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活动不应仅仅是"预设的",而且应该是要有"生成性的",要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设性".随着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资源去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受.如何主动地引导课堂教学生成,或者说如何在一定预设下的有效的动态生成也被更多的教师所关注.实验作为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是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最为丰富的教学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形成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教师关心而又希望了解的问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则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是理想课堂的两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将学生培养为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因此求真精神也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求真本就是数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亦是"预设"与"生成"的必然产物,求真精神更是推动着数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在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中感悟到这一点,同时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更要注意对学生施以求真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在这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生成更加精彩,构建和谐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6.
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好的预设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却在预设外生成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一、对"预设"与"生成"的基本理解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境界,以致有人认为,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计"与"生成"俱佳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与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学习的新信息、新需求持续涌动,通过讨论、辩论、争论,学生的质疑不断产生、知识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教学的逻辑与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生命体验过程,学生获得的是"死"的知识,没有得到能动发展。而"生成性教学"能弥补上述不足,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生命体验,在多向互动中生成理解,得到意义提升。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使物理课堂教学变成激情与智慧有机融合的过程。一、整体规划,弹性预设,孕育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绝非被动盲目的,以预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合理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甄别生成的价值课堂生成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预设外的生成。预设内的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而预设外的生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预设内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已有准备;预设外的生成,需要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生成性学习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点""生成线""生成面"的预设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巧设疑点,动手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生成知识线,进而拓展发散,形成开放的生成空间。  相似文献   

11.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关系。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相似文献   

12.
李越花 《广西教育》2013,(29):54-54,85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成长和自我构建的摇篮。在这个摇篮中,处处存在生成与预设的矛盾,也处处存在引导学生突破自我的生机。理想的数学课堂是灵动、多彩与充满活力的,然而实际教学往往产生与预设相悖、与愿望相违背的"偏离性"生成。"偏离性"生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败笔",因此,当课堂上出现"偏离性"生成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进行应对,从而让"偏离性"生成回归正途。  相似文献   

13.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再充分的预设也很难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的情况,非预设性生成的出现是客观必然的,所谓"非预设性生成"主要指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主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无法预设的生成中,如何有效地筛选有价值的生成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机智地处理非预设性生成考验着教师的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智慧,如下的"非预设性生成"教学片段给了我不少启示:(扇形面积的教学片段)例题,计算如图1所示的扇形的  相似文献   

14.
一、预设:地理课堂教学生成的起点 1.预设教案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地理教案,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教师的地理教育教学智慧.新时期的教案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共享地理教学愉悦的预设,是一种内在地包含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预设.  相似文献   

15.
周万瑜 《快乐阅读》2011,(14):112-114
当前,教师们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标下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我们必须用这一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这样在生成面前我们才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现在"非预设性生成"的教学理念非常流行,但是有一些教师曲解了"非预设性生成"的真正含义,他们误认为既然生成是不可预设的,那么索性不用预设了,每堂课顺水推舟,随波逐流,上到哪里算哪里。不精心备课,怎么能上好课,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有违于教学常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笔者通过案例说明科学课堂教学要注重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的有机结合,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孙群辉 《考试周刊》2008,(13):52-53
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师执行教案,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问题.即使出现生成性资源,教师也不能正确把握的现象.本文就如何从"预设"走向"生成"作了四点探讨:精心预设,更关注生成;关注生成.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关注生成,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不应是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而是持续生成内容的过程.它应突破预设的束缚,变预设为生成,引导学生在生成中构建知识.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课改这一思想,请看一年级数学(认识厘米、用尺量)课堂教学的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18.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谈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必定要联系到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话题。预设与生成可谓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发展,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科学优质之预设,就不可能有自由精彩之生成。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结果性、共性以及可预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20.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