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化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向晶 《云南教育》2004,(7):48-48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因此,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便成为现代化课程生态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的理念。从回归生活课程生态观的视角,当前的学前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都疏离了儿童的自我、儿童的生活、儿童生命的摇篮。以回归生活课程生态观的理念改革学前课程,课程目标应面向幼儿的完整生活;课程内容应回归幼儿的直接经验;课程实施应发掘幼儿游戏的应有之义;课程评价应关注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顾振华 《职教论坛》2004,(12):10-14
本文首先对"管用、够用、实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为了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就应该强调实用性.但是,如果仅仅强调实用性,而忽略课程内容选择的其他标准,则是不全面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多元的.实用性应当成为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绳.其次,文章还简述了课程开发向度观的演变历史.最后,提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基本向度应该是人、自然和社会.高职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强调实用,而且还要面向学生、面向自然,强调体验、强调理解,更要面向未来,强调创新、强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世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关系上呈现出种种危机的极力批判与反思中兴起的哲学流派,具有批判性、超越性和建设性等基本特征,其持有整体、动态、发展的世界观,开发、多元的价值观,新型的时间观和认识观,以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些基本观点对我国确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目标、选择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以及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和评价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回归与整合——课程观演进的一种关系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知识和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观、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观是课程发展史上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观。从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中解读课程观的演进,可以发现“人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回归”、“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其基本精神,同时,回归与整合也是我们新时代的课程精神。  相似文献   

8.
田婧 《地理教育》2011,(10):7-8
一、全面发展取向课程观与其它取向课程观的比较全面发展取向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谋求学生智力、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及追求个体、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和谐,以“整体的人”的观念看待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传统三大课程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顾振华 《职教论坛》2004,(4X):10-14
本文首先对“管用、够用、实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为了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就应该强调实用性。但是,如果仅仅强调实用性,而忽略课程内容选择的其他标准,则是不全面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多元的。实用性应当成为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绳。其次,文章还简述了课程开发向度观的演变历史。最后,提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基本向度应该是人、自然和社会。高职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强调实用,而且还要面向学生、面向自然,强调体验、强调理解,更要面向未来,强调创新、强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造,作者分析后认为,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始终都在现代课程观的语境中进行,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而后现代课程观给当前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意义,因而应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在"面向职业生涯前景的复杂性"、"面向社会文化发展的丰富性"和"面向生活情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三个向度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1.
12.
新课改想要取得成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运用两点论,坚持整合的观念,树立辩证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指导,处理好课程改革参与者(政府,专家与教师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时进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这样才有望达到改革的目的;课程结构与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统一”与“多元”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课程生态观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存在着科目繁多但缺乏整合的弊病,教育过程丰富的社会历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识授受和机械的理智训练所替代。“生活世界”里那种“生动的主观性”荡然无存,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失落。生态主义课程思潮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对当前高校课程结构的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甘露 《教育导刊》2003,(2):125-126
一、问题背景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需要每一个人都具有终身学习和能力的时代.作为一个国家成功的基础教育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成功的学生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课程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价值是课程对学习者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不同的课程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政府的责任与支持、学校的文化与氛围、教师的素养与能力、学生的主动与建构、社区的资源与利用、家长的理解与参与等是实现课程价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改革牵动出来的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变革。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介绍美、英、加等国学校课程领导者构成情况,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在课程领导者构成的教育背景、学校类型、理论与实践、聚焦人员等方面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