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控制与评价能力,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教师应重视教育良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良心     
教育良心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控制与评价能力,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在精神因素.教师应重视教育良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而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内在的天平,是教师在精神上抵制错误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道德行为的调节器。教育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律”,有其自身内涵与特点,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其特殊意义。教育良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取决于教师将一定社会对从教者的道德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  相似文献   

4.
教师良心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是指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对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 ,是个人对学生、对教师集体、学校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特殊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良心是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活动 ,同时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 ,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第一 ,教师良心能使他们自觉地履行职责 ,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复杂、细致、反复的工作 ,需要教师长期耐心 ,持之以恒。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数量、质量及效果在一定时间、空间之内是较难量化的 ,而且教育工作周期长、见效慢 ,某…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的良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育良心 ,它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教师的职业良心包括 :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四个方面 ,具有层次性高、教育性强的特点 ,其形成受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也受自身修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和保证,是敬业之基、爱生之初、为师之母。教育良心的有与无,多与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方向。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分别从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主管教育工作的行政部门三个角度分析了教育良心的重要性问题.再次提醒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要忘了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不要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教育良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和保证,是敬业之基、爱生之初、为师之母.教育良心的有与无,多与少,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方向.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分别从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主管教育工作的行政部门三个角度分析了教育良心的重要性问题,再次提醒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要忘了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不要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教育良心.  相似文献   

8.
培育高职生的职业良心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而道德力又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对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良心培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谓教师的良心,就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职业义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优良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心理品质,是教师自觉履行职业义务的道德责任感,是深藏于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制能力。教师的良心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意识,是对职业道德的深层次的认识,是一种炽热的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的综合统一。教师良心作为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它是平衡教师心理状态,调节和解除心理障碍的内在动因,是产生良好的心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的前提。教师的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责任感,它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由于深刻认识到自身应有的责任而产生的对学生、对他人和对社会尽道德义务的强烈心愿。教师的良心作为一种道德自制能力,它是指教师以深刻理解一定社会的教师道德原则与规范为标准,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判断、调节和控制的心理机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教师的  相似文献   

10.
刘平 《班主任》2004,(5):5-6
良心是一个最古老的道德范畴,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 一、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生涯过程中形成的,它体现为教师职业信念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有良心”来赞誉某人的道德行为,用“没良心”去谴责某人的非道德行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一定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培养从业者高尚的职业良心,唤起每个公民负责任、讲道义的公共良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良心观的价值取向,以人格词汇学的假设为基础,对311名被试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探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良心观的认同度和良心的内隐观,经过内容分析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人都肯定和认同"做人做事要凭良心",且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句话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它的必要性。大学生把是否履行个体基本道德义务作为判定有无良心的主要标准。传统良心观的良心获得方式,对良心的重视程度,良心利他的价值取向等对当代大学生的良心认知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儒家哲学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要达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认为达到这一境界则宇宙太和,社会大同,理想人格得到完美实现。从先秦到宋明,儒家学者于此孜孜以求。王阳明在前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的理论,认为良知既是人心的本然状态,又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无所不在,超越时空,因此,充分发展人的良知,使其充塞流行,便可廓然大公,达到同天地的境界,实现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论辩便是"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现代法制是启蒙理性的成果。但理性不能保证发现绝对真理,也不能保证绝对正义,因为存在两种影响理性起作用的障碍:本体论障碍和价值论障碍。前者是绝对不可排除的,但后者的排除有赖于良知。现代人一味用智逐利,重智轻德,故正义往往只存在于利益集团内部,集团为本身利益可置正义于不顾,民族国家为本身利益亦可置正义于不顾。为纠正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人类必须智德并重。理性须有良知的帮助才能获得真理,须与良知合作才可导致正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为道德寻找根基的过程中,卢梭返身内求于人的自然天性.寻觅出“自爱心”、“怜悯心”、“良心”等善良情感作为道德的自然性基础,由此扩展、演化出世间的道德原则,成就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17.
从良心的内涵、良心的标准和良心的性质等方面来看,良心实质上是人类道德上的一种向善意识,体现着人类的道德理想。基于这些认识,提出良心是可教的需要从良心是否先天和是否可发展两个角度来论证。良心的教育就是要提供良心发展和成熟必须的条件,并增加良心运用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由王阳明弟子王艮(1483——1541)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晚明时期有着一定影响的学派。其教化思想在理论上承接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在实践上是对阳明思想的运用,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其自我教化思想的方式,可总括为"循其良知"和"体验良知",既体现了当时士人要求个性解放的现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影响,因而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多方面(尤其是理论语言学方面)的学术思想、自觉意识和创新成就,着重彰显其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以及维护学术规范和学者尊严的顽强斗争精神;他揭批那些偷换概念歪曲事实来反对文字现代化的不良行为,保卫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文中也记叙作者与他交往和向他学习的一些个人体会,以旌扬学者须有良知和真知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恽代英提出了“自觉觉人”的教育思想,他辟创了自范立标、自学立识、自党立品、自强立志、自践立行、自决立人的教育路径。“自觉觉人”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