因,能够间接了解侵害者行为人与被侵害者两方面的特点,从而找出有效防范性侵儿童的办法,为多方面控制此类案件的发生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防范性侵儿童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进一步引发我们对相关制度的强烈期待:在贫困地区如何建立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各项权利的社会安全网络?这一极端事件发生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女童权利容易受损的多方面的观念和制度疏漏: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网站2011年3月8日报道,在全世界庆祝第100个国际妇女节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世界关注全球5.15亿女童的受教育状况。儿童基金会强调,女童获得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有助于国家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儿童基金会为此呼吁尚未实现普及义务中学教育的国家尽快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5.
聚焦女童教育--农村女童教育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童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女童教育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还有1.21亿儿童失学,其中6,500万是女童.在发展中国家,女童教育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世界女童教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初,男、女儿童获得了同校受教育的权利。六十年代末,女童教育又一次成为热点。但此次的关注者,更多地是来自各领域的学者,他们有多种专业背景,也提供了许多认识女童教育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尝试对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女童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教育研究现状,提高我国女童教育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关注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留守女童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岁以下的女性儿童。留守女童遭受性伤害的问题在农村比较严重。其原因是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缺乏、安全监护缺位和农村地理环境缺乏安全性。防范这一问题必须严格父母的监护责任,家庭、学校、社会要对留守女童加强性安全的意识教育和防范教育,农村社区要加强性侵犯活动的防范,同时,加大打击和惩处的力度,震慑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8.
男女平等一直是社会所提倡的,但是目前我国女童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男女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这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组织,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平日的亲子接触中,父母的性别观念、性别刻板印象等都会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以及养育方式传递给儿童。因而家庭教育对女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且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处境不利女童受教育权利缺损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强 《九江师专学报》2001,20(2):73-77,88
当前,在一些边远,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女童受教育权利缺损现象普遍存在着,男女儿童受教育的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女童作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极易受到损害,法律规范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及教育设施,场所,便利条件的使用,开放和提供上,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职责,同时,提倡和动员社会各界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开展予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农村"普九"情况,尤其是农村女童受教育的状况,作者牵头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通过方便抽样了解了十堰农村儿童失学的一些真实情况,得到初步的结论:儿童失学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有关系,女童失学比率比男童高,但家长在儿童接受教育的性别观上没有多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女童大量失学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87年我国有270万名7至11岁的儿童未能入学,其中83%是女童;1987年全国约有300万名小学生流失,其中80%为女童。这就是说,1987年我国失学、辍学的女童就有460万左右,是个不小的数字。对此,党和政府极为重视,1990年底,在广西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此后女童失学率有所下降。然而,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儿童失学辍学,其中160万是女童。就我省来说,情况还更严重一些,近两年小学女童巩固率仍然很低,失学率高,有的班无一女生,成了纯粹的“和尚班”。  相似文献   

12.
一、剑河县女童教育基本情况 我省黔东南州的剑河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不便。全县总人口188690人,少数民族占92.13%。 由于受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剑河县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女童教育,更为艰难。据资料统计:1990年全县小学在校生282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3.2%,女童入学率为71.29%;1993年在校生24012人,入学率85.3%,女童入学率为73.1%。适龄女儿童的入学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印度初等教育中女童的低入学率是印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主要障碍。印度社会有歧视妇女受教育的传统,许多女童因家境贫寒和社会歧视到了入学年龄而不能入学,她们只能留在家中做家务,或做一些活计补贴家用。这种情况在农村比在城市更为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印度政府对于女童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4,(4):22-22
两会热议 在3月2日,由“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和团中央未来网联合主办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座谈会”上的《2013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去年一年间被媒体曝光的案件就高达125起,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是农村教育,而农村教育的弱势群体又是女童。提高女童的受教育水平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女童受教育水平不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天然尺度,而且更是整个社会丈明与进步的客观标杆。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女童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李介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5):135-136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女童平等的受教育权,确保女童教育机会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女童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女童教育之困“困”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建 《教育》2006,(6):42-43
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女童小学入学率为98.93%,男女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从1995年的0.70%缩小到0.04%,这样的变化是令人振奋的。但是还应看到,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平均每年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100万名儿童中,女童占了70%。尽管从1989年的实话“春蕾计划”以来,我国在扶助女童受教育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贫困地区,女童受教育仍然困难重重。这条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8.
东乡族女童教育水平直接关系着未来东乡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受诸种因素制约,东乡族女童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携手努力,共同为东乡族女童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近现代女童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先后颁布了五大学制,女童受教育的权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质变,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童受教育的状况逐步又从数量上的增加到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女童教育特别是农村女童的教育更是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关注,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受教育权,它也是我国每位公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虽然我国法律对公民受教育权有了明确的规定和保障措施,但在实际中我国农村留守女童的受教育权还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普及和发展。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切实保障我国农村留守女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